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祕的甲骨文書法2

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秘的甲骨文書法2

李宗瑋:

三、甲骨文的書契者——貞人

商人要把名目繁多的各種祭祀活動記錄下來,並使之傳之萬代,其方式是用刀鐫刻龜甲獸骨,製作成甲骨文本,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永存萬世的“典”或“策”。製作甲骨文這一活動,擁有一個龐大的組織機構和製作過程。據《周禮·春官》記載:這個龐大機構由龜人、棰氏、大卜、占人等約160餘人組成。在這160多人當中,有一人身居十分顯赫的位置--甲骨文的書契者——貞人。據有關資料分析:貞人具有以下特權:

(1)貞人是最後決定兇吉的判斷者

甲骨文中有名字記載的貞人有120多人,他們是最後裁決重大事務的決策人,又是甲骨文的書契者、契刻者。著名甲骨文學者董作賓先生根據甲骨文本編寫了一本貞人花名冊,這些貞人今天看來應該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代書法家。

(2)貞人是知識淵博的史學家

在大量祭祀卜辭之中,涉及到諸多歷史人物、商王世系、先公先王以及有功舊臣,撰寫祭祀卜辭的貞人,對這些歷史掌故應該是瞭如指掌,熟記在心,應用自如。王國維《殷卜辭中先公先王考》中有云:“有商一代先公先王之名,不見於卜辭者殆鮮”。因此,貞人是知識淵博的史學家。

(3)貞人是精於曆法的天文學家

殷人的祭祖祭神活動既繁又雜,帝王之名用十干,按60甲子日辰致祭,再按照先祖先妣排列,按十干廟號遍祭一週,如此複雜的推算擺佈,貞人不精於曆法是斷不能勝任的。因此,貞人又是精於曆法的天文學家。


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秘的甲骨文書法2


(4)貞人是地位顯赫的權臣

在神權高於皇權的商代,貞人的判斷和結論話語,是凌駕於皇權之上的。如《尚書·盤庚篇》中記載,盤庚遷殷時,曾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對,然而盤庚力排眾議的依據和藉口,竟然是貞人占卜的結論:“肆予沖人,非廢厥謀;吊有靈格,非敢違卜,用宏茲賁。”也就是說,我盤庚還是個少年,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不聽眾人的勸阻,那麼我為什麼一定堅持遷都呢?是因為當初我們共同進行了占卜,貞人說要遷都,遷都大吉,非敢違卜,於是我們才採取行動遷都的。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商代是神權高於皇權的時代,貞人具有至高無上的話語權威。

關於神權高於皇權問題,《尚書·洪範篇》中,有一段話記載的更加入骨:“……三人佔則從二人言,…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人從,是為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汝則從,龜從,卿士逆,庶人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人逆,吉。庶人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吉。……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兇。”洪範篇是周武王克商之後,向殷代名臣箕子請教治國方略的一篇短文。在這篇短文中,箕子告誡武王,遇大事要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最後再做出相應的決斷。當人的意見與龜筮相悖,即所謂的“龜筮共違於人”的時候,則是“用靜吉,用作兇”。龜筮、貞人凌駕於皇權之上,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貞人的這種顯貴和無上話語權威,隨著文明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則大打折扣,以至於一落千丈。如眾所周知西漢武帝時的司馬談、司馬遷父子,按其官職和其從事的職業來看,與商代的貞人極為相近,其實他們父子就是充當了漢武帝劉徹貞人的角色,但其地位已經沒法和當年的貞人相比了。正如同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所云:“僕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在被判刑時司馬遷又說:“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交遊莫救,左右親近不為一言。”此時“貞人”的地位與“倡優”“螻蟻”無異,為人所輕視。即使死到臨頭也無人救助,“左右親近不為一言”,是何等的無助。


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秘的甲骨文書法2


四、 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學者和主要貢獻

1、號稱“甲骨文之父”的王懿榮(1845~1900年),山東福山人。他1899年第一個發現並有意識地購藏殷墟甲骨文。王懿榮從發現甲骨文到去世,其間不過一年多,並沒有時間研究及探討甲骨文的相關問題。但王懿榮鑑定、識別和購藏殷墟甲骨文,對保護和發揚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和甲骨學的建立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

