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现在初三,初二玩手机游戏导致成绩下降很多,现在手机封杀可以让他偶尔玩吗?

人生不是梦66


引导孩子从沉迷到杜绝,一定不是从禁止开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要加上很多注意力帮助式的转移,以及正确使用手机的理念灌输。。


渣母头


初二玩手机游戏导致成绩下降很多,现在封杀手机可以让他偶尔玩吗?当然可以,但要有节制,有约法三章。

这种情况让我想到我三年前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姑且就叫小明吧)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这成绩读高中都是很难的,接手班级没多久,就接到了小明父亲的电话,要求当面咨询中考事宜,并与各科任老师深入交流小明的学习情况。



我和小明父亲见面之后,了解了小明在七八年级的成绩和表现之后,发现这孩子本来成绩并不差,只是因为在八年级沉迷手机游戏,不想学习,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父母3很是担心,经常教育他,正值叛逆期的他也针锋相对,父子关系差到了极点,动不动就是拳脚相向。我跟家长明确了几点:第一,是否想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第二,能否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小明父亲回答的很直接,全力配合。

之后,我继续说出了我的几个要求:第一,家长以身作则,在家不能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等;第二,整个初三过程尽可能的陪伴自己孩子,包括作业、自习、游玩等;第三,经常到学校参加学校活动,各科任老师交流,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第四,学生手机不是不能玩,但要节制,可以逐渐减少玩手机时间。



家长表示能够按照要求做好,我找来学生,跟学生深入交流之后发现,他知道初三很重要,自己很想学习,但和父亲观点不一致。父亲对他的要求太高,总是要求他全部时间学习,没有玩的时间;他觉得学习需要劳逸结合,不应该用所有时间来死读书。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并且告诉他,只要他想学,他的父亲和老师都会配合他。

从此之后,小明父亲推掉了部分工作,每天晚上不管多晚回家,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在家里绝对不玩手机,在孩子做作业时,自己则读书看报,认真学习,并在空余时间和孩子对学习内容进行交流。他还用手机记录着孩子的转变,有视频,有照片,每天在朋友圈给孩子写一句话,把自己的想法,感悟写在里面,记录着,他开始戒烟,少喝酒,为孩子做个表率。慢慢地,孩子看到了父亲的变化,自己也开始有了变化。

小明学习更加主动,玩手机时间越来越少,开始愿意和家长交流,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从200多分,慢慢地,到了360分,已经可以够到普通高中分数线。经过了8个月的家长、学生、老师的努力,最后小明以409分被外国语高中录取,父母和孩子都很开心,我也很为他骄傲。

后来的两年,每到高考期间,他都会回来,看看我们几个老师,我能感受到他的变化,很有正能量,知道自己这个阶段该做什么,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我还让他给他的学弟学妹来了场比较短的演讲,效果不错。



说这个事例是想说,手机游戏是可以影响学生成绩,但是如果不能完全禁止学生玩游戏,可以循序渐进,和学生约法三章,逐渐的减少孩子的游戏时间。家长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家长和老师配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改掉不太好的习惯。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好某方面之前,自己也应该尽可能先做到,这样孩子才能有动力,表现的更好。


趣化学


又一个没有原则的父母!我们当老师的最怕这种没有原则的父母了!大人对手机都是没有自制能力的,尚且孩子?我有一个同事,他的儿子非常非常聪明,初中全校第一,全市第一,他说他儿子每周末要玩电脑游戏两个小时,那是雷打不动的,不玩是不行的,谁都无法阻止。我当时就觉得奇怪了,谁都无法阻止?不玩真的会死人吗?我只是静观而已。到了高中,他儿子市高考状元,仍旧优秀,仍旧玩电脑游戏两小时。这个同事经常会有意无意之间说一些很骄傲自豪的话。我也只是静观而已。到了大学,他儿子喜欢玩游戏,那可就不是两个小时的时间了,大学毕业时,这个同事有一次无意间抱怨,说给他儿子买了几百块钱的书,要他报个新东方,考个托福,结果,儿子连书皮都没翻过。言语之间满是失望与无奈。这让我马上想起了他以前说过的话:谁都无法阻止!


美洋洋英语


看下文

大家要认清一个基本事实,孩子的自杀,主因是孩子玩手机网络游戏导致。其它因素几乎是借口。因为,中国有5000万网瘾的孩子,网瘾就是脑残,而且,脑残就是精神病。一个孩子神经不正常才去自杀、才去杀人,所以,恶性事件频频,特别是孩子自杀的多,多,是脑残孩子多。2012年10月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所已经报告,网络游戏可使青少年致脑残。2018年6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网瘾是精神病,这是人民日报报道的。实际,6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卫生部已经定义网瘾是精神病了,同样,只是国内媒体没有报道而已。我是一个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师,每每看到孩子自杀,说是什么压力,什么挨老批评了,挨家长批评了,我就感觉非常荒唐,荒唐至极!我呼吁,有良心的自媒体工作者,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我们是国民,我们要作为。不能等。在网上把这些数据查清楚,然后展开宣传,最后的目标挽救我们剩下的的2.5亿青少年。这是国难当头之际,你也许不样看。我宣传、呼吁:停止网络公司开发游戏软件已经20多年了,虽然位卑言高,但我还是要坚定不移的宣传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脑残与邪淫危害中国青少年》!


