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民的糧食不值錢,而化肥漲價?

大海279993541


為什麼農民的糧食不值錢,而化肥漲價?

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在2016年的時候有種植大戶在我們村承包了300畝土地,那時的承包價格是400元/畝/年,他承包了不到兩年,在2017年底就放棄承包。還是同樣的土地現在土地承包價格只要280元/畝/年,土地租金降了很多,卻沒人承包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1、種地虧錢,種植大戶不願意承包。

她是在2016年10月開始承包我們村300畝,因為是深秋,按照當地的氣候條件只能種植油菜。300畝油菜,全部請人播種,油菜的除草,也是人工除草。當地人工費是100元/天/人,播種和除草的人工費用都達到了3萬元。到了油菜收穫的時候,老闆採取收穫100斤油菜籽,老闆得60斤,農戶得40斤,40斤油菜籽就當工錢了。但是這樣來算種植大戶還是虧錢,種植戶種地是虧損的但是有補貼,利潤靠補貼。

2、糧食價格低,化肥漲價,壓縮了利潤空間。

糧食價格最近幾年不漲反跌,而化肥農藥卻年年上漲,最近幾年因環保,化肥農藥大漲。如果種植傳統的農作物,特別是種植糧食,是穩虧不賺。糧食價格下跌的原因就不去深究,自己去想是什麼原因。說說農資價格,2016年當地農村的尿素價格還是60元/百斤,2017年3月就漲到95元/百斤,今年當地農村的尿素價格是105元/百斤。本來農藥化肥就年年在上漲,2016年的環保的執行,化肥農藥應聲暴漲。真的是因為人力成本增加才使得化肥農藥大漲嗎?2016年10月到2017年4月,短短不到半年時間,60元漲到95元,你覺得是人力成本增加而大漲的嗎?

結語:農產品價格低,化肥農藥價格上漲,人力成本上漲,一步步壓縮種地的利潤。傳統的經濟作物,沒有補貼是一定虧錢的。


昕瑞生態


為什麼農民的糧食不值錢,而化肥漲價?

對於這個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種說法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造成糧食過剩因起的。還有說是自由貿易造成的。外國的糧食便宜,糧食進口衝擊了國內糧價,國內市場己和國際市場同步。


這些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沒有說出糧食不值錢的真正原因。糧食不值錢,化肥漲價,後果是什麼?


農民種田不賺錢,養家餬口曰子難,怎麼辦?出門打工,對了!這就是國家需要的結果。國家的.基礎建設,城市化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如果化肥價低,糧價高,農民在家種田收入高,很少有人去打工,高樓誰來蓋,高鐵誰來建,馬路哪個掃?所以說化肥價高糧價低是國家發展建設的需要,這是其一。

其二,糧價低,化肥漲價,農民種田要賠錢,誰也不想種田了,對耕地再也不留念了,這是國家為第三次土地改革作準備。第一次是解放初土改,由互助組到大集體。第二次是由大保幹到分田到戶。第三次是施行土地流轉實行規模化農場。種田讓農民設收入還賠錢,不種又不行,國家新土地法規定田地荒廢二年集體有權收回,讓你農民自己自願把土地流轉出去給農廠主。這樣,國家第三次土地改革順利完成,這就是國家政策需要的結果。

不信?你看將來就是這個結果!


李彬v3nd


為什麼農民的糧食不值錢,而化肥漲價?

一、國內糧食豐收,國外糧食進口便宜也導致糧價下降


近年來,由於科學種田,風調雨順,農民種糧食豐產又豐收,除了家裡夠吃的,統統買給了國家,國家糧庫庫存充足。國家從農民手中收購糧食要比國外進口的還要貴,另外還要給農民糧食補貼。糧食豐收庫存充足應該說是好事,可是現在國家的糧食卻出供大求的局面,很多城市人一天還吃不了一斤大米。

