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继位以后,皇太后的亲生儿子后来是什么结局呢?

嗯嗯嗯嗯80649260


我来答。道光帝是嘉庆帝的嫡长子,生母为道光帝原配孝淑睿皇后,但由于孝淑睿皇后在嘉庆帝登基两年后就崩逝,所以嘉庆就又立当时为贵妃的孝和睿皇后为继后,抚育道光帝。在道光帝继位后,尊孝和睿皇后为皇太后。而孝和睿皇后的两个亲生儿子,道光帝心里还是有所忌惮,并未重用,一个儿子死的早,一个儿子反复升降,未得重用。



道光帝

嘉庆帝一共有5个儿子,其中皇长子早殇,二儿子就是道光帝,皇五子绵愉是恭顺皇贵妃所生(就是《金枝欲孽》中如妃的人物原型);而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都是孝和睿皇后所生。

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生于乾隆六十年,嘉庆二十四年,因嘉庆帝六十大寿被册封为惇郡王。嘉庆帝驾崩后,因孝和睿皇后拥护道光帝等级,于嘉庆二十五年七月进封惇亲王。而从封亲王到其去世,不知是道光帝忌惮还是绵恺平庸,在此期间反复被降郡王又复亲王,还经常被罚俸。于道光十八年十二月薨,年四十四岁,谥曰恪。绵恺只有一个儿子奕缵还早夭,后来道光帝命自己的第五子奕誴入嗣为惇亲王之后。


皇四子爱新觉罗·绵忻,生于嘉庆十年二月初九,是嘉庆帝登基后的第一个儿子,当时嘉庆帝颇为喜爱。嘉庆二十四年,封瑞亲王(他的哥哥当时只封郡王),可见嘉庆帝的喜爱。道光三年,命内廷行走,道光八年七月因病薨,仅23岁,谥曰怀。其子奕约袭郡王。

孝和睿皇后虽有两个亲儿子,但是碍于当时的时局背景,两个儿子都不能名正言顺继承皇位,所以她支持了道光帝,因此也获得了后半生地荣华富贵。两个儿子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也享受尊贵的亲王待遇。


小姚的记录


嘉庆猝然崩逝,皇后力推非己出皇子继位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61岁的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崩逝。由于事发突然,在此之前并未来得及按照雍正帝当年所定的“密立皇储”制度对外公开皇储的身份。并且,当时那种突发状况之下也来不及回京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密匣,嘉庆随身也未发现另外一份传位谕旨。

嘉庆帝画像

在这种尴尬局面之下,皇后站了出来,力主嘉庆的次子绵宁(皇二子,因长子早夭,故当时实为长子且为嫡长子)先即皇帝位以安定大局。在后人的眼中,看似皇后让嫡子继位合乎情理。但实际上,这位皇后与绵宁并非是亲生母子关系,绵宁的嫡出并未来自于她的脉系。

原来,嫡子绵宁是嘉庆帝的发妻孝淑皇后喜塔腊氏的儿子,早在嘉庆帝尚为皇子之时,喜塔腊氏便由乾隆做主,被赐婚于嘉庆,为潜邸嫡福晋,婚后二人感情非常好,喜塔腊氏也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诞下嘉庆的第二子绵宁。1796年(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清朝史上唯一一次禅位授受大典之上,当86岁的乾隆向37岁的十五子永琰传授“皇帝之宝”时,便同时确立了喜塔腊氏的正宫皇后之位。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朝服像

只可惜,本可母仪天下享万人朝贺的喜塔腊氏在成为皇后的第二年(1797,嘉庆二年)的二月初七便因病去世了,年仅38岁,而此时的绵宁还是个不足15岁的孩子。发妻去世后,太上皇乾隆以嘉庆的名义,以“皇帝中宫不可久旷”为由,在1797年五月封贵妃钮祜禄氏为皇贵妃。为何仅仅是皇贵妃而非皇后,实际上是因为清朝的丧礼所决定。按照规定,皇后去世后,任何妃嫔的晋升和继后的确认都需要等到27个月丧期届满之后,所以于嘉庆继位当天被封贵妃的钮祜禄氏虽然已内定为继后人选,仍旧不能逾制。但仅仅在皇后去世三个月就被封为皇贵妃,也算是乾隆对钮祜禄氏的格外看重了。

教导道光五十余载,视其如己出

按照计划,钮祜禄氏应当在1799年(嘉庆四年)五月便正式行皇后册封礼,没曾想,乾隆帝在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去世,导致这位早已内定后位之人又得多等两年,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在1801年(嘉庆六年)的四月十五,钮祜禄氏才迎来正式的册后礼。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朝服像

