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令人淚目的清華長庚瞬間

2020庚子年到來前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戰役

在全國打響了!

原本年關時

但此時

抗擊疫情的激烈戰鬥中

患難見真情

時間雖未過月

已有很多令人淚目的瞬間…

“90後”黨員主動請纓

2020年春節的排班,因為武漢疫情而變得特殊,除了假日門診以及急診的那盞長明燈外,發熱腸道門診是更需要鎮守的地方。這裡隨時可能接診疑似病例,每一例都意味著要走特殊動線檢查、隔離、全程消毒、專家會診、向上報告,每一位患者從接診到明確診斷需要24-40個小時不等

战“疫”中,令人泪目的清华长庚瞬间

正常接診與疫情接診,哪個都不能耽誤,那麼,每一步流程都意味著醫護人力的加倍投入。為此,醫院面向全院動員,並組織了支援發熱腸道門診的“前線班”。第一批支援的32位醫生、40位護理人員迅速確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清華長庚人勇往直前。

战“疫”中,令人泪目的清华长庚瞬间

“90”後黨員、全科醫學科鄒曉昭醫師

主動請纓加入“前線班”

就在班表呈報前,醫管部接到了一封手寫信。全科醫學科鄒曉昭醫師主動請纓加入“前線班”。這名“90後”的黨員在信中寫到:

“我是全科醫學科的住院醫師鄒曉昭,得知醫院過年期間將建立隔離病區,我想主動申請參加值班,現在這種特殊時期,大家都很慌,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站出來獻出一份力量,而且我曾經當醫生的夢想就是看到了汶川地震,內心一直懷揣一顆熱心,現在我身為一名臨床一線醫生,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更要站在前面。”

最終,鄒曉昭成為了第一批第33位支援醫師。然而,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時,她還在黑龍江上初中,至今才正式工作兩年,她哪裡來的主動請纓的勇氣呢?

2008年汶川大地震,讓我感觸特別大,能夠衝上前線的,要麼是醫生,要麼是軍人。所以,我高考所有志願報的都是臨床醫學。

”鄒曉昭說。2011年,讀醫科大學時,她又志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小時候,父親特別喜歡看戰爭片,那時候我就感覺黨員和大家不一樣,這個身份很光榮。”

战“疫”中,令人泪目的清华长庚瞬间

此後,內科第三黨支部、專科第一黨支部、醫技部第一黨支部等支部的黨員都紛紛發來請願書。這個新年,清華長庚很多人沒有回家團聚,鄒曉昭只是其中的一位“90後”代表,她用自己的勇敢、擔當書寫著屬於她的“三十而立”。

清華長庚的第六個除夕

除了“前線班”外,醫院內部抗擊疫情的工作,及早有序地開展了起來。成立疫情防控小組,組織醫務人員防護培訓,緊急儲備、徵調抗擊疫情的物資,明確不同患者的就診動線,確認疑似病例的接診流程,搭建、擴充隔離區,佈置院內預檢分檢工作……執行院長董家鴻、黨委書記周月紅直接帶隊,醫療人員和行政人員合力謀劃、分頭行動,眾志成城,大家擰成一股繩,抗擊“新冠”

战“疫”中,令人泪目的清华长庚瞬间

齊心協力 眾志成城

院內支援的工作中,每個人都是默默付出,沒有怨言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偶爾被問及時,他們說出的話樸實而讓人感動。

肝膽內科主任黃緣報名參加“前線班”時說:“我不上誰上?我的孩子已經大了,沒有那麼需要我了。”心臟外科的李永超醫師說:“都是為人子,為人夫的普通人,只因身著白衣,肩上多了一份責任。做好自我防護,讓家人放心;聽從上級安排,讓組織安心。”

眼科主任胡運韜堅持申請院內、院外疫情第一線的工作,他是軍人出身,“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是銘刻在他腦海裡的口號;急診科的住院總醫師王琰說,這個春節她聽到最想哭的一句話是:“我把回家的車票退了,給我排個班吧。”而醫院裡最動人的一句話是:“這個時候,總得有人站出來。”

