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足球往事(三):粵足起步頗順水,大起大落誰人過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南派足球從廣東隊一運會之旅: ,今天我們接著聊進入60年代的廣東足球。

1960年3月,首次參加全國足球甲級聯賽的廣東隊第一階段被分在廣州賽區,同組對手有上海一隊、八一隊、上海青年隊、化工隊、黑龍江隊、遼寧青年隊,最終廣東隊6戰全勝以小組第一齣線進入前六名分組。隨後廣東隊前往北京-天津賽區參加前六名爭奪戰,共有七支隊伍(其中北京體院一隊參賽但是不計成績)參賽,最終廣東隊1勝1平4負名列第五。而同樣參加甲級聯賽的廣東青年隊最後名列第17名(一共25支隊伍參加聯賽,北京體院一隊和火車頭聯隊不計成績)。

同年舉行的首屆全國足球錦標賽(可以看做足協盃前身,單場淘汰),廣東隊一路過關斬將,首輪6-0大勝湖北,第二輪2-0力克湖南體院,八強賽上4-2淘汰廣西體院,半決賽3-1拿下江西體院殺進決賽,只可惜決賽中0-1惜敗勁敵天津隊,最終獲得首屆全國足球錦標賽亞軍。

同樣是1960年,參加乙級聯賽的廣州前衛足球隊(前身為廣州公安足球隊)奪得亞軍,衝甲成功。此時的廣東足球可謂全面開花,順風順水。

1961年,參加全國足球聯賽(1961年,全國足球聯賽取消聯賽分級,同時取消升降級)的廣東足球隊共有三支,分別為廣東隊、廣東青年隊和廣州前衛隊,其中廣東隊被分在長沙賽區,廣東青年隊分在上海賽區,廣州前衛隊分在長春賽區。

結果廣東隊名列長沙賽前第5名(共11支隊伍),廣東青年隊在上海賽區位列第9名(共11支隊伍),而廣州前衛隊在長春賽區排名第8(共9支隊伍),全部未能晉級下一輪前9名爭奪戰。

同年11月,廣東體委決定成立廣東足球三隊(廣東少年足球隊),取名“萌芽足球隊”,由陳少偉擔任領隊,張文祿和龔伯強任教練。

1962年,聯賽恢復為分級制,在全國足球甲級聯賽中,廣東隊從上海賽區的10支球隊中名列第4,獲得下一階段比賽的晉級資格,而廣東青年隊在武漢賽區(9支隊伍)名列第7、廣州前衛在天津賽區(10支隊伍)位列第9,均未能獲得晉級資格。最終廣東隊在前11名爭奪戰中名列第6,而廣東青年隊和廣州前衛隊最終排名為第18名和第25名。同年,參加全國足球乙級聯賽的廣東梅州隊獲得了杭州賽區第1名。

同年10月,《體育報》評出全國22名優秀足球運動員,廣東隊黃福孝、張均浪入選其中,而在《北京晚報》評出的全國10名優秀射手名單中,張均浪名列第2。

南派足球往事(三):粵足起步頗順水,大起大落誰人過

後排左一為張均浪

1963年,國家體委將全國足球甲乙級聯賽合併改為定級賽,共有39支隊伍參加,獲得前23名的隊伍將獲得甲級資格,從第24名之後的隊伍將參加來年的乙級聯賽。而這次參賽的廣東足球隊仍然是三支,但是卻與62年有所不同,分別為廣東隊、廣州隊以及廣東梅州隊。廣州前衛隊的缺席是因為當時國家體委出臺相關規定,產業系統不能辦“專業”體育隊伍,隨後廣州前衛隊後轉為業餘足球隊。廣東青年隊我猜測是為了增強廣東隊實力被合併,而廣州隊為乙級聯賽隊伍。最終廣東隊獲得第5名、廣州隊排名第20名,而廣東梅州隊排名25降為乙級。其中廣東隊中楊子旋在第二階段的北京賽區的比賽中打入6球位列射手榜第二名,同年楊子旋被《體育報》和《北京晚報》聯合評選為全國優秀足球射手。

