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戰車能打坦克嗎?

真是難起


能啊,現在步戰車都掛反坦克導彈

但問題是...對於現代一線主戰坦克裝備的複合裝甲、反應裝甲、主動防禦系統而言,這種化學能破甲的導彈實在說不上多有效。

所以,對付很剛的坦克最好還是用更剛的動能穿甲武器來合適。


而步戰車的主武器一般也就20-40mm的機炮,主要是作為坦克的火力補充,用來清理一些薄掩體、步兵、輕型車輛之類的,對付地方坦克完全沒鳥用。

即便有些使用100mm口徑的,也用的是低膛壓炮。別看口徑大,這炮主要打殺爆彈清步兵的...對付不了坦克。

雖然也能發射炮射反坦克彈道,但和前面說的一樣,這種化學能殺傷武器對付現代一線坦克效果一般。

所以說,步戰車不是不能打坦克。但設計步戰車本身的目的就是作為一種步兵支援載具以及坦克火力補充。反坦克真不是它的主業


瘋狗的輕武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步兵戰車當然能夠打坦克了。

以世界上最早的步兵戰車BMP1為例,配有AT-3反坦克導彈。

AT-3比較原始,但破甲厚度也有180毫米,擊毀當時現役的坦克都是沒有問題的。

AT-3的射程最小500米,最大3000米(理論射程),不亞於坦克主炮。

所以,BMP1完全可以消滅敵人主戰坦克。

除了反坦克導彈以外,步兵戰車的火炮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的M2布萊德利步兵戰車的主炮,也就是M242“大毒蛇”25毫米鏈式機關炮,實戰中可以有效對付伊拉克的老式坦克,比如T54/55以及中國的59式69式坦克。

原則上,25毫米機關炮即便使用貧鈾彈,不能射穿超過100毫米裝甲。然而老式蘇制坦克的側面和背面裝甲比較薄弱,機關炮還是可以擊穿的。

同時,機關炮射程也比較遠,才用幾連發炮擊。一旦擊中敵人坦克,即便沒有穿透,也會導致敵人坦克觀瞄設備、火控系統甚至行走裝置嚴重受損,失去大部分戰鬥力,等於是摧毀了。

而新一代的步兵戰車就更厲害。

以美軍新概念步兵戰車為例,摘錄一段:“格里芬”Ⅲ步兵戰車採用無人炮塔,配備一門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下屬ATK火炮系統公司開發的新型50毫米機關炮,比美軍現役“布萊德利”步兵戰車配備的M242“大毒蛇”25毫米機關炮大得多。

這門50毫米機關炮的仰角達85度,與蘇聯著名的ZSU-23-4自行高炮仰角一樣,俯角為-25度。另外,雖然目前還不清楚該機關炮的具體性能,但是通用動力公司負責人聲稱,“其威力是25毫米機關炮彈的10倍”。

實際上,海灣戰爭中的步兵戰車的威脅,往往比坦克更大。

這是因為反坦克導彈的射程更遠,而且美軍步兵戰車的觀測能力更強,往往可以在伊拉克坦克火炮的射程之外,將其直接摧毀。


薩沙


▲配備了100毫米低壓線膛炮、30毫米自動炮的BMP-3步兵戰車在較早之前一直被認為是地表火力最強的步兵車,特別是其100毫米低壓線膛炮發射的炮射導彈的破甲厚度達到了600毫米RHA以上,而這種能力的導彈對於三代之前甚至一些三代早期的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都是非常具有威脅性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當今世界各國的主要地面作戰武器中,不同類別的步兵戰車可謂是除了主戰坦克外,最重要的一種裝備了,那由此就帶來了一個話題,那就是步兵戰車究竟能不能打坦克呢?

▲美軍的M2“佈雷德利”步兵戰車由於裝備了出色的火控系統且本身配備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具備有較強的破甲能力,因此,在當年的海灣戰爭中,還一度承擔起了打擊伊軍坦克的重任(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點的是,從定位上來說,步兵戰車主要是指提供步兵進行機動和作戰用的裝甲戰鬥車輛,其任務一般是協同主戰坦克進行作戰,同時兼具地面獨立戰鬥能力,其打擊的目標一般是敵方的輕型裝甲車輛,步兵反坦克火力點、有生力量以及一些低空慢速飛行的目標。故而,由此可見,對於步兵戰車來講,打擊主戰坦克並不是其首要任務,然而對於當今世界各國普遍裝備的步兵戰車來說,其一般都配備了具備較高破甲深度的反坦克導彈,這些反坦克導彈有些還具備攻頂作戰能力,因此,就算面對主戰坦克,步兵戰車也有一搏的機會,其次,隨著當下步兵戰車自動炮的口徑逐步增加,甚至有些都配備埋頭彈武器系統,因此,其穿深對於主戰坦克薄弱的側後部來說,也是極具威脅的。