早在1797年(嘉庆二年)孝淑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后,时任贵妃的钮祜禄氏便主动承担起抚养绵宁的重任。虽然先后于1795年(乾隆六十年)和1805年(嘉庆十年)诞育了皇三子绵恺(六月二十二)和皇四子绵忻(二月初九),但这丝毫并未影响钮祜禄氏对绵宁的态度,她始终如同亲子一般照料着绵宁,而绵宁对于这位实为养母胜过生母之人也非常尊敬。

而1820年嘉庆帝的猝然崩逝,钮祜禄氏力倡绵宁继位,表面不合常理的背后实际上是有她多重思虑存在于其中的。

首先,从诸皇子的受重视程度来看,绵宁具有绝对性优势。之所以如此说,因为他深得祖父与父亲的重视,尤其是乾隆帝。作为皇祖,亲自为皇孙举办声势浩大的婚礼(1796年十一月二十二,绵宁与布彦达赉之女钮祜禄氏成亲),这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次由两位皇帝共同参与的皇子大婚(乾隆虽然已为太上皇,但仍以“朕”自居),足以看出他对这位嫡孙的格外看重,如此明显的征兆钮祜禄氏又岂会看不出;

道光帝画像

其次,绵宁本人的出身亦占绝对优势。一方面,他是嘉庆帝与发妻仅有的嫡子,在乾隆和嘉庆的心中,个中情愫旁人无法超越;另一方面,钮祜禄氏自己作为皇后(实际上为继后),所生之子虽然按理说也属嫡子,但与绵宁一比定然暗淡不少。

所以,在详加思虑之后,钮祜禄氏做出力倡绵宁先继位的决定。待回京后赛冲阿、托津、戴均元等人开启密匣验证,果然如众所料,皇储确系绵宁无疑,而且这个决定早在1799年(嘉庆四年)四月初十之时,便已成定论。由此可以充分看出钮祜禄氏的贤明豁达以及思虑周全,而继位为帝的旻宁(道光继位后改“绵宁”为“旻宁”),对这位养母更是感激莫名,不仅在嘉庆帝去世后第三天就晋尊其为皇太后,而且自己也敬称其为“皇母”,每日不论多忙必然会抽空去寿康宫问候。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剧照

两位亲子的生平概览,体现宣宗对养母之情

虽然比道光帝仅仅大6岁,但钮祜禄氏却教导陪伴了道光帝长达53年(1797—1850),对道光一生影响深远,远比其生母孝淑皇后喜塔腊氏的15年要长的多。从1822年(道光二年)到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道光帝前后共分五次为养母敬上徽号,最终徽号为:康豫安成庄惠寿禧崇祺皇太后。道光不仅对养母敬爱有加,而且爱屋及乌,对养母的两位亲生子也是格外优待。虽然在两人当中,道光帝一视同仁,但很显然二人的一生依旧差别明显。

嘉庆帝一生共有五子,继位前有三子(长子穆郡王【1780年生,追封】、次子道光帝【1782年生】、三子绵恺【1795年生】),继位后有两子(四子绵忻【1805年生】、五子绵愉【1814年生】),整体来说子嗣单薄且年龄相差较为悬殊,而钮祜禄氏的两位儿子正好处于嘉庆帝因接连的国丧繁忙而无暇分身后宫的阶段。

道光帝剧照

三子绵恺,出生之后没多久即迎来父亲被皇祖公开皇储身份的吉兆,嘉庆帝一度也对这个孩子有所重视。不过,绵恺真正得到父亲褒奖并且名留史册的一次是发生在1813年(嘉庆十八年)的林清之变,他与二哥(道光)一起英勇护驾,“捕贼于苍震门”,因此得到嘉庆的褒奖,6年后(嘉庆二十四年),正逢嘉庆帝60大寿,诸皇子皆有封赏,绵恺也因此受封惇郡王,时年25岁。1820年七月嘉庆帝驾崩后,继位的道光晋封绵恺为惇亲王,足以看出二人还是有兄弟情存于其中的。

只可惜,绵恺并未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恩宠。1823年(道光三年),嫡福晋钮祜禄氏因违反定制乘轿直接进神武门,绵恺被罚俸五年;1827年(道光七年),因与太监张明德私相往来,且藏匿宦者苑长青,绵恺被直接降为郡王,最终还是道光念及十四年前与之一同苍震门护驾,故于次年十月复其王爵;本该对此多加注意的绵恺,1833年(道光十三年)五月又因议及孝慎皇后佟佳氏的丧仪用语不当(如丧考妣),又被罚扣十年王俸;五年后,又收到绵恺私自囚禁民夫穆其贤的状告,经查属实再度被降回郡王衔,一生波折的绵恺最终于同年十二月去世,享寿44岁。

