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樹究竟有怎樣的來歷?

農夫老嶽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就是山西人,洪洞大槐樹,又稱古大槐樹,山西大槐樹,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是明代的一處移民基地。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上老鴰窩。”這首民謠從明朝初年開始在我國的河北、河南、江蘇、安徽、福建等地區廣為傳頌。

民謠記錄的是從洪武初年到永樂十五年前後,明政府在山西進行了歷時 50年、人數達到數十萬、遷出面積達到當時我國一半以上國土面積的大規模的強制性移民,這次移民是有史料記載以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意義最深 遠的一次大移民事件。

由於當時明政府把這些移民都集中在洪洞縣古大槐樹下,進行登 記註冊後強制帶走的,所以絕大部分移民後裔都把前輩出發的最後之地洪洞作為外遷之 前的祖籍,將這棵大槐樹作為祖籍的標誌。

希望可以幫到你。





龍城隨手拍


今天,在整個山東,在河南,在河北,在安徽……乃至大半個中國,廣為流傳著一首歌謠:“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古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民間還流傳著若干關於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故事。

為了證實這種說法,老人們總是讓孩子們看小腳趾甲,說凡是過去從山西洪洞縣老鸛窩底下遷來的,最小的那個腳趾甲都是兩瓣的。這是對發生在明代驚天動地的“老鸛窩底下”事件的慘痛記憶。



夢子媽媽


從明洪武3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裡大槐樹下就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早已在炎黃子孫心中深深紮下了認祖歸宗之根,被當作“家”、稱作“祖”、看作“根”。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這對恢復生產、增加人口、發展經濟、開發邊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遷徙長達50年之久,涉及1230個姓氏,由這裡遷往各地的移民後裔,數以億計。



有話準備說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現在大槐樹為中國國家4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有20餘萬人前往景區祭祖,尤其是清明時節前來祭祖的人們更是絡繹不絕。

據資料顯示在中國北方地區,大量的民間家譜、碑文資料有詳細記載,在地方誌如《溫縣誌》、《寶豐縣志》、《寧陽縣誌》、《丹風縣誌》、《商南縣誌》、《山陽縣誌》等都明確記載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集中移民。從明洪武2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裡大槐樹下就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至今在河北、河南、山東、東北等地區仍流傳著一句民謠:“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洪洞大槐樹已在炎黃子孫心中深深紮下了認祖歸宗之根,被當作“家”,被稱為“祖”,被看作“根”。現在人們來大槐樹不僅是遊玩,更多的是感受文化,了卻尋根的心願。


冀廣鋒


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

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佈,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拓展資料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鴉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鷂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

為此,大槐樹和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這首民謠數百年來在我國許多地區廣為流傳。



懷舊影視鑑賞


這樣一個傳說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86b99d44e7d49f58512df354139f3eb\

文文街拍


明朝強制移民的一個登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