▲新一代的步兵戰車自動炮普遍口徑加大了不少,比如俄軍的T-15重型步兵戰車就配備了一門57毫米中口徑自動炮(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此,綜上述而言,步兵戰車雖然並不是以打擊主戰坦克為首要任務的地面裝甲車輛裝備,但其也具備較強的反坦克作戰能力。


軍武次位面


能不能打坦克,不是看你是什麼車,看的是你搭載的什麼武器,你要是搭載一挺機槍,那抱歉,趕緊跑吧,你要是裝個反坦克導彈那就別怕了,瞄準機會就可以打坦克了。

以前的步戰車上搭載的主要武器就是機關炮或者機關槍,還有就是小口徑的炮。步戰車的主要作用是在戰場上輸送兵力,機動性好,協調坦克作戰,摧毀反坦克火力點,掩護步兵,這是主要作用,對付坦克,很多步戰車壓根就是沒這個能力。


多數步戰車配備的都是機關炮和機槍,這是他們的作用決定了,他們並不需要和坦克正面交手。畢竟這個步戰車的裝甲厚度,在坦克面前,基本就是比沒有強一點,它的裝甲只是保護裡面的人。多數情況下,可以抵抗機槍的攻擊。而現在很多步戰車也配備了反坦克導彈,例如美軍的M2步戰車,它是裝備有反坦克導彈的,裝備的是陶式反坦克導彈。陶式反坦克導彈,採用的紅外半主動制導,最大射程四公里,破甲能力也是非常不錯的。海灣戰爭期間,陶式反坦克導彈就摧毀過不少伊拉克的坦克。


而類似於法國的AMX10P步戰車,也是有反坦克導彈發射架的,可以搭載十枚反坦克導彈,戰鬥力也是相當不俗。射程兩千米,打擊效果也是不錯。

其實別管啥車,只要給它裝備了反坦克武器,它就可以打坦克,這個沒有絕對的,就是一個挎子摩托,裝個反坦克導彈,照樣能打坦克,就是存活率低了點而已。


軍武文齋


步兵戰車的定位是搭載步兵協同坦克進行作戰,主要作戰目標是敵方的輕型裝甲車輛、輕型火力點、火炮陣地(尤其是反坦克炮位)和步兵,對於敵方的坦克等重裝甲武器則交給和步兵戰車一起行動的己方坦克,步兵戰車一般並不承擔反坦克任務,它的武器裝備和防護程度顯然難以和坦克相抗衡。



一般的步兵戰車主要配備20毫米到40毫米的機關炮,這些機關炮在1000米距離上的最大穿深不超過60毫米,而且炮彈威力也太小了,即便僥倖擊穿也難以有效殺傷坦克內部,很難使敵方坦克喪失戰鬥力。現在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普遍超過60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鋼,步兵戰車的機關炮不可能從正面擊穿坦克。俄羅斯的步兵戰車雖然裝備了100毫米的大口徑火炮,但是都是低壓炮,無法發射高速穿甲彈,只能發射榴彈和破甲彈。而坦克在安裝附加裝甲後對破甲彈的防禦相當有效,至於榴彈就更難以摧毀坦克了。



步兵戰車在和坦克的對決中明顯處於劣勢,一般情況下步兵戰車在沒有己方坦克的支援下遭遇敵方坦克時,最好是選擇撤退。不過在軍事上要求必須堅守某處陣地時,步兵戰車也要果斷的擔負起反坦克的任務,畢竟和毫無防護的步兵相比,步兵戰車的反坦克能力總歸要比步兵強。要儘可能的利用自己的優勢去攻擊敵方坦克的弱點,具體戰術上就是採取伏擊,將步兵戰車部署在難以被擊中的位置或者防禦工事裡,儘可能的在較近的距離上攻擊敵方坦克薄弱的側翼裝甲。



隨著步兵戰車開始外掛反坦克導彈,使得步兵戰車擁有了一定反坦克的能力,不過反坦克導彈的飛行速度比坦克炮發射的超高音速炮彈慢多了,所以仍舊無法和坦克做“正面的對抗”。不過通過靈活、合理戰術,步兵戰車也是可以摧毀敵方坦克的。例如在海灣戰爭時期,美軍的M2“佈雷德利”戰車就曾摧毀不少的伊拉克T-72坦克。