科学教育法


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学习成绩上去,是我们要的结果,,,在这个前提下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是可以变通的。。。孩子的成长改变提高长大成人成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不要着急慢慢来的。。。是需要有一定智慧水平的爸爸妈妈的正确的引领引导的。。。


罗桂田心理咨询


我的观点

戒除网瘾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下子戛然而止。建议还是要照顾一下孩子的情绪和自尊,答应孩子一个并不过分的小要求也未尝不可。

首先,家长要辩证地看待孩子的表现

孩子以前迷恋手机,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交出手机,说明孩子还是懂事的,他能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并努力克制自己的行为。孩子为此情绪低落也情有可原,这是网瘾戒除阶段的一种心理特点和情绪反映,说明他还内心没有完全放下玩手机这件事。对此,家长一要继续做好监督,二要做好对孩子的认可与鼓励。

其次,对于能不能满足孩子秋游时带手机的小要求,本人认为家长没必要如临大敌,可以有节制地满足一下

尽管不能惯孩子,要防止孩子网瘾复发,但是家长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特点做决定。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叛逆期,他们已经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自尊感,认为自己是大人了,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一味把他们当作小孩强加限制,肯定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影响其身心发展。秋游本来是放松心情的机会,孩子认为自己不玩手机这么长时间了,利用出去的机会玩一下也是应该的。家长这个时候反对,不仅是看不起他不能自我控制,而且做得有点绝情,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抵制与逆反。因此,适当照顾一下孩子的情绪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第三,根据戒除网瘾的渐进性特点,不要绝对化地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一定要让孩子有适当反复的心理体验,才能让孩子有效控制手机

戒除网瘾是渐进的过程,一下子掐死是不可能的,戒除的过程一定会充满欲望与抵制,正是这种不断的欲望、不断的抵制,才会让孩子得到成熟的心理体验,从而合理把控自己的欲望。其实,戒了一段时间手机,孩子的网瘾肯定会有所降低,当然心中也会对玩手机有一些不舍。家长此时应该先听听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合理控制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让孩子适当地玩玩,体验一下是否对手机产生了抵抗力。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孩子体验自身心理变化,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戒除网瘾的成绩。相信,有了家长的信任、引导与监督,孩子一定会做得更好。


教育心理专报



初二玩手机游戏导致成绩下降很多,初三手机封杀,孩子迫于父母的压力,能接受,但是心情不好,说明孩子的心里还是惦记着手机游戏的,只是苦于捞不到玩而已,这就如同心里的一棵茅草,已接近干枯,戳的心里难受着呢!





现在因为秋游,又把手机提上议事日程,家长孩子矛盾激化,我们能不能找个两全的办法,既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又能让孩子高高兴兴的呢?


我班原来有这样一位学霸级别的学生,现在就读于某一985大学。有一次开家长会交流经验的时候,我让他的家长说说他们在家里是如何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的,家长的经验交流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其中有一点就是关于游戏,他说他家孩子喜欢玩游戏,但是他们约定好了,每个星期就玩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家长什么也不干就监管着,游戏时间一到就必须停下来,如有违约,时间从下个星期扣,再违约的话,时间就减半!


后来这个孩子每个星期都会先玩一个小时的游戏,玩过以后就如同完成任务一样,安心定气的学习去了!这是否就是要学就学的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呢?


鉴于这位学生的经验,我想您可不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呢?


一、每个星期玩一个小时的游戏,定时,家长一定要监督,到时间必须停下来,能做到,就允许玩,做不到就彻底不要玩了!


二、必须保证成绩不下降,否则玩手机时间减半,什么时候成绩上升了,再把玩游戏的时间恢复


三、玩手机游戏的时候不能提出其他的附加条件,就是单纯的玩游戏。不能附带任何的情绪,比如时间到了必须关闭游戏的时候不能要打完一局,不让打就不高兴了……


根据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我们不可能把手机游戏那棵茅草从孩子的内心直接连根拔起,假如已经把游戏彻底拔除了,孩子的表现就不是现在的这种状况了!他的心情应该不会受到影响,现在的心情是压抑的,在强压之下,就有爆发的一天。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就是为了把孩子心中的那棵干枯的茅草变成柔软的小草,这样孩子心里就不会难受了😣,就如同一件心事一样,如愿以偿了,也就放下了!



