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90到140,是原发性高血压,想做个检查,需要做哪些项目?

一路阳光142740997


你这个描述很不清楚,什么是90-140啊。血压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高压(收缩压)一个是低压(舒张压),高压超过140和(或者)低压超过90就是高血压。

但是,偶尔一次测出来血压偏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病!因为人的血压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早上的血压和下午的血压不一样,吃饭后和运动后的血压也是不一样的,天气冷,天气暖和,血压也会有些许差别。

要不同三天测量三次以上都是高血压,那么才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如果你突然有天发现了高血压,你要怎么办?


这是什么东西,就是背一个小小的机器在身上,这个机器会定时测量你的血压,然后把数据全部记录在机器里面。不管你是在吃饭、睡觉、运动、上班,它都可以记录。这样测出来的血压很准确,能够全面的反应一个人的血压情况。

对于确诊高血压病,24小时动态血压很有意义


2.颈部血管超声

高血压往往会引起血管受损,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颈部动脉斑块又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诱因。因此,如果有高血压,要看看颈动脉有没有斑块。


3.心脏和肾脏的彩超

高血压心脏病和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两种并发症。当发现高血压之后,最好也要做心脏和肾脏的彩超,看看这两个部位有没有发生病变。

而且还有的高血压也是肾脏原因引起的,因此一定要查查是不是肾脏原因引起,起到对症治疗。


4.抽血查肝肾功、血脂

肝肾功也是判断肾脏功能好坏的重要提示指标,其中的肌酐和血脂需要重点关注。因为三高三高,一般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高血脂。如果有高血脂,那么就要考虑是否降脂治疗


发现高血压,一定要到心内科医生那里去看,千万不要觉得没有症状,就置之不理。


人体探索者


从郑州赶回来,下午就有人找来看病,风湿科护士长的弟弟,才35岁,最近发现血压140/90,想查查什么原因,问都要做哪些检查。

一般来说,年轻人发现高血压,确实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但一般都是比较难控制的高血压,我们很少说一碰见血压140/90就给人家开一堆检查,这样花钱没必要。

如果有一些线索,确实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比如肾脏B超,肾脏CT,肾上腺检查,肾动脉检查,抽血化验高血压三项或五项等等,排除高血压确实很有必要,但主要是针对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的朋友。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都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其实说实话,不管是不是检查,都先得好好控制血压,我们会根据具体血压情况,及年龄,及可能高血压的病史长段,给出一些建议。

比如:


第一、动态血压监测,也就是24小时血压监测,因为对于血压140/90,本身就是刚刚过高血压的线,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整体血压,而不能靠一次血压就诊断高血压。一次血压高本身也不能诊断高血压,而且在医院和在家测量血压结果往往不一样,所以对于140/90的血压,为了确诊是不是高血压,最好带一个动态血压监测。

第二、心脏超声,长期高血压如果不控制,或控制不好,会导致心脏扩大,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心衰;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做一个心脏超声看看心脏大不大,非常必要。节前有一个36岁的年轻人,新发现高血压180/110,结果我让他做了一个超声,心脏扩大,心功能才38%,正常值应该55%。做一个超声一方面了解心脏结构有没有受高血压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心脏扩大,在选择降压药方面,就尽量选择普利及洛尔类降压药,不但降压而且预防心脏进一步扩大,防治心衰。

第三、肾脏检查,高血压和肾脏是一对欢喜冤家,也就是高血压会导致肾病,肾病也会导致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最好做一个肾功能及肾脏超声,了解一下肾脏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脑CT,如果长期高血压,或有脑血管病的症状,最好看看脑血管有没有损害,因为高血压最大的危害就是脑中风。但因为CT有辐射,所以并不作为常规检查,需要具体结合患者情况。



但开始说了,不管怎么样,140/90的血压即使暂时不吃药,也必须健康生活,远离研究,低盐低糖低油饮食,坚持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减少熬夜;如果合并心脑肾疾病或糖尿病那就需要马上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第一目标140/90,第二目标130/80!


心血管王医生


血压90/140,单纯从血压来看,危险性不大,刚刚达到高血压Ⅰ级,部分患者完全可以通过生活干预进行控制,恢复正常。

如果患者比较谨慎,也确实可以多做几项检查!

血压:血压需要多次测量,绝非一次就可确定,所以患者需要多次测量血压。

尿常规:注意观察尿蛋白,判断自身肾脏是否受损。

血糖和HbA1C:二者分别提示即时和近期血糖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

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房颤等问题。

超声心动图: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室肥厚、舒张功能降低等可能。

血脂:判断患者是否是高血脂症,如果血脂高,还需要做颈动脉B超,看看是否有斑块的存在。

CT和造影:前者判断冠心病的有无,后者确定狭窄程度,确诊冠心病。

如果检查无其他风险,那么对于这名患者,不建议口服降压药,应该采取生活干预进行降压!

所谓的生活干预,也就是人为改变患者的正常生活和饮食,通过规避可以导致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来控制血压,使血压平稳下降到正常水平。

1,饮食:采取低脂、低钠、低糖、低盐饮食,同时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排便顺畅。

2,生活:适量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游泳、慢跑、快走等,一方面减轻体重,一方面加快新陈代谢。

3,烟酒:如果想要健康,请将二者戒掉,虽然说有抽烟喝酒依然健康的人,但如果想要对身体有所帮助,快速平稳降压,一定要戒烟戒酒。

4,精神:平时多笑笑,凡事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尽量少熬夜,防止神经紊乱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5,脊柱:少玩手机,防止长期低头导致颈椎出现病变,如果是办公室白领,请每个小时都站起活动,防止腰、颈部出现劳损病变。


罗民教授


原发性高血压说白了就是没有针对性原因的高血压,排除了嗜铬细胞瘤、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就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排除方式可以通过肾脏B超、肾脏CT、肾上腺检查、肺功能、多导睡眠图及临床症状来排除。

原发性高血压该做哪些检查?