戰略論


對於100毫米的炮射導彈來說,對付60多噸的M1A2主戰坦克還是比較困難的。

其實這個問題存在一個誤區,對付坦克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另一輛坦克,像反坦克導彈這種武器對發射手來說還是比較危險的。沒被發現還好,一旦被發現隨便一個火力過來都無法抵擋。所以打坦克還是坦克最合適。

那麼步兵戰車的任務是啥?它的第一目的就是打敵方的步兵,這才是步兵戰車的第一要務,第二目的是打敵方的步兵戰車或類似的輕裝甲目標。與坦克相比,步兵戰車的火力與裝甲都無法相匹敵。在沒有車載反坦克導彈的情況下,基本就是找死。因為一般的步兵戰車很少配備超過35毫米的主炮,這樣的口徑對坦克來說基本沒有什麼威脅。當然俄羅斯的戰車除外,人家的BMP-3直接裝上了100毫米低壓炮,這要是為了發射炮射導彈。

但是呢,作為一款一線作戰的裝甲裝備如果有能力打坦克總是最好的。這也是人們所希望的事情,就是多用途打擊能力。所以,為步兵戰車裝反坦克導彈或是有攻擊坦克能力的炮射導彈就成了現在比較時髦的做法。但實際上對於全身武裝的重型坦克來說,100毫米的炮射導彈對其的破壞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是對付一些比步兵戰車要更堅固一些的裝甲目標還是比較有效。所以說,步戰車在遇到坦克之後,最好還是利用其機動性能強的優勢,要麼趕緊逃跑,要麼利用地形繞到坦克的後方,遠在4000米外使用炮射導彈攻擊其薄弱之處。避免硬碰硬的攻擊,除非坦克沒有彈藥了,不然對著幹,最終倒黴的肯定是步兵戰車。實際上即使是配備了炮射導彈或反坦克導彈這類武器,也是有限的數量。受限於車體空間,不可能有很大空間來裝備這樣的大型武器,省出的空間還要裝人呢。這樣一來,數量有限的攻擊力量就要用在關鍵時刻,不能輕易全打光。另外,車體外部加裝反坦克導彈有個弱點,就是比較容易被對方狙擊手破壞。所以有能力還是多配備炮射導彈比較好。


鼎盛成寧


現代的步兵戰車當然可以進行反坦克作業。步兵戰車又被稱為機械化步兵戰車,其主要作用為機械化步兵提供運輸載具,並且可以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持。而在1990年的《歐洲常規武裝部隊條約》將步兵戰車定義為“裝甲戰車,其設計和使用主要是為了運送作戰步兵小隊,並配備至少20mm或者以上口徑的機炮,或者是可以攜帶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在其中可以攜帶反坦克導彈發射器以及配備自動機炮,便可知步兵戰車是具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的。

步兵戰車(IFV)是由裝甲運兵車(APC)這一概念在冷戰初期發展而來的,在冷戰期間,由於各國將越來越重型的武器安裝在裝甲運兵車的潮流,為了給予步兵在遭遇襲擊時提供壓制性掩護火力, 隨著世界範圍內步兵部隊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一些軍隊也開始相信,登上步兵的人員應從APC的保護範圍內發射武器,並只能協同運兵車戰鬥。這兩種趨勢導致了步兵戰車的出現,步兵戰車在步兵艙設有射擊口,並配備了車載武器系統。從此開始,裝甲運兵車開始和步兵戰車分道揚鑣,新出現的步兵戰車結合了裝甲運兵車和武器平臺的作用。

其中此時代表性的車輛有:BMP-1,SPZ 12 -3, Pansarbandvagn 302等,但大多都為履帶式步兵戰車,且當時的反坦克功效並不強大。 直到1971年,德國國防軍採用了黃鼠狼步兵戰車,它的後續型號的裝甲越來越重,就像BMP在後來被標配了反坦克制導導彈的發射器一樣。1973年至1975年之間,法國和南斯拉夫軍隊分別研製了AMX-10P和BVP M-80,這是第一批出現在蘇聯境外的兩棲IFV。黃鼠狼,AMX-10P和M-80都配備了類似的20毫米自動加農炮,可搭載7至8名乘客。同時他們也可以裝備各種反坦克導彈。

到了冷戰後期和現代,輪式步兵戰車的開始大量出現。不過最早的輪式步兵戰車(不是輪式裝甲運輸車)是在1976年出現的,南非的Ratel式步兵戰車, 該輪式戰車適合於結合最大火力和戰略機動性的快速進攻需求。與歐洲的步兵戰車設計思路不同,Ratel的設計目的不是讓搭載的步兵與坦克協同作戰,而是要在很遠的距離上獨立作戰。因此南非陸軍選擇了一種非常簡單,經濟的設計,因為它有助於減少在較不發達地區保持較重型作戰車輛運轉所必需的後勤保障。由於履帶會在沙地等的過度磨損,這使得Ratel的輪式配置更具吸引力。