二、吃飯的人越來越少,消售不了糧食價格也要下降


在農村,農民過去都在家裡種地,且生活艱苦體力消耗大,加上糧食又欠收,又沒肉吃,菜也沒有油水。所以,過去的農民會吃,沒菜一餐都能吃二三碗大米飯。如今,農村種地的少了,外出打工掙錢的多了。有錢了生活條件也比過去好了,肚子裡油水也厚了,如今的農民個個挺著個大肚子,吃飯的少了,喝酒吃菜的多了。農民自已糧食都吃不掉,國家庫存多了也一時銷售不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壓低糧食收購價,讓農民發展多種經營,增加農民的土地收入。

三、化肥原材料價格的上升,人工工資的提高,農藥化肥生產廠家的關門,也導致農藥化肥價格的上漲


那麼糧食價格這麼便宜,而化肥農藥卻在一個勁地上漲呢?原因有二個:

一、化肥原材料價格提高,人工工資的提高,遠輸費用的提高,加上經銷商中間商的層層盈利,等到農民手中,價格翻了番。一袋80斤的複合肥出廠價是一塊錢一斤,而最後賣給農民是二塊錢一斤,有的更貴,種子農藥盈利更大。



二、由於化肥生產汙染環境,很多地方都取締了化肥農藥生產廠家。就我知道了的蘭溪的化肥不生產了,巨州的化肥不生產了,還有很多地方的農藥化肥廠都相繼停止了生產,都轉型其他行業了。物以稀為貴,農藥化肥跟建房的紅磚一樣,生產的廠家少了,價格自然也就上去了。

為什麼農民的糧食不值錢,而農藥化肥卻上漲?歡迎農民朋友一起都來說一說,談一談。

[更多三農問答,敬請關注:老孃舅說事]


老孃舅說事


化肥漲價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具體如下:1.環保的壓力,造成原料生產成本上漲2.人力成本的上漲3.資源的有限性4國家其它化肥政策…………

糧食不漲反降是因為我們是小農經濟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民單幹各自為政,無法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健康化,機械化,信息化,數據化等,無法產生協同效應。




小劉講農業知識


說實話。這個糧食問題早就存在了,稻穀也一樣,00年1元/斤  ,18年後的今天1.2元/斤,你看價格高不高?應該提升糧食價格,但對農民收入影響並不大。現在農民人均田已很少,收入靠打工為主收入。糧價提升對種田大戶及還在堅持務農的老一輩有影響,提高種田積極性,拋荒現象會馬上停止,否則大家會用腳投票,拋荒現象更嚴重。提高糧價,可確保糧食產量,保證國家糧食安全,這方面意義重大。負面是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物價上漲,比如:肉,食品等等。但個人覺得糧食安全更重要。因為糧食是國家間的戰爭武器,一旦糧食受制於外國,種子受制於人,將會不戰而跪。

有人說國際糧價格低,但要知道國際上的糧食都有出口國家戰略補貼的,再說關鍵時候靠不住。應該限制進口糧的配額。同時應該嚴格禁止轉基因糧進口,以免垃圾糧衝擊國內非轉基因糧價。至少也應該糧食產品嚴格做轉基因非轉基因標識,讓人民有知情選擇權,也防止以次充好,劣幣驅逐良幣。

這是大事,需要國家層面綜合權衡。

另:不建議用種田補貼方式去提升農民種田積極性,會出現種種漏洞,還不如直接提糧價。


老紅纓槍


首先要知道價格是由什麼決定的,最根本的是市場需求,當然還有政府部門的管理(我認為這個最重要)。

先說化肥,一方面化肥是農產品的必需品(沒有化肥,糧食產量就提不高,只要種糧食蔬菜水果就都需要購買化肥),咱們國家是農業大國,化肥的需求量很大,這就導致商人提價(只要你種地,不管價格上漲與否,你都會去買);還有一方面就是成本上漲了(工人工資上漲、機器設備的成本提高了、化肥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水電費上漲……),那價格必然要上漲。所以從成本和需求上來說上漲是很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至於糧食價格就複雜了。國家調控是主要因素,原因有幾方面,一方面是糧食是人民的必需品,不吃就餓死,要是完全由市場定價,那價格會被有心人炒起來,所以糧食價格過高會引起社會不穩定(人沒有吃的或吃不飽,就會去偷、搶,暴力犯罪會大幅增加)。一方面國家也不會讓糧食價格過低,過低的話農民就沒有種地的積極性了,大片面積土地的荒廢會導致糧食產量過低,滿足不了國民的飲食需求(實際上我國的糧食還依賴很大數量的進口,有些食用有些作為飼料,看最近中美貿易戰,美國對中國大豆出口限制就是想制約中國的經濟)。

