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东北人的主食是大米而不是面粉?

保暖裤博士


著名的黑土地,在全球,也寥寥无几。

一、是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二、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三、是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四、南美洲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Pampa)大草原,76万平方公里。

很有幸,我种花家,也有这样一块稀有的“黑土地”!

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东北这块黑土地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大东北,资源非常丰富。各种丰富的粮食作物、矿产、石油、森林植被、工业基础等,让东北在建国前乃至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时代,都成为给各兄弟省份无私供血的“血袋”。所以,一直享有共和国长子之称。

如今的东北,也依然是种花家重要的粮仓之一。

由于一些人知识匮乏,所见有限,就认为北方(包括东北)就是面食的代名词。但东北,饮食方面,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物产丰富的东北,不仅食物品种齐全,并且因为黑土地的原因,农作物的味道醇厚,营养也很丰富。转基因大豆以及深加工的地产油盐酱醋,相比其他地区,在东北也少得多。

在东北,不仅农作物,海鲜也并不难寻觅。因地处渤海湾,海水温度相对较凉,导致东北地区的海产品生长周期更长。也因此,很多品种海产品的品质、味道,也更胜一筹。例如,以辽参(刺参)为代表,享誉全国。

关于大米,由于近年来的网络普及,更多人听说了“东北大米”这个概念。但虽同为东北大米,却也分了好多品种。很多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品种。比如,黑龙江的五常稻花香、牡丹江响水大米、辽宁的盘锦大米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品种,即便在盛产优质稻米的东北,也是响当当的品牌!

所以,得天独厚的条件,养成了东北人“不挑食”的饮食习惯。

米饭,我们有全球一流的水稻。面食,我们有不输全国的品种。

东北饺子,也早已全国驰名,走向全球。

由于面食的可变化性高于米饭,所以有些人认为东北人吃面比吃米多。其实无非是因为东北人喜欢多样化的生活习惯导致的误解。

面粉,你可以做面条、馒头、各种饼、饺子、包子、锅烙………

而大米,无非也就是米饭和粥。

当然,在东北,米的品种也有很多。小米、粘米(糯米)、黄米、黑米、红米、高粱米………

东北人家常的主食,不用细数,粗粗一算,绝不低于二十种!

所以,多样化,才是东北人真实的口味写照!











我和我的祖国还有老婆


有个南方女孩儿给我拍了张照片,说她在吃米饭,还说了一句,我们南方人不像你们北方人都吃面。

我说吃面的北方人是指山东,山西,陕西,河北这一带的人。我们东北人只是偶尔吃面,我们东北有世界上最好的黑土地,产出世界上最好的大米,我们东北人守着这么好的大米,怎么会天天吃面呢?

那女孩想了一会儿说,反正你们东北人就是天天吃面,我家人从小告诉我的!我只能无奈的说:好吧,去相信你自己愿意相信的吧!


叛逆的瓶子


东北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喜欢吃面食,东北喜欢吃大米的只占极少极少的人数。但是东北人说自己喜欢吃面食好像是怕别人笑话似的,实际上东北人当着自己家人的面会毫不忌讳的告诉你吃杂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面对网络和南方人的时候,就违心的说全东北人都喜欢吃大米饭。东北人偶尔吃一次米饭还必须掺杂进去一些小米苞米碴子在里面,东北人吃不惯纯大米饭。但是我比较喜欢吃大米饭,我是东北人,我们家连亲戚都算上三十多口人,只有我一个人喜欢吃大米饭。单从我们家的比例来说,爱吃大米的只有三十分之一。邻居家也是这个比例,甚至更高。我是实话实说,不喜勿喷。


颜東


其实各地以什么当主食,取决于当地主产什么,像南方主要生产稻米,他们就以大米和用稻米磨的米粉为主食,而中原的黄河流域盛产小麦,就以面食为主,作为东北呢,八十年代前主要种植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等,由于日伪时期不让老百姓吃大米,后来习惯就种五谷杂粮,吃的主要是小米、高粱米、苞米面、大碴子,粘米等等,我分析当时全国也都以玉米面和红米饭为主吧😄。

记得七几年吧,我们生产队种了一 次旱稻,也称粳米,当时家家分了点儿,做出来的饭那个香啊!现在还回味无穷呢,东北吉林很少种麦子,可能是一年一季产量低的缘故吧,那样解决不了口粮和完不成交公粮任务,也就不种了,不像关里的冬小麦能过冬,夏收后还能种玉米,能收两茬,记得黑龙江的各个农场也种麦子,因为黑龙江那边无霜期短的缘故吧!

我还清楚记得也是我小时候的七十年代中期,邻村的一个生产队种了一次麦子,来我们生产队来磨面,领头的和俺家有点儿亲戚,中午就在俺家做的馒头,我分析当时发面肯定来不及,就用小苏打和面硬拱的,蒸好以后,一吃怎么就那么好吃呢?那麦香味儿,越爵越甜,那个感觉就甭提了,说实在的从来就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馒头,将近五十年了,至今还在回味!所以呀小时候平时能吃大米饭和面食那是奢望,想都不敢想,农村人过年能吃上饺子,大米饭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多的是年前包了不少粘豆包用来过年!所以现在大部分人都爱吃粘豆包和粘饼子,更多是怀念那艰难的时光和儿时退不去的灰色记忆!

