《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吗?你其实是误会罗贯中了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吗?你其实是误会罗贯中了

历来论者都认为《三国演义》有“尊刘贬曹”倾向,我认为其实是误会了罗贯中。罗贯中确有尊刘汉的正统观念,但是作为文学文物的描写,他并没有刻意尊刘贬曹,而是各有 性格特征。《三国演义》里写了乱世称雄争霸的三类代表人物:一个是曹操的奸,一个是刘备的伪,还有孙权的雄,罗贯中是把他们都一一展现,各有“千秋”,无所谓尊贬。

那么,为什么读者会感觉小说是“尊刘贬曹”呢?这是因为曹操的奸雄是外向型的,他什么丑话坏事都敢说敢为,杀朋友啊搞女人啊,打打杀杀并无遮拦,喜怒哀乐率性而为;而刘备的假正统是虚伪型的,“喜怒不形于色”,说话做事都假仁假义,却把真实的丑恶暗藏在骨子里,所以瞒过了无数天涯过客,也让一般读者看不出来。鲁迅倒是看出些眉目来,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点评《三国演义》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其实,罗贯中写的本来就是他的“伪”。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吗?你其实是误会罗贯中了


刘备的假正统倒不在于他一贯满口仁义道德、尽施小恩小惠,而在于他在政治上本身就处于一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之中。首先,刘备来历不明,身份可疑,这个打草鞋的家伙冒充皇叔本身就是假的,他和什么中山靖王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这种伪造家谱冒充名人之后的勾当不是现在还盛行吗?最重要的是,刘备的政治口号是以汉室宗亲维护汉统,施行仁义,而他毕生的事业却是专门从真正汉室宗亲的刘表、刘璋手里夺取荆州西川,而且最终是撇开汉献帝自己称王称帝,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自言其说的尖锐矛盾、一种尖锐的讽刺。

那么,假皇叔篡夺真汉室,刘备和曹操挟天子“篡汉”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和孙权割据称霸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仁义可言呢?曹操煮酒论英雄,那是论英雄吗?他分明是说,刘备啊,你就别装了,咱们两个都是大尾巴狼。这种人生轨迹和故事架构就铁定了刘备属于假正统、假仁义的代表人物。《三国演义》在总体上都是本着历史事实来描写刘备的一生的,把他放在自相矛盾中烧烤,你能说这是“尊刘”吗?

而且,《三国演义》还把刘备干这种自相矛盾的政治勾当的种种狡诈、虚伪以及尴尬和卑鄙揭露无余。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吗?你其实是误会罗贯中了


当刘备企图从刘表手里夺取荆州的时候,刘表的汉室正宗以及在地方世族的威望实在太大了,他不得不谨小慎微,只呆在新野替刘表挡曹操,直到刘表死时也不敢答应当代理人。

但是罗贯中还是让这家伙一不小心就露出了马脚。有一次他和刘表闲谈到到当年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往事,居然冒出一句:“哼,只要给我一块地盘……”。刘表望着他不吱声,这家伙自知失言,急忙溜去上厕所。这说明他在刘表面前玩假正统时毕竟还有些心虚,或者说伎俩还不够成熟,犯了右倾错误。

为此,刘备不但被曹操当野狗一样追杀,而且在东吴面前也不能借刘表打汉室正统的牌子,反而还要委曲求全向孙权这个土豪“借荆州”,甚至给孙家当女婿。试问,如果他刘备真是皇叔,会这样干吗?

后来从刘璋名下夺西川,刘备就吸取了这个教训,把打着正统的牌子反正统的阴谋诡计玩到家了。取西川本来早有诸葛亮的预谋,也是刘备迫不及待的野心,而且为此收买了刘璋身边的张松和法正,但是他还是等着刘璋主动请求“援川抗曹”,才以自家兄弟的身份带兵入川。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吗?你其实是误会罗贯中了

刘璋亲自远迎,庞统建议设鸿门宴,刘备又断然拒绝,假惺惺地说:“我不能这样干,这样干有失仁义,我一出世,就必须和曹操有相反的地方才能成功。曹以暴,我以宽;曹以利,我以义;曹以急,我以缓,方可得到天下”。他实际上考虑的是“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而且这种杀法不利于收买人心。于是兄弟俩就互相封官许愿,又借口打张鲁,由刘璋提供了地盘和大量军需。刘备率军北上,来到绵阳和阳平关之间的葭萌(在今四川省广元境内)停了下来,在此大肆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队伍。

刘备哪里会去打张鲁呢?他是诚心要打刘璋。为了不撕破自己正统仁义的假面具,刘备等待时机,耍了个让刘璋背上不仁不义罪名的花招。

公元212年,曹操第二次率军南征孙权,孙权向自己的妹夫兼盟友刘备紧急求援。刘备其实根本不想去救孙权,但他写了一封信给刘璋,谎称自己现在不去救援的话,曹操必然夺取荆州,得赶紧回去保卫老巢,并且故意狮子大开口,要求刘璋给自己增加一万军队和相应的军需。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吗?你其实是误会罗贯中了


刘璋这时本来就已经对刘备迟迟不打张鲁不满,对他的真实意图产生怀疑,而且也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物资,但还是碍于兄弟情面,给了他四千人和一半的粮草。于是刘备就以此为借口问罪发难。当时连庞统都看透了刘备的虚伪,问道:你不是说亲兄弟要讲仁义吗?刘备恼羞成怒,居然喝令庞统滚出去!

《三国演义》里虽然描写了庞统的落凤坡毙命激怒了刘备,但也揭露出真正让刘备大打出手的,其实是张松的哥哥张肃向刘璋揭发了张松和法正早就投靠刘备、阴谋图取西川的罪行,于是刘备的假面具就昭然若揭。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吗?你其实是误会罗贯中了


当刘备的假正统实在再也玩不下去了的时候,他就地痞流氓原形毕露,穷凶极恶一干到底,直到逼迫刘璋投降献城,从而占据西川,最终称帝蜀汉,干出了曹操生前都不敢干的事情。因此,刘备取西川的胜利,其实是他假正统的大暴露,刘备的虚伪狠毒在小说中可谓淋漓尽致。

当然,《三国演义》里除了在核心情节架构上描写刘备的假正统之外,还有许多精彩细节展现他的虚伪。比如他一出场就冒充高贵血统骗取关羽张飞赵云的敬仰,谎称汉室宗亲引起曹操袁绍刘表等显赫权贵的注意和亲睐,甚至让汉献帝都认他为皇叔等等。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吗?你其实是误会罗贯中了


刘备开场的这些高调表演同他最后夺宗称帝的结局形成强烈对比和反差,都愈加凸显出他的假正统和假仁义。应该说,罗贯中把刘备这样一个假正统的人物形象写得如此让人真假莫辩,如此能迷惑古今众多读者,这既是作者艺术手法上的成功,也说明历史上这类人物本身就有很大的欺骗性。特别是在封建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故意大加宣扬,而封建正统观念又长期根植人心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罗贯中笔下无情地写出了刘备的伪,也不无刻薄地写出了曹操的奸;同时,他对孙权年青时候的描写却颇多欣赏。罗贯中尊崇刘汉为正统,孙权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罗贯中却对他不吝赞美之笔,写出了这位少年英雄的爱。这些都说明,古代作家对人物的文学处理,也并非完全按政治立场来对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