而四子绵忻,因是嘉庆帝继位后长达十年未有子嗣前提下的第一个孩子,亦得到嘉庆的格外看好,同样同其兄绵恺一般,在父亲60大寿时(1819年)被晋封了爵位,但绵忻的爵位却直达亲王(瑞亲王),当时的他只有15岁,既无兄长护驾苍震门之功也无青史留名之绩,只能说充分体现嘉庆对这个孩子的格外重视。以至于到现在还流传着嘉庆欲更易皇储之说,但因史学界尚未有明确定论,故我们不做深究。

绵忻剧照

绵忻与他的兄长不同,标准的乖宝宝形象,所以在道光继位后,对这个弟弟也是非常爱护的,甚至破例在1823年(道光三年),绵忻没有任何成绩的前提下命其“内廷行走”,呵护之意溢于言表,只可惜,这位乖孩子在五年后(1828)的七月去世,年仅24岁。

小结:

以上便是关于道光帝对孝和皇后钮祜禄氏及其两位亲子态度看法的细致总结。钮祜禄氏陪伴道光长达53年,虽然在年龄上仅仅比宣宗虚长6岁,但因为她的悉心教导和大力扶持,道光才能顺利地成长和如愿承继大统,所以,在道光心中,这位养母甚至比生母还要重要。

正因如此,出于对养母的感恩,道光对于养母的儿子们也是非常看重。绵恺虽然错误重重,但道光依旧屡次给予宽恕,而最终的郁郁而终,只能说是绵恺本身不能勤加约束而致,道光每次对其处罚,虽然有些重,但也不难看出其“恨铁不成钢”之意。而绵忻,一生无甚功绩,却可得到父亲兄长(道光)两代皇帝的关爱,实乃万幸。所以,综合来看,道光帝对孝和皇后一家,真正做到了“孝母护弟”。

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一个资深的历史迷,如果认可我的回答,欢迎各位多多关注与支持,谢谢大家。


史海甄客百晓生


在清朝,有两种皇太后的存在,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圣母便是皇上的亲娘,而母后则是先皇的正妻,自古嫡庶有别,嫡尊庶卑。道光是嫡子,可是他的母亲在嘉庆还没有正式掌权时就已经过世了。他的母亲,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腊氏,嘉庆帝的结发妻子,道光帝生母,满洲正白旗人,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敬额之女。清代唯一一位喜塔腊氏皇后。

道光的继母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850年1月23日)去世,终年七十四岁,乾隆六十年六月二十二日,生皇三子绵恺。爱新觉罗·绵恺(1795年-1838年),惇恪亲王,清仁宗第三子,乾隆六十年乙卯六月二十二日寅时生,道光十八年戊戌十二月初四丑时薨,年四十四岁,谥曰恪。母孝和睿皇后。同母弟绵忻,同母姐一,早夭。

嘉庆二十四年正月甲午,以上六旬万寿封皇三子绵恺为惇郡王。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进封惇亲王,道光十八年卒,谥曰恪。

而道光的后妃中皇后(四位)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1781—1808年)[42]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1792—1833年)[43]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1808—1840年)[44],咸丰帝生母。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812—1855年)[45]

皇贵妃(一位)





小赞的阿雯


说到皇太后的亲生儿子,那么就不得不说为什么当年是道光皇帝登基做了皇帝呢,而不是当时身为皇太后的亲儿子呢?


这个说起来其实是有些话长了。首先就要去提一下道光皇帝的生母。为什么这么说,也正是因为他生母的地位,对于道光皇帝的继位有着莫大的帮助。而他的生母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在这样的重要时刻反而没有她的身影了呢?反而是孝和睿皇太后在主持这一类的事情。

这个也是道光皇帝的不幸了。因为他的生母在他出生以后不久就去世了。而这个时候呢?她其实早早的就成为了嘉庆皇帝的皇后。不过也就只有两年的时光。但是即使这样,也不得不说道光确实好运气,成为了大清国皇后之子。而孝和睿呢?很不幸她要更加的晚一些才成为皇后的。