至于水稻,东北是在七十年代末才普及的,原先只有朝鲜族会种植,后来都聘请朝族当技术员来教汉族人,以后汉族人掌握了技术,不断的把旱田改为水田,才大面积的种植,家家能顿顿吃上了大米,但小麦现在还是基本不种。

现在条件好了,家家都买一些白面,总吃大米也腻歪,偶尔吃个面条,烙烙饼、蒸馒头、包个饺子等换换口味。说实在的东北还是以大米为主,吃面食有点儿嫌麻烦,但家家过法不同,习惯不同,米和面的选择就各取所好吧!但东北吃面还是以包饺子为主![微笑]


日月王朝1


我东北黑龙江的…我媳妇家四川的…她家人就问我你们东北是不是主食都是面食,因为她们那边都是米饭多,其实东北比较融合,米面都吃的,无非就是谁家更愿意做米饭,谁家更喜欢吃面食,不存在非得哪一个作为主食的…可能北方中原地带的人面食多,所以南方人以为北方都一样,可东北还不太一样,因为有闯关东时期和开垦北大荒时期的历史,所以东北,尤其是我们黑龙江有很多以前并非是纯纯的东北土生土长来的,所以融合了很多地方的元素…比如我家,我家是60年代我爷爷随王震将军开垦北大荒才来这边的,我爷爷和姥爷都是山东人,我大爷在山东出生,我爸就在东北出生…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就不算真正的东北人,而是外乡移民来的…说句题外话,我爷爷是解放上海的部队的…当年就驻守在上海,是一个连长,我有时候就想啊,如果我爷爷当年不积极主动来开垦北大荒…说不定我现在也是南方生活了…哈哈…


佛系散养Vlog


我说的是我的经历,我是73年的,小时候还真是,那时候大米很少,天天就是苞米面,大碴子,白面和大米都少,当时就是说的粗粮和细粮。粗粮多。因为是在大庆,都是工人,基本很少种粮食的。都是供应粮。我记得我还是吃定量的。到九十年代就好多了,基本上就指吃大米白面了。为什么呢,因为大米的种植太大了,只要有水的地方,很多都改成水田了,这样,大米就普及了。现在基本一周吃一次到二次面食,剩下都是大米饭。谁让咱吃五常大米方便呢。其实身边种的大米不比五常大米差。但五常大米都吃不完,别的先放一边吧。哈哈,我其实也喜欢馒头和面条,就是因为米饭吃习惯了。所以说,东北饭,一是大米,二是白面。三是其它[捂脸][捂脸][捂脸][捂脸]不过说句实话,南方普通大米和东北的,真差多了。[祈祷][祈祷][打脸]


朗朗世界1973


东北人的饮食习惯个家庭及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出生自辽宁,小时候靠国家供应为主,大米为细粮,仅占一少部。

现在粮食品种丰富,我吃大米只占三分之一。杂粮各式各样,小米,高梁米,薏米,大麦米,玉米等。

再者就是白面,白面的做法非常多,有饺子,包子,饼,馄炖,还有各种点心等等。

大米吃法比较单一,除了干饭就是稀粥。

我的主食为面粉,次席杂粮,三者为大米。


老刘105751014


我是东北人,在上海工作的时候,看见过安徽人说:看,咱的孩子从小吃面食,个子长的多高;后来又见一上海土著妇女,夸自己孩子说,:看看,我们孩子从小吃米,就是聪明;这两次经历,以米,面,玉米从小做主食的我,默默地只是旁听……


A雪山飞狐


东北以前种小麦的时候我们也是经常吃面食的,那时候的东北面粉有一股自然麦香,蒸出来的馒头,烙出来的饼,擀出来的面条儿倍香倍儿好吃。现在主要种植水稻,年轻人都没赶上种小麦的时候,加上大米做起来更简单,而关内运来的面粉也没有了以前面粉的原麦香,所以大部分人就钟爱有自然米香的东北大米了!


中正平和28066


这个我是东北人,我来说下啊。东北黑土地,产水稻也产小麦。所以价格都不高。那我们来说下为什么东北人现在以大米为主。东北是老工业基础,在80年代90年代,城市人大多是双职工。没有太多时间做饭,加上电饭锅的兴起做米饭比面食方便,所以造成了80年90年后的孩子吃大米饭长大的。比如我,基本小时候两个月能吃上一顿面食就不错了。所以吃什么主要是个习惯,也就传下来了。至于农村在80年代和90年代面食和米饭其实还是很平均的,主要看当地产什么。后来也是因为电饭锅的兴起,才导致米饭重于面食。我小时候去农村亲戚家,就是,今天种的小麦就是面食多,水稻就是大米多。后来农民工进城,农村人口减少,加上电饭锅普及,所以米饭比面食要多。说白了就是方便和习惯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