2、劉鶚的貢獻是出版了甲骨文專門書籍。在王懿榮死後,其長子王翰甫將他收藏的甲骨轉售給劉鶚。1903年,劉鶚將他所有的五千餘片甲骨片中,精選出一千多片拓印成書,名曰:《鐵雲藏龜》。此書是第一本將甲骨著錄出版的書藉,使世人大開眼界,讓天下人都知道商代古文字的存在。

3、羅振玉(1866年~1940年),中國近代金石學家、文物收藏家。羅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學研究方面真正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學者。1902年羅振玉第一次在劉鶚處看到甲骨文字的墨拓本,嘆為“漢以來若張(敬)、杜(林)、楊(雄)、許(慎)諸儒所不得見”之文字。他從1906年起開始收集甲骨,總數近2萬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

羅振玉是將甲骨文引入書法創作的第一人。他1910年著《殷商貞卜文字考》,首先考定河南安陽小屯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認定和指稱的那個殷墟,並正確地判明甲骨文是“殷室王朝的遺物”。他將甲骨文中的人名與《史記·殷本記》中商王名相比較,發現其大部分都能相吻合。1914年,羅振玉在王國維的協助下,出版了《殷墟書契》考釋,該書考定了帝王22、先妣14、人名78、地名193、文字485。

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秘的甲骨文書法2

王國維

4、王國維(1877~1927年),這位集史學、文學、美學、考古學、詞學、金石學和翻譯理論於一身的學者。他對甲骨文研究最突出的貢獻,是在甲骨文文字考釋的基礎上,開始把甲骨文作為史料進行研究,他不僅在文字考釋方面做出了不少貢獻,而且對商、周的政治制度、禮制、都邑設置、地理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他寫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書及《續考》,被譽為甲骨文發現19年來第一篇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科學論文。他考證甲骨文中出現的先公先王和父、兄之名和《史記·殷本紀》中的記載基本相同。從而有力的證明了司馬遷的《史記》的確是一部信史。

5、董作賓(1895~1963年),號堂彥,河南南陽人。是我國甲骨學和考古學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是殷墟科學發掘的開創人、甲骨學一代宗師。1927年,董作賓參加了對安陽小屯殷墟甲骨文出士發掘的調查工作。從1928年至1937年共進行的十五次科學發掘中,董作賓先後九次主持科學發掘,其開創之功,功不可沒。董作賓將殷墟科學發掘所得甲骨文編輯為《殷墟文字甲編》和《殷墟文字乙編》。1933年他發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是一篇甲骨學史上劃時代的名著。


張照心筆記-李宗瑋:神秘的甲骨文書法2

郭沫若


6、郭沫若(1892~1978年)字鼎堂。他在20世紀30年代編撰的甲骨學著作《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和《甲骨文字研究》的問世,標誌著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走上了顛峰時代。其主要貢獻是:他從商代社會歷史研究的需要出發,精選了殷墟出土的甲骨,按照一定的類別彙編成書,並進行了簡明的考釋和適當的歸納綜合,藉以考察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生產狀況、社會關係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問題,並用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觀,把零散的甲骨文變為系統化的商史研究資料,從總體上貫通了中國古代史,尤其是夏、商、週三代史。郭沫若的甲骨學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其起點高、方法新,因而一出手就超過了前人。

全部甲骨文單字數目約4500字,近100年來,經羅振玉、王國維、董作賓、郭沫若等數十位甲骨文字學家的考證、詮釋,人們已經認識了其中的1000多個甲骨文字,餘下的3000多個字,難以突破,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當時的地名、人名之類的字詞,因為缺乏依據,故很難辨認。被稱為“天書”。

由郭沫若任主編,胡厚宣任總編輯的《甲骨文合集》的編輯工作,從1960年正式開始論證、立項,對甲骨文發現八十多年來已著錄和未著錄的十幾萬片甲骨材料,進行系統的科學整理,廣泛蒐集全部出土的甲骨資料,分期分類,共收甲骨約41956片,編為十三冊,1979年10月起由中華書局陸續出版,到1983年1月全部出齊。這是甲骨學史上新的里程碑,為研究甲骨文和商史提供了系統的資料。(待續)

根據《張照心筆記》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