同年,張均浪、梁德成、冼迪雄三位廣東籍球員入選中國國家足球隊,參加在雅加達舉行的首屆新興力量運動會足球比賽。


南派足球往事(三):粵足起步頗順水,大起大落誰人過

張均浪(前排左二)、冼迪雄(前排左三)、梁德成(後排中間)

1964年全國足球甲級聯賽開戰,共有12支隊伍參加,定位(1963年的定級賽應該是有23支隊伍參加次年的甲級聯賽,為什麼只剩下12支隊伍的原因沒能查到)。最終廣東隊僅名列第10,差點降級。

附1964年廣東隊參加聯賽人員名單:

主教練:鄭德耀

隊員:任文根、梁珊成、林效才、丁為夫、熊耀健、冼迪雄、程洪森、黃福孝、楊子旋、廖德營、楊霏蓀、胡洪斌、周彬鉉、吳榮根、馮美祿、林伯濂、張道濟、陳漢粦、梁通發、蔡棠耀、楊幹昌、李金昌、馬偉斌

我們可以看到一運會前從廣東青年隊上調的一批年輕球員如除了熊耀健外,張均浪、鄧錫權、溫紹均、林桁、雷添祺均不在這份名單中。據查,當時廣東省體委對廣東隊的梯隊銜接採取“一刀切”的辦法,此處猜測與此有關。

同年7月,廣東省總工會在廣州市體委支持下,組建一支工人足球隊,對外稱為“廣州工人足球隊”,由陳天佑任領隊,李文俊為教練。

同樣是在7月,廣東省足球協會正式成立,曾生任名譽主席,秦元邦任主席,陳遠高任副主席。

從1964年底至1965年初,《羊城晚報》開闢專欄,針對“廣東足球隊為何大起大落”展開討論。前後共收到來自全國球迷和專業人士的信件1000多封。

1965年,廣東隊在全國足球甲級聯賽(共12支隊伍參加,其中北京體院一隊和上海隊不計成績)11戰2勝2平7負進4球失20球,位列第10,慘遭降級。而征戰乙級聯賽的廣州隊只獲得第六名也未能晉級。

隨後,為備戰七月舉行的二運會,廣東隊進行了大幅調整,由張日揚擔任領隊,潘培根、蘇永舜、龔伯強出任教練。第一階段的小組賽,廣東被分在青島賽區,同組對手分別為河北、廣西、福建、河南、寧夏、浙江。廣東隊6戰全勝進17球0失球無紅黃牌的創紀錄表現挺進前12名的決賽階段比賽。可隨後的決賽階段,廣東隊臨陣換帥,7名主力離隊(支援廣州隊)參加乙級聯賽,最終廣東隊在二運會中只獲得第8名。

1965年底,針對廣東足球成績大幅退步的問題,廣東省體委對廣東和廣州兩支隊伍進行大規模調整。廣東隊由蘇永舜執教,除保留較年青的16名隊員外,調進原廣州隊12名隊員。而廣州隊則變為廣州工人足球隊為班底,由林效才擔任教練,胡鴻斌、楊霏蓀輔佐配合。

次年,一場席捲全國的變故,讓廣東足球乃至全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皆噶然停滯。

其實,建國初期,由於當時的資源匱乏、信息傳播不發達、與國際先進經驗也基本脫軌,國內足球聯賽的體制並不健全,也缺乏專業,所以規則變化頻繁,甚至有些任性也能理解。可現如今已經2020年了,我們足球職業化也已經20多年,可足協的管理水平依舊如此落後,甚至還停留在上世紀的水平,中國足球的止步不前,甚至越來越退步,可以說絕對是人禍。

肆意調侃,

嬉笑怒罵,

都是希望中國足球能好,

哪怕他彎路崎嶇,

哪怕他病入膏肓,

我是硬腿子,

歡迎大家一起來聊個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