但是大清国在雍正皇帝之后,立储是不一样的。这一点相信许多人都是十分清楚的。也就是所谓的秘密储君。但是在嘉庆皇帝去世的时候,大臣们竟然找不到嘉庆皇帝留下的遗诏,这个就十分的尴尬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孝和睿她也只好自己去做出判断,去立一个新的皇帝。而她选择的就是道光。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嘉庆选择道光继位是可能性最大的。至于自己的儿子,卷入这一次的争储风波,无论是对于她自己还是对于他的孩子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无论如何,这样的大度都是可以让人刮目相看的。

后来,立储遗诏找到了,果不其然就是道光。这个时候,道光皇帝也是很感谢这一位母后的。日后也是谨遵孝道,至于她的儿子,可以说也是很多的照顾,虽然官场沉浮,但是其实还是照顾了不少了。


众森淼


道光皇帝虽然是嘉庆皇帝的嫡长子,但是他的母亲孝淑皇后早死,所以当时的皇后孝和皇后本身有两个儿子,所以道光能否继承皇位还不好说。在嘉庆皇帝死后,也没有找到遗诏的情况下,孝和皇后一锤定音力挺道光皇帝登位。

嘉庆二十五年夏,嘉庆带领文武百官前往避暑山庄。然而,年事已高的嘉庆,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去世,留下一个权力“真空期”。 嘉庆 清朝从雍正开始,为了避免残酷的夺嫡之争,采用秘密立储的办法,即皇帝在世时亲笔书写传位遗诏,然后藏于匣内,放“正大光明”匾后。等到皇帝去世,将遗诏公布天下。同时,还再写一个副本,随身携带。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防止遗诏内容被篡改,二是皇帝万一死在外地,可以随时公布内容,新君能及时继位。


嘉庆生前也是采用秘密建储制,按理说,他在外地,会随身携带“遗诏副本”,但随行的王公大臣在嘉庆的寝宫翻箱倒柜,也未曾找到遗诏。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赶紧派人回京,一来是告知皇后,嘉庆去世的消息,二来是寻找遗诏,但还是没有找到。 避暑山庄这边,就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刻,嘉庆的近侍从贴身处找到藏有遗诏的密匣。王公大臣取出遗诏,所立的继位人正式皇二子绵宁。于是,大臣们拥戴绵宁克承大统,是为道光帝。

避暑山庄的情况,孝和皇后是无法得知的,当她听闻嘉庆去世的消息后,便马上以皇太后的名义发布懿旨: “泣思大行皇帝御极以来,兢兢业业,无日不以天下国家为念。今哀遘升遐,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在,自当上膺托付……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这道懿旨,对于继位出现“波澜”的道光而言,如同及时雨。所以,当道光接到太后的懿旨后,万分感动,伏地痛哭。太后的亲生子并不是道光,而是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为何她会立非亲生的道光呢?难道不想自己的儿子继位吗?




孝和皇后选择道光作为继承人可以说是明智的选择,他清楚的知道道光称为继承人的事是板上钉钉了,所以在危机之下选择道光,如果与传位诏书一致,那自己这个选择就是锦上添花,如果不一样,那继承人大概也是自己两个儿子其中之一,对自己影响不大。道光以后也会对自己感恩戴德的。这正是孝和皇后能力的体现。

在道光继位皇帝后道光三年元月,皇帝召集了朝中大臣及皇室贵胄,在宫中举办了极为盛大的宴席,席间孝和皇后的两子绵恺与绵忻都得到了可在内廷行走的特权,然而就在得到这个殊荣没多久,道光帝就收到了一条令他极为震怒的消息。说绵忻与另一郡王的福晋坐着轿子走了神武门的中门。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门的存在不就是拿来让人走的吗,但古代宫廷有规矩,中门只有皇帝才可以自由进出的,道光帝本要严惩绵忻,却发现犯了错的人其实并不是他,而是绵恺。

道光帝把他叫了过来,绵恺害怕受罚,居然还拒不承认。犯了错还不思悔改,欺君罔上,这让道光帝更加生气了,他当即就下令要罚他俸禄五年。一边是亲儿子,一边是视如己出的养子,皇太后看见兄弟俩闹了这么大的矛盾,心里自然是着急的,在中间左右为难,不断为他们调解,道光帝看在太后的面子上还是心软了,就改为了罚绵恺三年俸禄。可能是仗着有皇太后撑腰,之后绵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干了许多件令皇室丢尽颜面的事情。他在道光七年与一太监关系亲密,后来又中意上了另外一个,并不惜把那小太监藏匿到自己的府邸中。道光帝无奈降了他的爵位,贬为郡王,之后官复原职,又在道光十八年复贬为郡王。同年绵恺抑郁而终。