1.动态血压监测:血压监测是降压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动态血压监测能够了解自己一天中哪个时段的血压最高或最低,从而通过改变服药时间来获得一天中相对平稳的动态血压。

2.肾功能、肾脏B超:肾功能及肾脏B超能够了解高血压给肾脏是否带来了损害,或本身如果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对肾功能产生影响的药物。

3.心脏B超、心电图:高血压病史较长的患者很多都会出现心脏肥厚、增大,有些患者合并心律失常,若是能够早期发现,就能进行预防性治疗,尽量延缓心脏病的进展。

4.脑CT:高血压会加速脑动脉的硬化,很多患者会在50岁以后出现脑梗死、脑出血,提早检查出有利于提高自己对身体的重视,做到饮食控制、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5.血脂、血糖、尿蛋白、肝功能:年龄愈大,发生高血压、高血糖的几率会越来越大,而血压、血糖、血脂三者互为关联,一者升高很大几率会出现其他指标的升高,所以要定期监测,至少每半年监测一次。


小鋆医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临界值血压为140/90mmHg,无论是上压超过140还是下压超过90,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约95%的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只有5%左右为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危害,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脑、肾、血管等造成损伤,目前已经明确了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血压从115/75mmHg到185/115mmHg,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成倍增长。

原发性高血压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果是首次发现高血压,由于通常不清楚具体的发病时间和病程长短,以及是否合并有靶器官损害,所以可能需要进行的检查会相对较多,一般可进行以下检查: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对身体无创伤性、操作简单方便,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线索和靶器官损害情况,所以可作为优先的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包括:正确测量血压和心率;测量体重指数、腰围和臀围;观察有无继发因素的其他症状体征;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腹部有无肾脏增大或肿块;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等。

2.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心肌酶、血糖和电解质等,检查目的是评估患者是否有靶器官肾损害,是否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否有心肌损害和血钾、血钠水平如何,可为降压药物的选择,合理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3.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的类型有杓型、非杓型和反杓型等,不同类型的高血压一天中血压高峰都不相同,为了能选择更合适的降压药物和服药时间,所以建议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一天中血压的波动情况。

4.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

高血压对心脏的危害较大,可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等,所以建议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心律失常。

5.心脏彩超

心电图为观察心脏跳动的节律,而心脏彩超可观察心脏结构。由于长期高血压可使心肌肥厚,心脏增大,甚至出现瓣膜关闭不全,会严重降低心输出量,所以建议同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评估心脏健康状况。

6.血管彩超

可评估颈动脉、冠状动脉等主要动脉是否有硬化、斑块形成,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措施。检查眼底视网膜动脉是否发生病变可反映眼小血管情况。

高血压病总的治疗原则为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功能,所以检查应以评估这些靶器官是否出现病变为目的,除了上述检查以外,还可以进行的检查有血、尿常规,血同型半胱氨酸,尿蛋白测定、头颅CT甚至冠脉造影等,可根据需要和经济状况选择。


药师方健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高血压从发生原因上来说,有因其它疾病导致的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主要治疗措施是治疗原发病,这种高血压大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当没有明确引起血压升高的疾病,而血压升高时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需要通过改善机体血压调节机制进行控制。

但高血压的发生并非忽然发生,会经历较长的过程,几年十几年都有可能,血压也是逐渐升高的,比如人体理想血压是低于120/80mmHg,当血压超过此值时即为有升高,且进入血压快速升高时,医学上将血压120-139/80-89mmHg称为正常高值血压,表明虽然不属于高血压,但已经超出的理想血压水平,对机体特别是血管会产生微损伤。

也正因如此,当发现血压达到140/90mmHg高血压诊断标准时,表明机体已经经历的较长的血压升高期,这一时候很可能对机体已经造成了损伤,比如引起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等 ,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检查进行明确诊断或是排除,检查项目包括:

肝肾功能 解是否存在高血压导致的肝肾损害;如果需要服用降压药时,这是一个重要的选药依据。

血脂血糖检查 高血压很容易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血糖与血脂升高将使高血压压的危害进一步加重,三项指标是需要同时进行控制的。

血尿常规 了解并排除贫血、血液高粘等引起血压异常升高等情况,明确是否存在蛋白尿及早期肾损害的发生等。

心电图及胸片: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的影响较可,可引起心脏形态上的改变,这两项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脏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等异常增大,识别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这项检查能更准确地了解全天血压变化情况,了解血压是否存在人体血压变化的节律,如果需要服药对药物的选择及服药时间的确定非常有帮助。

颈动脉彩超 这是了解全身血管是否有动脉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的最简单直观的方法,也是制定除血压外,血脂控制目标的一项依据。

眼底检查 眼底血管是人体唯一肉眼可见的血管,非常细小,更容易受到高血压的损伤,也是高血压者最早发生的血管损伤的一种体现。

经过这些检查 ,可以明确高血压的对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是否需要立即服用降压药提供准确依据。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 ,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血压140/90,按血压水平分,属于高血压1级。

初次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是需要进行未来十年心血管风险评估的,有助于决定治疗方案和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因此需要了解一些其它相关的病史,并进行一些相关的检查。

需要了解:

是否有吸烟、酗酒史;是否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史;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

需要检查:

血糖、血脂、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

以上信息有助于了解相关危险因素和有无发生靶器官损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