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前段時間,美國“費雪”玩具公司生產的一款嬰兒搖床,因在過去十年間已導致超過30名嬰兒死亡而宣佈召回。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美國費雪奪命搖床和費雪那款細胳膊細腿兒的奪命搖籃比起來,。 咱們老祖宗哄小祖宗的這款搖籃就要牢實很多↓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做過父母的人都知道,搖床本身是個好東西,專門對付睡覺睡得淺的“睡渣”寶寶,在我國古代也是家家必備的“哄娃神器”。

在過去,生孩子這事兒沒有政策限制,不管是大戶人家還是普通百姓人家,都會生幾個、甚至十幾個孩子。孩子多了,分攤到每個孩子身上的時間就少了,於是,一些解放雙手的育兒神器便產生了,上面提到的嬰兒搖籃算一個,此外,還有以下這些:

肚兜

古時候,孩子剛生下來,拿紅布兜一遮,再拿襁褓一裹,就可以開始母乳餵養了,沒有高鈣營養奶粉,也沒有漂亮的小衣服。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古人為什麼給孩子用紅色布兜呢?他們認為,孩子剛出生都是極陰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想讓孩子正常健康成長的話,那就必須得灌陽氣。所以,要用極陽的紅布來蓋住肚臍。當然,這是古人認知水平有限而做出的“迷信行為”。

如果從科學角度分析,孩子剛出生肚臍沒長好,蓋住肚子可以防止細菌經腹部進入身體,導致疾病的發生。

在過去,肚兜不但可以給嬰兒使用,一些大一點的孩子夏天也只是穿著肚兜,光著膀子和屁股就到處玩耍,這可不是孩子的父母缺銀子或是心太大不給孩子穿衣服,而是一種講究,其中也包含著老祖宗的智慧。

即便大孩子肚臍已經長好,但也還是和肚子內部相通,容易著涼,兜著總沒錯。此外,孩子普遍內熱重,特別是胸口這塊特別怕熱,所以肚兜在設計時刻意把心臟部分空了出來,方便孩子散熱。這麼看,這塊小小的紅布,其實是孩子的護身法寶啊~~

背娃工具

床單、揹帶、小揹簍

在物質貧乏的時代,生了娃還得幹活,要兩者兼顧就只得把娃帶在身上,如此衍生出的多種背娃工具也是十分的↓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用一個床單就可以把孩子緊緊地包裹,想用什麼姿勢就用什麼姿勢,不管是做家務還是帶娃去趕集,都不耽誤。

揹帶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我國的揹帶是走出過國門舉行過藝術展的,就是那種紅黑相間,花色隨適用地區靈活變換的老式揹帶。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各種最尖端的刺繡、各種最絢麗的色彩,每一針一線都是藝術,是永遠也不會過時的時尚!

雖然絕大部分就是一片布加兩根布帶,但背在身上和現代揹帶的原理是一樣一樣的啊——兜住寶寶屁股,背在肩上。區別在於老揹帶都是把寶寶背在背上,因為背在前面會妨礙幹活。

如今,即使是城市中的很多地區,也常能見到老人們,甚至小年輕用這種揹帶背娃。別笑這種揹帶土,說不定你小時候就是被它前三圈後三圈圍著長大的!

揹簍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用揹簍的地方一般都是山區,出行不便。用揹簍不僅方便行走,還可以裝更多東西。簡陋一點的普通竹簍,裝東西的地方和裝娃的是同一個小揹簍,因為沒那麼多小兜,只能湊合湊合唄,放在兜裡的蘑菇、青菜說不定還能成為娃的玩具,背娃裝物兩不誤。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寶寶專款有能坐的隔層,豪華版還有棉內套。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讓寶寶坐著背在身上,這和用腰凳揹帶背娃是一樣的,揹簍不僅可以坐,還可以站立,只不過體積大了點,而且只能背在背後。所以,現代人用的腰凳啊揹帶啊,就是在原基礎有所優化而已。

有了以上物件,娃兒們玩耍、睡覺、出行都能搞定,只剩下最愁人的吃飯問題了。別急,也有招兒。

雖然上一代人常被年輕人吐槽喜歡追著娃餵飯,但在過去,是有專為寶寶製作的餐椅的,不過不如以上幾件育兒神器普及而已,比如下面這件↓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這是一張清朝的紅木餐椅,一看這材質,這做工,就出自大戶人家。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它和現代餐椅外形上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在一些細節上更中國風一些。這張餐椅雖然結構簡單,但上面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小機關。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光看照片,你能猜得出它的使用方法嗎?

你能找到它的小機關在哪兒嗎?

你覺得它是一件中國匠人設計的傢俱,還是受西方育兒思潮影響才出現的中西合璧的育兒用品?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美國搖床致30名嬰兒死亡!來了解一下咱們老祖宗的育兒神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