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錢幣,複雜的人心

簡單的錢幣,複雜的人心

(五代·周元通寶)

先說最近遇到的幾件事。

1. 在閒魚買了一枚錢幣,賣家遲遲不發貨。去問原因,竟說是覺得賣虧了,所以不賣了。

原來成年人可以無視規則,也可以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

2. 微信看上了一枚唐國真書,賣家承諾錢幣沒有漏裂磕,到手後錢幣明顯不平,再找他商議,賣家表示承諾里並沒有包括“翹”。

原來成年人的承諾,是有過周密預設的。

3. 這兩天看到一篇文章,比較堵心,大抵是作者花了三千多買到的一枚錢幣,賣家收錢不發貨,後來才知道該賣家長期搬圖騙錢,是職業的慣犯。

原來成年人的江湖,也是充滿騙局的。

如今,買一枚心儀的錢幣很難,

錢幣本沒有錯,只是涉及到錢幣利益的人心,開始變得套路滿滿...

簡單的錢幣,複雜的人心


(錢·背)


越來越多的“回鍋肉”

如果你長期關注一些拍賣平臺,長期關注一些目標錢幣,

你會發現,你心儀的那枚,會反反覆覆的出現,但你永遠都買不到。

錢幣“回鍋肉”,正在成為一種主流。

見過同一枚宣和元寶,某賣家在同一個平臺至少賣過10回,也就是每一次都沒有真實成交,難道10回都遇到了鴿子?

當然不是。

見過同一枚清母,在不同的平臺反覆的出現了十幾回,既有在線拍,也掛閒魚,朋友圈,

難道十幾回都賣不掉?

當然不是。

之前甚至還跟過一枚嘉泰折三,竟然可以在兩個平臺同時拍賣,

你血拼價格的背後,不知道藏了多少託...

沒有人知道自己買的錢幣, 背後有多少神仙操作,這也是當下成交價驚人的原因:

利潤不到位,堅決不放手,

你的對手,也許就是賣家自己。

簡單的錢幣,複雜的人心


(唐·錢背)


規則漏洞下的營銷伎倆

年初直播中,一個好友花了兩千多終於買到了一枚小崇寧,賣家承諾,不入盒包退。

美品美價,得償所願。

最近朋友去送評,結果盒子標註了05(有修補),心有不甘,再去找主播說道,

主播表示。說好了不入盒包退,你沒入盒嗎?

竟無言以對。

之前朋友在某平臺拍到一枚咸豐大錢,

結果賣家很實誠的告訴他,說錢幣去拍了X光,有大裂補,讓他慎重購買。

朋友放棄了,

結果過幾天,該錢幣又出現了另一個平臺,被不明就裡的我拍中。

因為成交有用戶記錄,朋友趕緊來提醒我,錢幣可能有問題。

結果回來自己請人過了X光,

圖像顯示並沒有修補。

我也這才恍然大悟,我的成交價比朋友高了一千多,這才是所謂“大裂補”的真相。

價格不到位,不賣的理由要到位。

有時候,

賣家看似鄭重的承諾,早做了預設的伏筆。

有時候,

賣家看似負責的說明,也許背後另有玄機。

所以很多人累覺不愛,

所以很多人失望退坑。

簡單的錢幣,複雜的人心


(宋·崇寧小平)


提心吊膽的買賣博弈

買一枚錢幣,到底需要多少內心戲?

在朋友圈看到中意的錢幣,

首先要考慮的不是錢幣本身,而是賣家熟不熟,好不好溝通。

價格不合適多次不買,有的賣家便不再理你,

品相不放心多次詢問,有的賣家就不耐其煩,

以至於有些賣家,讓買家習慣性的不敢問價,

以至於有些賣家,讓買家習慣性的不敢砍價。

這裡面固然也有買家的問題,

但讓買家提心吊膽,讓買家花費心力,賣家也定有漫天喊價,隱瞞毛病的諸多前科。

讓人提心吊膽的,

除了一些賣家,還有盒子的若干問題。

為什麼有些盒子一看到抬頭號碼,就讓玩家畏而遠之,為什麼有些盒子一看到封邊方式,就讓玩家們倒吸涼氣。

總是在人們砸盒子過後,慘痛的教訓而來,

盒子是對玩家的保障,而不是對賣家的保障,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評級都能做到。

買錢幣的時候,需要與賣家博弈。

買盒子的時候,都擔心品相問題。

這種奇怪的現象,正在成為錢幣圈的常態。

簡單的錢幣,複雜的人心


(清·宣統通寶)


簡單的錢幣,複雜的人心


網絡時代,錢幣看似公開透明。

但箇中算計,只有玩家們自己才能體會,

普通的錢幣倒還罷了,

一旦涉及到名譽品,那麼中招率極高。

如果說市場比拼的是眼力,

那麼在微信,閒魚,拍賣平臺,直播,貼吧,限時拍種種網絡渠道上,在只能通過虛擬的圖片、視頻來判斷的情況下,

希望買家們儘量找信得過的誠信賣家,儘量走靠譜的錢幣平臺,

不輕易直款,不隨意下單。

簡單的錢幣,複雜的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