战“疫”中,令人泪目的清华长庚瞬间

除夕,這個萬家團圓的重要日子,就在抗擊疫情的忙碌中悄無聲息地來了。負責“前線班”的醫生裡,有一位新郎官——消化內科的王瑞剛醫師,年末剛脫下婚服,就換上了白衣回院值班。同為醫院職工的妻子王穎倩也夫唱婦隨在醫院值守,這個年,他們錯過了新婚蜜月、錯過了重要的回門禮俗、錯過了除夕的團聚,沒錯過在一起的堅守

此外,過年值守的人員中,還有“老夫老妻”的搭檔

,大年初二,疾控感控辦公室的馮雷、護理部的呂茵茵一起值班,可謂是“夫妻本是同林鳥,疫情來臨共應對”。

战“疫”中,令人泪目的清华长庚瞬间

清華長庚執行院長董家鴻、黨委書記周月紅等

在除夕夜看望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

這是清華長庚人的第六個除夕,少了一起包餃子的熱鬧,多了一份堅守的責任感。很多管理部門多員值守,過年無休。院領導在春節慰問時,更多的新年祝福,換成了注意防護、健康平安。

24小時的馳援準備

1月26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接到北京市組織馳援武漢醫療隊的通知,1月27日下午,11名清華長庚人出征了

战“疫”中,令人泪目的清华长庚瞬间

我們出發啦!

24個小時裡,開會決策、科室動員、明確名單、準備物資、安撫家人……最終,來自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醫學科、急診科、普內科等科室的3名醫師、8名護理人員,沒有任何耽誤,加入北京醫療支援隊,為武漢抗擊疫情貢獻清華力量。

感染性疾病科的王小輝醫師,是醫院院內抗擊疫情一線的主力,結合在京接診的情況,以及國家每天發佈的信息,他似乎早已預料到了付鄂支援的任務,除夕前和愛人的聊天中,他就曾提到此事:

“要是光棍,我肯定去。現在得請示家庭領導。”

“你是不是想去?”

“作為醫生,去!”

我不能拖你後腿。”

得到了愛人的反饋,除夕領導們慰問時,王小輝對科主任林明貴說:“主任,如果有支援武漢的任務,派我去吧!”過了1天,通知就真的來了。臨行前的督導會上,王小輝還在不時地接打電話,和同仁交接接診的患者。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內科第三黨支部書記郭軍說:“我是科室裡最合適的人選。副高職稱,有抗擊非典等各種傳染病的經驗,還是呼吸、感染、血液、腫瘤四科室黨支部的支書。”接到支援的通知後,他先安頓好一雙兒女,還沒等從父母家返回,出發的消息就到了,岳父幫忙收拾行李,兩人直接在醫院裡匯合。

一同前往的醫師還有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周華,他具有豐富的重症醫學經驗。“我將牢記醫生的職責,努力工作,完成任務。”周華這樣說。

馳援的8名護理人員都是女性,都來自與疫情相關的科室。她們中有的已為人母,把孩子送回老家,沒敢告訴真實的理由;有的在“非典”來臨時,還在上小學,如今走上抗擊疫情前線。

“心裡會害怕嗎?”“會有一些的,但更多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平安,武漢需要我們。”急重症部第一黨支部黨員程麗娜說。呼吸/感染專業的孫姝妍是此次出征中最小的護士,才25歲,她初二剛值完春節的班,為了支援武漢,默默地退掉了初四回老家的火車票

战“疫”中,令人泪目的清华长庚瞬间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職工在機場送別支援醫療隊員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就是馳援同仁最堅強的後盾,供應處、藥劑科、總務處全力準備醫療物資、生活物資;前往支援的隊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醫院黨辦直接對接,針對訴求給予最大支持。送別時,留守的同事一聲聲地喊著“加油”“凱旋”,直到那抹支援的紅色隊伍已經消失在安檢的通道里,還一直搖著手作別……

庚子年的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戰,我們一定會勝利,平安、歸來、團聚!

清華大學致廣大師生員工的一封信

抗擊疫情,清華產業在行動!

清華大學藥學院和GHDDI免費開放藥物研發資源

助力攻克新冠病毒

清華大學關於加強校門管理的通知

文 | 韓冬野

排版 | 趙姝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