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果蔬滯銷,電商助農解困局

按照慣例,春天本是各類果蔬的熱銷期,然而受疫情影響,全國多地農戶陷入困境。

據京喜報道,海南40萬噸貴妃芒銷路受阻,四川蒲江400萬斤粑粑柑滯銷、雲南紅河菠蘿線下市場全部中斷、眼睜睜看著丹東99草莓一茬又一茬爛在地裡……這對於農戶來說,意味著去年種植的心血付之東流。

清博輿情顯示,2月20日至2月27日,與“助農”有關的信息總數達92,341條,其中,“電商”、“平臺”、“企業”成為相關熱門主題詞。

疫情下果蔬滯銷,電商助農解困局

疫情下果蔬滯銷,電商助農解困局

一邊是果蔬滯銷,一邊是城市的大量需求,為減少農戶損失,不讓一年的辛苦白費,電商平臺紛紛出手相助。


農產品的“寒冬”

有人會有這樣的困惑,最近生鮮需求量大,為什麼還會出現果蔬滯銷的現象?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物流受阻,二是傳統供應商缺少線上渠道。

面對疫情,從城市到鄉村,都出現了封路的現象,加上不少物流公司停工,農產品運輸渠道受到阻礙,海量農產品無法運出。

疫情下果蔬滯銷,電商助農解困局

除了物流因素,大部分農戶還缺少線上銷售渠道。近些天來,承接果蔬需求的基本是線上平臺,這些平臺大多有固定的合作方;而一些傳統供應商,有的為批發市場供貨,有的是為酒店供貨則受到影響。受疫情影響,不少酒店處於停業狀態沒有需求,批發市場的需求也變小。既然線下不行,農戶需要線上平臺來“自救”。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農戶發出了求救信號,很多人開始儘自己所能幫助農戶共渡難關。比如,因疫情沒能回家過年的湖北籍小夥,結合所學知識搭建電商平臺,幫助重慶滯銷農戶賣菜;還有不少小區居民通過物業群一起團購滯銷果蔬......

疫情下果蔬滯銷,電商助農解困局

疫情下果蔬滯銷,電商助農解困局

但畢竟個人的力量有限,面對大量農產品和日益增長的果蔬需求,如何打通渠道,建立成熟的供應鏈,減少農戶損失,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


電商平臺出手相助,共迎春天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為幫助農戶,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先後發佈助農政策,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2月6日,淘寶啟動愛心助農計劃,幫助全國滯銷農產品找銷路。隨後,淘寶還宣佈設立10億愛心助農基金。阿里巴巴集團集合天貓、淘寶、聚划算、盒馬、餓了麼、阿里鄉村事業部等,組成線上線下農產品銷售的全域網絡。據2月26日《淘寶經濟暖報》顯示,過去20天,淘寶幫助全國農民賣掉了5.4萬噸滯銷農產品。同時,淘寶愛心助農團隊表示,未來將把愛心助農的活動持續化、常態化,今年將打造100款正宗原產地農產品,幫助50萬農民增收致富。

致力於挖掘下沉市場的拼多多,也開展了自己的助農活動。2月10日,拼多多上線“抗疫農貨專區”,給予頂級的線上流量資源支持,並新增“農產品滯銷信息反饋入口”,向全社會徵集滯銷農產品信息。據拼多多介紹,拼多多助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除充足的流量支撐外,拼多多還設置了5億元的專項農產品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讓農戶的收入得到保障。

除此之外,拼多多還讓縣長成為助農直播的主角。2月19日,徐聞縣縣長吳康秀當起了臨時“主播”,直播開始僅半個小時,首批3萬件共15萬斤菠蘿兩小時內即告售罄,徐聞縣政府及拼多多又緊急補貨兩萬多件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京東於2月10日開通“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隨後,京東旗下社交電商平臺京喜上線“京喜助農”會場。京喜設置了幫助農戶和商家快速入駐開店的綠色通道,最快6小時就可完成審核和線上入駐相關流程。數據顯示,2月11至16日,京東及旗下的京喜平臺累計接到全國1000多條求助信息,累計銷售3000噸滯銷生鮮農產品,環比增長近10倍。

在電商平臺的扶持下,越來越多農戶露出了笑臉。想必對於此前沒有嘗試過電商渠道的農戶來說,今後會更加重視線上銷售渠道。

對於電商平臺,疫情之下,“生鮮大戰”又意外地點燃。生鮮與其他零售業不同,需要穩定的供應鏈和充足的品類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農產品的保質、運輸與消費,是有時間限制的,想要讓菜保鮮期長一點,就需要冷鏈技術,經此一“疫”,如何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相信各平臺也會獲得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