在武器裝備上,Ratel通常搭載一門20mm自動機跑,但也有搭載90mm反坦克炮和反坦克導彈的型號。值得注意的是,Ratel是世界上第一批考慮了地雷防護的步兵戰車,以應對當地叛亂分子喜歡用的反坦克地雷等武器。 與BMP-1一樣,Ratel被證明是步兵戰車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儘管原因各不相同:因為首次亮相的輪式步兵戰車的設計受到不佳的評價,因為它們缺乏履帶車輛的高承重能力和越野機動性,而且他們的車輪更容易受到敵方火力的攻擊。但在1970年代,動力系統的總成,懸掛技術的升級和輪胎的改進提高了其潛在的戰略機動性能。,其低廉的運營和維護成本也使輪式IFV吸引了多個國家。

直到1982年,全球有約30000輛步兵戰車在軍隊中使用,並且步兵戰車概念出現在30多個國家的軍隊學說中。 步兵戰車的普及是由於許多國家將以前由輕武裝步兵控制的軍隊機械化的趨勢所致。但是,與預期相反,步兵戰車並未使裝甲運兵車過時。美國,俄羅斯,法國和德國等軍隊都保留了大量的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車隊,且在此之間的歷次軍事衝突以及各國間的聯合演習中發現裝甲運兵車更適合多用途或起到輔助作戰的作用。而應用於高強度的戰場環境,依舊是需要步兵戰車等來應對。在反坦克方面,裝甲運兵車就會顯得十分疲軟,而相對擁有一定量武裝的步兵戰車則會較為得心應手。

在步兵戰車的使用學說上,其和機械化步兵的使用學說緊密相關。 儘管某些中型戰車裝備有機炮或者大口徑火炮或反坦克制導導彈以提供近距離的步兵支援,但它們並不是專職用來攻擊裝甲和機械化的部隊的戰車,況且他們無論是否裝備武器,它們都可以攜帶任何類型的步兵。相反,步兵戰車的作用是在多體系聯合作戰中為步兵部隊提供戰術和戰略機動性。大多數步兵戰車都是作為裝甲營,旅或師的一部分裝甲單位,戰時起到替代坦克的作用;其他時候則執行由坦克支援的的傳統步坦結合的任務。在許多西方國家,步兵戰車的早期發展主要受到裝甲兵軍官的推動,因為他們希望將坦克與裝甲師的步兵整合在一起。以起到更好的協同作用,以及大大提高這種混合單位的生存率。

但是該規則有時也會有例外的情況,例如聯邦國防軍採用的SPz 12-3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二戰時德國國防軍裝甲擲彈兵的經驗。因此,這使得德國聯邦國防軍得出結論,步兵應僅在自己搭乘的裝甲車車內作戰(通過射擊孔向外射擊等),在最理想情況下應有坦克的支援。這種學說上使得後來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西方國家的軍隊中,導致了一個普遍的結論,即步兵戰車應該主要限於協助坦克的來進行作戰。

但與此同時,蘇聯方面對於步兵戰車的協同作戰方面給予了更大的靈活性,即允許機械化步兵單獨行動,佔領或者破壞敵軍的防禦工事,並且在遭遇敵軍裝甲部隊時,能夠通過機動性將他們引入不利於反攻的作戰環境再通過其搭載的反坦克導彈或者協同的己方坦克部隊給予殲滅。 雖然也未完全脫離坦克部隊的協同,但在這類交戰中使用步兵戰車的概念要求它們配備全副武裝,這也反映在BMP-1及其後續的型號裡中。此外,蘇聯的空降兵作戰學說利用BMD系列步兵戰車與傘兵協同作戰,而不是與傳統的機械化或裝甲編隊協同作戰。

因此,從步兵戰車的發展歷程以及各國發展的步兵戰車的作戰學說中,步兵戰車進行反坦克作業是完全可以的,只不過他們的主業並不是反坦克,反坦克只是步兵戰車在危急時刻的一種自保手段而已。


雷姐的機械空間


時代不同了,再不掛點重裝備門都不敢出了!