绵忻从小就是乖孩子,读书用功,很受嘉庆疼爱,14岁时就被封为瑞亲王,与绵宁同一级别。 道光继位后,依旧比较善待绵忻,并让他管理武英殿御书处事务,赏戴红绒结顶。道光三年,道光有意让绵忻参与朝政,命他为内廷行走。 对于绵忻的终生大事,作为哥哥的道光也没忘记,为其牵了一根红线,让他娶了一等候勒保的女儿。 从道光三年起,绵恺搬出皇宫,开府居住。 道光五年,绵忻负责的武英殿所藏书籍多次被工作人员窃取,但管库人员却毫不知情。案发后,绵忻作为领导,受到议处,被解除武英殿御书处事务。 道光八年,绵忻因病去世,年仅24岁。


大老二爷


道光皇帝的亲生母亲是嘉庆帝是孝淑睿皇后,她在道光继位前就已经去世了。而道光他爹嘉庆后来又立钮祜禄氏为孝和睿皇后,所以在道光继位称帝的时候,皇太后不是道光的亲生母亲。而这位皇太后为嘉庆帝生了两位皇子,分别是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也是道光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总的来说,道光对皇太后的两个儿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弟弟还不错。

因为道光帝在十五岁的时候,他的亲生母亲孝淑睿皇后已经去世,所以道光被他爹交由孝和睿皇后照顾。孝和睿皇后将道光视如己出,对他倍加爱护和关照。道光做皇子时与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关系也很好,与继母孝和睿皇后的感情也十分亲近。而且道光能够即位,孝和睿皇后也有推举之功,所以道光视她如同生母一般,更称其为皇母。

所以道光在继位以后,就尊孝和睿皇后为皇太后。而她的两个儿子在嘉庆时期就都被封为亲王了,所以道光上台以后都命他这两个弟弟为内廷行走,体现出道光对他们的信任和亲近。

可惜的是当时已经是睿亲王的绵忻英年早逝。而惇亲王绵恺后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道光最多也就是把他降爵罚俸,等风头一过,就又给他官复原职。可见对道光对他们的爱护和关照。

道光三年正月,命绵恺内廷行走。旋以福晋乘轿径入神武门,坐罢,罚王俸五年。上奉太后幸绵恺第,减罚王俸三年。 道光七年,坐太监张明得私相往来,复匿太监苑长青,降郡王。 道光八年十月,追?苍震门捕贼,急难御侮,复亲王,谕加意检束。 道光十三年五月,绵恺以议皇后丧礼引书"百姓如丧考妣,罚王俸十年。 道光十八年五月,民妇穆氏诉其夫穆齐贤为绵恺所囚,复降郡王,罢一切职任。十二月,薨,复亲王。上亲临奠,谥曰恪。
道光三年,命(绵忻)在内廷行走。八年七月,薨,谥曰怀。

所以说,道光继位以后对皇太后的亲生儿子其实还不错,不像康熙年间“九子夺嫡“那样“兄弟阋于墙”,还是比较和谐的,这里面皇太后可是居功至伟。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有更多观点的小伙伴,欢迎留言评论。认同千户君观点的小伙伴也可以关注转发哦,Thanks♪(・ω・)ノ!


萧千户


鉴于道光与皇太后的关系很好,所以皇太后亲生儿子一直得到道光的照顾,结局很不错,并没有遭到什么报复之类的。具体的这段历史,我将继续为你详细解说如下。


一、道光与皇太后的关系

道光的生母是喜塔腊氏皇后,可惜嘉庆在1796年登基,她刚成为皇后一年就在1797年去世,留下当时不足15岁的道光让嘉庆照顾。

道光生母去世后,嘉庆于1797年五月封钮祜禄氏(后来的皇太后)为皇贵妃,意思也就是等待成为皇后,不过要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以及守孝的原则来进行,必须守孝满27个月,才能册封皇后。

但是钮祜禄氏运气不好,随后又遇到嘉庆的父亲乾隆去世(1799年),还要再次守孝,直到1801年守孝期满,钮祜禄氏才成为皇后。

因为道光的母亲去世,自己年龄尚小,又是嫡长子,所以后来就交给新的皇后钮祜禄氏照顾抚养,这个皇后对道光照顾有加,从来没有对其进行伤害或者什么。

也就是这段少年时光,让道光对这个继母感觉良好,心存感激,再加上后来1820年嘉庆去世之时,在密匣不到,继位人选不知的危急情况下,皇后力挺道光继位,让道光对这个继母更是刮目相看,所以后来道光登基之后就把他封为皇太后,并且大事小事都要与之商量,对其孝顺恰似亲生母亲一般。