所以,為了保證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又讓所有人都能吃飽飯,就只好由政府制定最低價和最高價,對農民進行財政補貼,但由於近些年通貨膨脹嚴重,貨幣貶值(也就是常說的不值錢),人們才感覺到糧食越來越不值錢,化肥越來越貴……

ps:這幾年,國家要振興農村,進行新農村建設,我的感覺是儘量把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減少農村人口,最實行西方那樣的農場制(減少勞動力,增加機械化作業,提高糧食產量),這樣其他農村人口從事別的工作賺錢,還有部分土地租金收入,由專業農場主進行糧食生產。當然,這是我的感受,也是有部分根據的,我老家黑龍江,地廣人稀,農村宅基地佔地面積很多,現在就有試點,把農民集中到一起,把大面積的宅基地改成土地,把土地連結起來,更有利於機械化作業,也能多出來很多耕地……

覺得有點道理的朋友可以點個贊哈,也可以留言交流一下意見😊😊😊


用戶500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關於糧食降價而化肥漲價的問題,我們還是要辯證的看待該問題。糧食價位下滑不見得是壞事,並且這也是符合當前我國當前的既定方針的。而化肥價位上漲也可以說是物價上漲的必然趨勢。雖然短期看,糧價的下跌農民的利益有所受損,但是卻是長期的受益者。

糧價下滑

關於糧價下滑也是這幾年的大趨勢,比如說小麥、水稻在今年繼續下調了託市收購價。小麥下調三分,而水稻下調一毛!這樣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從大局來看,這樣下調的初衷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農民角度看,可能覺得自身利益受損。

我國的糧食價位普遍高於世界其他國家的糧價,這是有目共睹的,比如說大豆,我國大豆價位普遍要比進口大豆價位高出了400元每噸。而玉米也是類似的情況。而我國下調託市價位,也是希望能夠加快我國糧價同國際市場接軌的步伐。

“父母在子則為之計深遠”,而我國的糧食也如同我國的孩子一般,處處受到呵護,不過既然長遠考慮,自然是希望我國的糧食能夠在國際方面具備更強的競爭力。順境中的小孩是不可能長成真正的男子漢的,為今之計只有儘快同國際接軌的步伐,引進先進技術,實現我國種植業長足進步。

而這一方面的觀點在農業農村部農業經濟司司長陳錫文的新聞通告中也有表態,簡而言之就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也就是說雖然降價,但是依舊會保證農民的收益,而不至於農民利益受損。

從農民角度說,也不要覺得中國糧價高了就能從中收益,科學興農認為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從當前的國際大環境看,如果中國糧價過高,你認為糧食加工企業是去進口糧食,還是收購國內糧食?這個道理不言自明。那麼屆時,中國農民手中的糧食只能是有價無市。

化肥上漲

關於化肥價位上漲,可以說這不只是中國一個國家的情況,從世界範圍看,隨著各國對於環境意識的增強,都在控制化肥的生產產能。而我國近兩年隨著化肥產能的縮減,以及環保稅的開徵,化肥價位也出現了不小幅度的上漲。

對此,在既想要綠水青山又想要農民購買的化肥便宜的時代,必定要有一方從中做出取捨。不過似乎比較可行的方案是降低化肥生產企業的稅率,或者對於化肥進行補貼,降低化肥價位或者是一個好辦法。

但是這樣可能會有不少化肥廠商採取作弊逃稅漏稅,無法將實惠惠及農民。倒不如直接將補貼方法到農民手中。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縮減化肥用量也是國家的一個既定政策,當前我國很多地方土地由於化肥過量濫用導致土壤鹽鹼化。對此如同治理抽菸的辦法,提高菸草價位。而對付化肥的一個措施就是提高化肥的價位。迫使農民降低化肥使用量。