就我本人而言,我从来就没有排斥过游戏,我自己就玩游戏,小玩怡情,过度伤身!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心情,我还是建议家长和孩子谈清楚了,这样有两大好处:


1、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身心舒畅,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利于心无旁骛的学习!


2、可以缓解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睦相处,更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融洽!



平衡教育


以我的看法,就两字:“不能”。

一、“现在初三”了。

很多家长都认为高考才是决定孩子人生的大事,其实不然。中考才是孩子人生关键的转折点。如果中考能够考入重点高中,特别是如果再能够进入重点班,基本就等于一条腿已经迈入了重点大学的校门。如果中考成绩一般,那等待他的也只能是普通高中的普通班。二者之间的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了吧。所以说,中考才是决定孩子人生方向的最重要抉择。

都已经初三了,别人都在快马加鞭,夜以继日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而你却还在惦记着手机,因为一部手机心情一直不好,这样主次不分,目标不明,等待你的会是什么?自己还不知道吗?

二、“初二玩手机游戏成绩下降很多”。

既然已经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家长为什么还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想让他的成绩继续下降吗?并且已经初三了,到最后“决战”的时刻了,即便偶尔玩一玩,也会分散精力的。

三、“手机封杀”了。

什么是“封杀”?不明白吗?既然封杀了,中考之前就一定不要让孩子再见到它。因为初二玩游戏已经导致成绩下降很多,并且手机“封杀”之后他心情一直不好,说明手机游戏已经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了,心里肯定一直惦记着手机游戏呢。如果家长态度坚决,彻底封杀,让他看不到继续玩手机的希望,慢慢的心思就会转回到学习上来,中考还是很有希望的,毕竟初中这点知识也不难。但是,如果家长看孩子心情一直不好,自己先心软了,答应孩子可以“偶尔”玩一玩,那本来快要放弃的游戏不又接着玩上了吗?心思不又回到游戏上了吗?作为家长,你的这种“爱”,到底是在“心疼”孩子,,还是在毁孩子啊?

所以说,为了孩子的未来,封杀就要彻底。家长更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特别是孩子学习时玩游戏、看视频等,把你们看手机的时间用来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交流,谈谈学习,畅享畅享未来,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同时,更会增加与孩子的亲情,让孩子看清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大家觉得呢?


摆渡人渡己渡人


青春期叛逆和青春期抑郁是孩子发展的两个极端。抑郁的孩子特点是在青春期还特别听话,负面情绪都藏在心里。叛逆孩子则对外攻击,负面情绪也能及时发泄出去,反而心理更阳光。


如果孩子跟你闹脾气,那恭喜了!说明他在叛逆,而叛逆则是孩子开始走向独立标志。我建议给孩子手机玩。单纯地控制不是上上策。

想象一下,高中你还能不让他玩手机吗?大学呢?大学毕业呢?没有谁天生就会有很好的自控能力,犯错误才有可能学到经验,才有能学会自控。以后,偶尔的失控,也是允许的。既然初二时,孩子玩手机影响过学习,那么他多多少少也一定学到一些东西。

对手机的管控十分重要。解决方法仅供参考。


曾仕强,认为要召开家庭会议,讨论一下怎样使用手机,讨论中让孩子明白家长的想法和担心,同时听听孩子的想法。规定好怎么用,干什么,打游戏吗?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探讨中明白双方的底线。

优点是,这种讨论方式能体现对叛逆期孩子的尊重,也会让孩子和家长学习会如何妥协,有助于双方把负面情绪都发泄出来。

李玫瑾,认为家庭会议应该泛话,就是家里发生的大事,也要和叛逆期的孩子商讨,比如老人生病了,会议上问问孩子的意见,比如让他周末照顾半天,让他参与到家里重大事物上来。


好处是,让孩子有责任意识,也能体现孩子的价值,不要让孩子只顾学习,让孩子生活丰富,比如鼓励孩子多运动,划船等等。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孩子即使玩游戏,也才至于上瘾。

下面就是监管,会议上商讨违规的措施,贴在墙上就可以了。父母负责监督,按规则来就行——骂就不罚,罚就不骂。树立规则意识,孩子能感到父母对事不对人。做起事情也有安全感。

有什么不足,下次会议上,再修正。我们家都是党员,有家庭会议的传统,孩子的叛逆期,很快就会过去。


江苏考英语


我也是初中孩子的家长,跟你有同样的烦恼。初中孩子现在正值逆反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得注意方式方法。做到劳逸结合,不能一味的为了追求学习成绩而剥夺了孩子其它的兴趣爱好,反之,也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在学习上,周一至周五,是学习时间,坚决不能让孩子碰手机,周六,周日分阶段让孩子放松一下,

用手机时间一天不能超过2小时。多待孩子去户外,运动也好,散步也好,这样不仅让孩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缓解学习疲劳,也可以锻炼身体,保护视力,家长与孩子也可以增进情感,与孩子保持沟通顺畅,增进对孩子的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