二、钮祜禄氏为何选择道光继承大业而不是自己亲生儿子

钮祜禄氏有两个亲生儿子,按照道理来说也都是嫡子,可是为何她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会选择让道光继承大统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就是因为道光要成为继承人这件事情,早在乾隆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定的预兆,乾隆特别喜欢这个孙子,经常赏赐他东西。此外,嘉庆也格外偏袒道光,从小对他的教育等方面都特别关心。


钮祜禄氏作为嘉庆的皇后,自然明白嘉庆内心的真实想法,何况当时嘉庆已经留下继位诏书,并且有很多备份,即使原件丢失,备份件也还在,根本没人可以改变嘉庆的意愿。

钮祜禄氏选择道光,可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也是她智慧的集中体现,她知道道光成为继承人的概率是最大的,所以在危机之下选择道光,如果与传位昭书一致,那自己这个选择就是锦上添花,如果不一致,继承人也大概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其中之一,对自己影响不大,道光以后也会对自己感恩戴德。

一举两得的做法,也是万全之策,钮祜禄氏当然只能选择道光,不过后来诏书确实也是让道光继位,从而钮祜禄氏的好运也接踵而至。


三、皇太后的亲生儿子结局如何

得益于皇太后的蒙荫,两个儿子结局自然不会差。虽然两个儿子绵恺与绵忻一生没有什么功绩建树,但是道光继位之后,就把两个弟弟都升爵位,其中绵恺从原来的惇郡王升为惇亲王,年仅15岁的绵忻也被封为瑞亲王。


升高爵位不算,道光对他这个调皮的三弟可是仁至义尽。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绵恺纵容自己福晋乘轿进入神武门,犯了大忌,被道光惩罚罚王俸五年,后来皇太后求情又改成三年。

道光十八年(1838年),又有一个民妇告绵恺私自囚禁自己老公穆齐贤,道光知道后先是对其处罚降爵为郡王爵位,结果这次处罚后不久绵恺就生病去世,在他去世后道光再次恢复亲王爵位,并且赐谥号“恪”。

因为其没有子嗣,所以后来道光还把自己的第五个儿子过继给已经去世多年的绵恺做儿子,让他后继有人,这也算足够对得起他这个弟弟。

皇太后的另一个儿子绵忻英年早逝,也没有犯错,道光没有处罚过他,他去世时才24岁,道光赐谥号“怀”来怀念这个弟弟,也算是一种不错的结局。


结语

总体而言,在母亲皇太后的蒙荫庇护下,两个儿子结局都还是不错,而这一切的得来全部功劳还是皇太后那些年对道光的养育之恩以及最关键时刻的鼎力支持,,要是当时皇太后选择错误,也许后来的结局就会很是悲惨。

所以说,每一个选择都透露着智慧,关键看你如何选择,对的选择会伴随很不错的结局,错误的选择可能让自己一无所有,人生恰似如此!



嗔痴历史观


清嘉庆二十五年,清仁宗嘉庆帝暴毙于避暑山庄,死因不明。据后世学者考证,嘉庆帝很可能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对于嘉庆帝的死因,我们在这里就不去纠结了,重点说另外一件事。因为嘉庆帝是暴毙,事起仓促,身边的人一时间竟没能找到他随身携带的秘密立储诏书。

这下麻烦了!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可嘉庆帝随身携带的秘密立储诏书又找不到了,由谁来当这个皇帝?又拿什么作为法理依据?情急之下,随扈避暑山庄的宗室、朝臣们想到了嘉庆帝的继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在嘉庆帝去世、清宣宗道光帝尚未即位之前,孝和睿皇后是清王朝地位最高的人,只有她的话能够作为新皇帝即位的法理依据!

最终,在孝和睿皇后的一锤定音下,时为智亲王的嘉庆帝嫡长子绵宁成为了清王朝的新皇帝,即后来的道光帝。而道光帝之所以能够合法继承皇位的法理依据正是来自于孝和睿皇后!至于秘密立储诏书的具体内容,那些都是后话了……彼时的道光帝早已坐在了龙椅之上。

孝和睿皇后为何不选亲生儿子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既然是让孝和睿皇后定夺,而且彼时她还有两个儿子在世,为什么她不选择自己的亲生儿子而言选择道光帝呢?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就四个字——迫不得已。

