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的蛋白質營養——小分子活性多肽

美國著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朱隸文博士說:“二十一世紀的生物工程就是研究基因工程與蛋白質工程,研究蛋白質,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研究多肽。”

最近,多肽科學家鄒遠東在接見有關肽類生產企業的科研人員時說,蛋白質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三個,一是大分子蛋白質,如各種食物蛋白質都是大分子蛋白質。大分子蛋白質是沒有經過降解的大分子,分子量大多在一萬至幾十萬之間不等,氨基酸鏈是由十八種或二十種氨基酸輪番交替組成的長鏈,它需要經人體降解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蛋白質的另一個表現形式是氨基酸,氨基酸是精細化工生產出來的產物,也有精細化工人工合成的產物。氨基酸是單個或獨立分子量最小、活性最小的氨基酸小分子,它的本質是單個的、不具備活性的小分子。

近二十多年來,人類發現了小分子活性多肽,這期間至少有四個發現者獲得了諾貝爾獎成為科學家。過去的科學認為,人體吸收蛋白質,主要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人體吸收蛋白質主要是以小肽的形式吸收。小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鍵相連的化合物,可稱為小肽的是由兩至六個氨基酸組成的肽鏈(氨基酸鏈),它不僅能直接補充人體蛋白質,而且在人體合成蛋白質率較氨基酸高26%,這是人類最新發現的蛋白質的第三種表現形式,是科技給新世紀帶來的一種嶄新的小分子活性蛋白質營養。當今人類並不缺乏食物蛋白質,但人體卻缺乏肽,以小肽的形式補充人體蛋白質為最直接,氨基酸只有十八到二十種,但蛋白質降解人工合成技術可合成成百上千種小肽,這些小肽也具有成千上萬種功能,人們發現了小肽,並不意味掌握了小肽的全部,研究的歷程仍然路漫漫而遠兮,因此對小肽的研究仍然是人類研究蛋白質的最新“科技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