步兵戰車主要用於協同坦克作戰,快速機動步兵、消滅敵方輕型裝備車輛、步兵等。大家印象中步兵戰車火力一般,面對坦克不開掛搞不定,不過別忘了,現代步兵戰兵不光有炮,還有反坦克導彈,

海灣戰爭期間,美國M2佈雷德利就有實戰擊毀伊拉克T-72的案例,單對單拼裝甲大炮肯定不行。不過M2A3炮塔有一個雙聯陶式導彈發射架,陶式導彈破甲深度超過1米,面對大部分主戰坦克都有一戰之力。

如果運氣好,裝備的M242“大毒蛇”25毫米鏈式機關炮也可以在近距離擊穿接近100mm的鋼板,可以對主戰坦克側後部分造成威脅。

回到正題,當前世界各國研製的步兵戰車基本都有配備反坦克導彈,用法參考M2“佈雷德利”戰車,威力就看各自的導彈性能了。

如我國比較典型的86式步兵戰車、09式步兵戰車等。

86式步兵戰車,裝備紅箭-73反坦克導彈

09式步兵戰車,可以裝備改進型紅箭-73C反坦克導彈


河東三叔


美軍的斯特瑞克戰車由於要求必須能用中型運輸機來遠程機動,因此其裝甲比較薄弱,RPG都有輕易打穿。但是為其加裝反坦克導彈之後,這款薄皮戰車也會擁有攻擊坦克的能力。


現代步兵戰車雖然主炮武器以30毫米或40毫米的機炮為主,但是為了對付重型裝甲目標還是會配備遠程的反坦克導彈的,因此步兵戰車對付主戰坦克沒有任何毛病,可以很明確的告訴題主,步兵戰車可以打坦克。

近些年的中東戰場上大量案例顯示,反坦克導彈已經被擴散普及。此前世界上幾款著名的坦克,像豹II、MIA1、T-72等型號都不停的出現被反坦克導彈打廢的情況,也就是說只要配備了反坦克導彈,哪怕是一款輕型的越野車也能打坦克,更別說步兵戰車了。


步兵戰車確實其主要任務是配合坦克部隊進行作戰,因此它的火力要對比坦克來說要弱一些,體現的主炮口徑遠不如坦克那麼大。多以30毫米、40毫米為主。這種口徑的主炮對付坦克的厚重裝備確實無效,而在這時車載的反坦克導彈就能起到作用,讓步戰車遠在3-4公里外對坦克發射致命的攻擊。


目前,美軍已經為斯特瑞克步兵戰車配備了遙控的標槍反坦克導彈,這是一種可以採用攻頂方式攻擊坦克的非常有效的單兵重火力武器。有了它像斯特瑞克這種薄皮戰車也能在一定戰術條件下抗衡主戰坦克。


當然,步兵戰車的車載坦克攜帶量會有限制不可能帶上個幾十發,一般的攜帶彈會在4-6發之間。這也表明,有限的導彈要用在關鍵時刻不可能隨便敞開了打。因此,對於步兵戰車來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與坦克裝備正面對扛,這個艱鉅的任務還是要交付己方的坦克部隊或是其他反坦克導彈火力來完成。

像俄軍T-15這樣的重型步戰車也加裝了兩枚反坦克導彈,就是為了在與坦克的對戰中能有自保能力。


陶德中士


可以。

步兵戰車除能運載士兵外,其拓展能力是相當強的,以美國的M2“佈雷德利”戰車為例,其能搭載的武器就包括25毫米 M242機關炮、M240 7.62毫米通用機槍、BGM-71陶式反坦克導彈(只能在車輛靜止時發射)、FIM-92 “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等。

在車體上M2還能加掛反應裝甲,用以抵30毫米的APDS (脫殼穿甲彈)或RPG等小型反裝甲榴彈;亦配有專門的“水上障幕”用以增強其兩棲作戰能力。

另外,單就反坦克武器而言,如BGM-71陶式反坦克導彈,其長度約1.16~1.51米之間(探針伸折導致),發射重量在18.9~22.6千克,射程為65~4200米。從其體量來看,單兵就可以進行發射,安裝在輕型裝甲車輛、直升機、步戰車上並沒有過多的技術困難,具體搭載平臺只需依使用情景而定。

當然,步戰車由於設計要求和坦克完全不同,其是無法和坦克進行“正面對抗”的,但由於部署、行動相對靈活,在實戰中表現確實相當出色。如在波斯灣戰爭期間,M2“佈雷德利”戰車就摧毀了比M1“艾布拉姆斯”更多的伊拉克裝甲車輛,同時亦有被伊拉克T-72坦克擊毀的案例存在。

不過,M2“佈雷德利”戰車除上面提到的在發射陶式反坦克導彈時必須靜止外,在發射後還需由步兵在車輛後部通過一個特殊的艙口蓋重新裝填,這也增加了其被對方反擊的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