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荒唐的“子贵母死”制度

在古今中外的后宫中,无论是皇后还是妃嫔,都以生下一个儿子并让儿子当上太子为最高目标。“母以子贵”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天下共识。秦始皇时期未能生育的宫妃不得不给死去的皇帝殉葬;后世历朝历代的宫嫔因生子扶摇直上、或因无子失宠甚至死无葬身之地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在鲜卑族的北魏王朝,“母以子贵”这个传统是不存在的。“子贵母死”才是北魏的宫廷制度,即儿子继承皇位,那么太子的母亲就必须处死以防母后干政。

这个制度使得北魏后宫妃嫔不愿生育儿子,只愿意生女或不生育,甚至传闻有宫嫔溺死刚出生的儿子,“子贵母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宫一道奇景。

北魏时期荒唐的“子贵母死”制度

北魏著名的冯太后是“子贵母死”制度的受益者。尽管冯太后是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但她在宫廷斗争中所表现出的残忍却与她的汉化大业极不协调。

冯太后没有自己的儿子,所以在丈夫死后成为继位太子献文帝的嫡母。献文帝宠爱的李妃生了后来的孝文帝拓跋宏,他想立这孩子做太子,又不忍心杀死李妃,因此向冯太后求情废除“子贵母死制度”。

北魏时期荒唐的“子贵母死”制度

电视剧《北魏冯太后》

其实这时候随着历史的变迁,“子贵母死”这个残忍野蛮的制度已经失去实际作用,早应该被废除了。冯太后支持汉化改革,她应该早就看不惯这种蛮夷规矩了。但她却不肯废除北魏这项野蛮的制度。面对献文帝的苦苦哀求,冯太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处死了未来孝文帝的生母李妃。这也扫除了孝文帝继位后、冯太后临朝称制可能遇到的障碍。

北魏时期荒唐的“子贵母死”制度

冯太后墓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