彼时嘉庆帝随身携带的秘密立储诏书虽然遍寻不着,但这个东西依然是有备份存在的,仅仅是因为远在北京、取来需要时间,而国不可一日无君,随扈避暑山庄的宗室、群臣这才想到了找孝和睿皇后出面。换言之,其实这些人并不是要孝和睿皇后来做这个主,仅仅是借她的口给道光帝在没有“传位诏书”的情况下即位制造法理依据而已!这一点孝和睿皇后也心知肚明。

自嘉庆四年,时为皇子的道光帝被密立为皇太子之后,嘉庆帝对儿子的态度便出现了明显的偏向。尤其是册封潜邸时期的道光帝为智亲王之后,这份秘密立储诏书对于朝野而言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储位已定,群臣站队几乎是必然的。换言之,嘉庆二十五年时,道光帝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势力,而且这股势力的力量远在孝和睿皇后和她两个儿子之上!加之还有北京的备份存在,孝和睿皇后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她立不立道光帝都改变不了道光帝即位的事实,她的任务只是走个过场、制造一个法理依据而已!如果不选择道光帝,孝和睿皇后和她的两个儿子很可能就会“血溅当场”!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

正是因为孝和睿皇后的“顾全大局”,让她获得了道光帝极高的赞誉!道光帝即位之后,不仅依照祖制将她尊为了皇太后,对这位只比自己年长几岁的继母,道光帝一直像对待亲生母亲一般对待,起码表面上是这样的!

就在道光帝即位尚未改元的当年,道光帝便违反清王朝爵位晋封年限的制度,将孝和睿皇后前一年刚刚受封惇郡王的儿子绵恺晋封为了惇亲王!同时还将她没有任何封爵的小儿子绵忻封为了瑞亲王,也算是对孝和睿皇后“识时务”的投桃报李了。

绵恺与绵忻的结局如何

因为对道光帝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加之道光帝对孝和睿皇后当初“识时务”的举动多少还是有些感恩的,对于她的这两个儿子,道光帝基本上也是给予了足够的宽容与善待。当然,实权肯定是不会给的。

虽然因为一些小事,绵恺曾经受到过道光帝罚俸、降爵的处罚,但基本上还是象征性的,雷声大、雨点小,绵恺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地打击或者迫害,总体上还算是顺风顺水。道光十八年,绵恺去世,终年四十四岁。死后被道光帝追复了早先降为郡王的惇亲王爵位,谥“恪”。从“恪”这个谥号来看,道光帝对这位弟弟的表现还是基本满意的。

绵忻的情况与其胞兄绵恺基本类似,一直过着“富贵闲人”的生活,而且连绵恺那样的处分似乎也没有受过。可见,道光帝对这位弟弟或许还更加“喜欢”一些。只可惜,绵忻是个无福之人,道光八年便去世了,年仅二十三岁。从道光帝给他的谥号“怀”也能看得出,道光帝对这位弟弟的英年早逝还是颇为惋惜的。

绵恺和绵忻的结局基本就是这样一个情况,一辈子波澜不惊、当了一辈子“富贵闲人”,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生活应当说还是比较惬意的。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没有了利益冲突的大前提下,帝王家多少还是有那么点儿温情的……


农民工歪说历史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嘉庆朝第二任皇后,道光朝被尊为皇太后。不过道光帝并非钮祜禄氏所生,而是嘉庆的结发妻子孝淑睿皇后所生,因此道光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当然道光帝能够那么顺利的继位,这之中是少不了钮祜禄氏的帮助,如果钮祜禄氏是慈禧那样有权利欲的,恐怕道光就不能那么顺利的继位了,或许连皇位都兴许保不住。



不过也就是因钮祜禄氏这无私的帮助,道光登基后,对她可是由衷的敬佩和孝顺,因而这对非母子的二人,在相处时却是胜似母子。与此同时,因道光对钮钴禄氏非常敬重,所以她在道光朝拥有着非凡的影响力,《翁同龢日记》曾记载着这样的一件事:“醇邸言,宣宗晚年,每披军报,必不怡良久。一日问孝和睿皇后安,适英夷占定海,上强为慰藉。太后厉声日:“祖宗创业,尺土一民皆艰难缔造,何今轻弃之耶?”上长跪引咎”,道光晚年,一日道光去跟孝和睿皇后请安,在此时突然有人来报,说英军已经占领定海,这时道光突然很慌乱,不知何去何从,此时孝和睿皇后厉声说道“大清朝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先辛辛苦苦,用生命换来的,今日如果轻易放弃,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列祖列宗”,如此当时道光听到她说的这些话,是长跪不起,自责不已。