從以上兩點看,無論是糧價還是化肥價位問題,兩者價位之間雖然顯得不對稱,但是仔細分析會發現者其實非常符合我國的國情。這樣的趨勢不止現在,而在將來可能還會更加突出,畢竟而今許多人已經在追求綠色環保無公害的農產品了。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針對題者問題為什麼現在糧食不值錢而與種植相關的化肥價格確逐年增加,這確實是目前農業種植遇到的艱難問題,也是農業種植艱難的真實寫照。

當下糧食價格不值錢是不爭的事實。尤其2018年國家調低了水稻託市收購價格,讓本來就價格低迷的水稻行情更是雪上加霜,嚴重打擊並制約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土地是農民的命,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還是土地上糧食收成。目前現狀是農民辛苦一年,最終糧食不值錢反而與種植相關的肥料、農藥及人工成本上漲,最終導致農民掙不著錢甚至虧本。現在很多農民感慨,一斤糧食連一瓶水都換不來,雖然裡面有調侃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無奈與辛酸。

那麼為什麼農民種植的糧食不值錢呢?

主要由於農村土地性質、種植技術、種植模式及機械化程度等原因,導致農民種植成本相對較高,但相應產量卻不理想。而糧食關乎民生,價格受國家宏觀調控,並隨著國家對外開放程度加深,糧食價格要逐漸與國際相接軌。相對而言國外種植由於機械化、規模化程度較高,相應糧食價格更便宜,如果國內糧食價格不降低並逐漸靠攏世界行情會導致糧食滯銷,農民效益受損更大。雖然相應的糧食價格下降,但國家也不斷加大農民糧食種植補貼幅度,最終是糧食價格較低,補貼增加,農民總體收益不變或增加。

那麼化肥價格上漲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化肥等與種植相關物資漲價主要是遵循市場規律。與化肥生產相關的原材料、人工甚至物流等成本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會不斷增加,這些因素最終必然會導致產品出廠價格升高,最終到達農民手裡的化肥價格逐年增加。


灣塘谷


為什麼化肥的價格提高,但是糧食價格不提高?換句話來講,就是為什麼糧食生產的成本上漲,但是糧食的價格卻漲不上去?除了國家調控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我國的糧食價格在整個國際市場上也不具備太大的競爭力,因此也就沒有太多漲價的空間。

這就相當於是一個企業,雖然這個企業內部生產產品的成本不斷上漲,但是在外部市場上,這個產品的價格依然很低,那麼這個企業就不具備提高產品價格的能力,最終的結果就是不斷壓縮這個企業的生產利潤,我國現在農業面臨的一個主要困境就類似與此,生產成本就類似於一個“地板”,而國際市場上的糧食價格就相當於是一個“天花板”,我國的農戶就是在這兩板之間尋求生存。

那麼在我國無法影響國際糧食價格的情況下,如何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或者說在低利潤值的情況下擴大生產面積就是目前解決我國農業這個困境的主要方法,而這二者,一個依賴於技術進步,一個依賴於土地流轉,最終的表現結果就是我國農業的現代化轉型。


韓一軍


農民不容易,首先種地付出的辛苦是很多人體會不到,現在能好點,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需要人工去做的工作也少點了,但是烈日當頭,風吹雨打的時候還是有。糧食現在不能說不值錢,這是關乎民生的大問題,國家從政策層面也是在積極把控,一方面是要保證農民有收益,一方面還要穩定大眾消費。這裡邊就必須有個平衡點,漲太快跌太快都會引起社會的不安定,從全局來說不好把控。並且國家進口糧食總量大,儲備總量也多,從供求關係上相對平衡,所以糧食的價格彈性小。





而化肥是另一碼事,作為生產資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肥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肥料的來源是各種礦物質、有機物提煉,隨著社會總體物價的上漲,肥料的成本也在逐年增加,並且肥料的工藝,功能等都在提高,這裡邊添加的物質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科學,這都是需要研發投入來使種植更方便,也更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