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覺網上出現了好多房地產的小軟文,你怎麼看?

Sun159251047


地產穩中有升,因為經過疫情的影響,政府會拉大基建的投入,那在拍地這一塊會比較積極,所以總體的基調是穩中小升



阿森旅遊愛好者


這類不是多了而是關注了。瘟疫嚴重導致整個全中國暫停了一個月多,房地產千方百計回款,什麼生意在這個時期都想追求正常化,商機不等人!寫多無非賣東西,最終是賣樓,推銷產品讓你買房。所以最終的問題你買不賣的問題。投資房子目前不建議。高峰期已過,瘟疫嚴重影響國內樓房地產的產業鏈!如不是剛需還是緩緩看看接下來國家政策,利率,什麼的。實現自己最大利益化!



大鵬家家樂


軟文是地產營銷傳播中一種常見做法。

在報媒時代,企業都會做硬廣的投放,之後出現了軟文,其原理是以第三方視角,用柔性手法,將產品賣點植入其中,規避客戶對廣告繞道而走的情況,讓客戶在潛意識裡接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廣告傳播。

移動互聯網時代,客戶眼球轉移到網絡,但軟文上述本質並沒有變化,只不過網絡媒體,自媒體,公眾號成為最重要的軟文傳播陣地,企業或項目可以自行發佈各種軟硬廣告,也可以通過第三方媒體進行更多角度傳播,軟文的表現形式也從單純的文字方塊,演變為圖文、視頻等更加豐富的形式。

但是我們隨便點開一個樓盤公眾號的推送文章看看閱讀量,就明白當下新聞稿件的傳播還是主要通過搜索引擎。個人認為,在移動時代,沿襲了報媒時代軟文新聞稿件的寫法,內容上要更軟,以故事或者科普的方式,不僅可以做到自娛而且能留住顧客的眼球。


大若喵


房價漲是不可能漲的。

個人認為一開始國家想引外國人進來消耗房產泡沫但老百姓不願意啊。

國家這個時候要防各種泡沫重疊爆破。

房產泡沫可能國家要產用別的方法了。

我認為分幾步走

先斷買房意願,長時間公租房例如住20年或30年房主就有居住權房產證,私租房採取繳稅公租房不交稅,打壓私租房;

接下來原買房的價格不變,原本買房的安安穩穩做房奴;

省下來那一部分房地產由房地產商、銀行買單。

吸血鬼也要適當死些,別拼命養肥豬。


用戶112612297953


這問題很正常,因為急著賣房的人比買房的人多,房子可以隔年再買,如果需要救命不可能隔年再賣,再說人們都開始清醒了,沒有那麼衝動了,一時的衝動和虛榮導致一生房奴是非常可怕的,物流商機就是定理告訴人們房價逐日下跌已成定局玉皇大帝也改變不了的事實,房價收到疫情的嚴重撞擊必須承受一個急轉彎,正常情況下每年下跌20%到30%,不過今年就會自然下跌50%到60%


用心評論


房地產的軟文,乃至各行各業的軟文其實年年都有,無論是行情好的時候還是行情不好的時候,你身邊總不乏各個樓盤或中介的推銷電話。

只不過今年由於疫情原因,2月份樓市0成交的新聞刺激到了大部分人的神經,所以人們開始對這類廣告格外關注。其實廣告推送量並沒有大的改變,只是因為關注而感覺變多。

這是一種心理學現象,這就好比發現自己有一段時間,晚上一看錶就是22:22分,感覺冥冥之中註定了一樣,其實只是心裡不斷自我暗示和加強,你看到的其他時間並不比22:22少。這裡廣告變多也是一個道理。

最後,從政策和市場供需來看,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經濟好的城市,樓市基本不會有大問題。房住不炒縮略成一個字,就是“穩”。


浙江說房


購買需求不會消失,而是推後!這就是抄底價的時候!房子不是消耗品,而是保值自帶增值的固定資產!





張÷先生


關於房地產我還是能說兩句的,首先網上隨便找一個人都能對房地產說兩句,而且他們主要關心一個問題:房價漲與跌。但事實上房價漲跌背後有很多東西,大多人沒有時間精力去認識房地產市場。所以他們的觀點看看當做段子也就罷了。其次,網上有網紅經濟學家討論房地產,如葉擅,宋清華,任澤平,這些人的觀點可不可信主要看兩方面:她們有沒有對房地產做過深入研究,發過學術期刊,她們在為誰說話。最後,我個人是一名研究房地產供給的一名經濟學者,西南財經大學在讀博士生,我認為網上房地產軟文越多說明房地產市場面臨較大變化,要麼大漲,要麼市場表涼


託賓張


先說觀點。任何行業從來都不缺少軟文。

1、你感覺變多了,應該是你最近也比較關注的原因,大數據推文給你的。

2、疫情按下的暫停鍵,積壓的市場情緒被釋放出來。銷售的,炒房的自媒體大v們早已飢渴難耐了。

3、經濟下行期,最近房地產市場政策頻出變化。市場情緒變化大。

4、剛需情緒起伏加劇。類似信息比較博眼球,所以關注度,閱讀量高導致平臺頻繁推薦。

5、外部環境惡劣,資產投資避難情緒高揚,關注度高。

6、房企和購房者現金流面臨斷裂,一方線上發力,另一方關注變化。

以上原因綜合導致您出現了房地產軟文增多的既視感。

不用謝我,我叫紅領巾。


房南嶺


您好:關於買房子,不要看太多的文章或者去不停了解各種信息,如果是剛需的話目前的價格還是可以的,該出手時就不要猶豫,不要只時買漲不買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