同时从另外一件事也可以看出道光对钮祜禄氏的赤诚之心。道光二十九年,孝和睿皇后因病去世,此时道光一直在她的丧处“席地寝苫”,一直恪守着孝子居丧期间应该遵守的礼节,是“哀恸号呼,擗踊无数”,且每次临丧时,道光都是“凡值供奠行礼,哭必尽哀”,此后孝和睿皇后的灵柩移置绮春园迎晖殿后,道光仍是仍居慎德堂的“苫次”。

从以上的事情可以看出,道光对钮祜禄氏的确是很敬重的,对她的话也是能做到言听计从的。当然钮祜禄氏也的确算得上是一位顾大局,识大体的好太后,她没有慈禧太后的野心,但却有孝庄太后的为国之心。



如此,一位对钮祜禄氏言听计从的,敬佩有加的皇帝,他对她的儿子们当然也是不会差的。

钮祜禄氏一共育有二子,分别是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皇四子爱新觉罗·绵忻。

爱新觉罗·绵恺

嘉庆第三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六月二十二日寅时出生。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嘉庆60大寿,绵恺被册封为惇郡王。次年七月进封惇亲王。绵恺一生没太多的亮眼功绩,唯一一次还是亮眼就是嘉庆十八年,林清事变,他与日后的道光在苍震门捉拿乱党,并悉数将其全奸,因此得嘉庆下旨褒奖。



以上恐怕就是绵恺一生中唯一的亮点吧,此后绵恺非但没啥成就,反而是接连犯事,若不是有他母亲的庇护,恐怕绵恺早就不知道被降爵到哪里了。先是道光三年正月,绵恺纵容福晋乘轿径入神武门,因此被罚王俸五年,后因钮祜禄氏的求情,道光决定减罚王俸三年。再是道光七年,绵恺擅自于太监私下往来,并藏匿犯事太监苑长青,因此被降爵为郡王,后来还是在钮祜禄氏的求情,他又于次年复亲王爵。

当然绵恺的降爵之路并没有结束,在道光十八年五月,绵恺又被民妇穆氏告其囚禁其夫穆齐贤,道光得知后再次将其降为郡王爵,并罢免其一切职务。而就在他被降爵的第7个月,绵恺就突发重疾,不久就病亡,而后道光就再次复爵为亲王,并赐谥号“恪”。



爱新觉罗·绵忻

嘉庆第四子,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初九出生。绵忻相对于他的哥哥绵恺而言,他真的算是很一位很安分的王爷。不过与他哥哥44岁才去世,绵忻却是个短命王爷,他只活到24岁就因病去世,死后赐谥号“怀”,称端怀亲王。

总的来说,钮祜禄氏的两个儿子的结局都不差,尤其是绵恺,他虽然屡屡犯事,但每次都因钮祜禄氏的存在,而得以幸免,几次被降爵,但之后不久都能复爵,可谓是幸运无比。


澳古说历史


道光皇帝虽然是嘉庆皇帝的嫡长子,但是他的母亲孝淑皇后早死,所以当时的皇后孝和皇后本身有两个儿子,所以道光能否继承皇位还不好说。在嘉庆皇帝死后,也没有找到遗诏的情况下,孝和皇后一锤定音力挺道光皇帝登位。

要知道清朝的皇位继承一般都是靠皇帝的遗诏,并没有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况且孝和皇后的两个儿子也是嫡子,假如孝和皇后要力挺她的儿子登位的话,道光皇帝恐怕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所以道光皇帝对孝和皇后非常的感激,一登位就晋封其为皇太后,并且终其一生都是将孝和皇后当作亲生母亲来侍奉。

孝和皇后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虽然道光皇帝对孝和皇后相当的不错,但是对他的这两个弟弟也就比较一般了,他只是将三弟绵恺由郡王晋升为亲王,但是并没有怎么重用他,毕竟当年两兄弟可谓还是皇位的竞争者。而且绵恺在道光皇帝的时代,还有几次犯了错误被道光皇帝降为郡王。

绵恺在道光十八年的时候病逝,当时年仅44岁。绵恺之前只有一个儿子,并且已经早夭,所以绝了嗣,道光皇帝让自己的儿子奕誴继承绵恺的王位。皇四子绵忻比较受嘉庆皇帝的喜欢,在嘉庆皇帝身前就已经封为亲王。不过绵忻的命并不是很好,在嘉庆8年的时候就病逝,当时只有23岁,他死后他的儿子奕约继承他的王位,不过按规定降为郡王。

道光登基之后,对皇太后非常好,但是对皇太后的两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两个弟弟也就一般,不过好歹也是享受亲王的待遇。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