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连载:《卧底医生 生死缉毒》第七十三章 绝处逢生

再次回到审讯室,“耗子”早已没有了先前嚣张的气焰,在印春荣强大的心理攻势下,终于开了口。

“这批毒品,裘天让我卖给一个叫细鬼的人。”“耗子”说道。

“裘天人在哪里?”印春荣问道。

“这个我真不知道,或许在工厂里。”“耗子”说道。

“哪个工厂?”印春荣紧接着问道。

“他的制毒工厂。”“耗子”说道。

“具体位置在哪儿?”印春荣问道。

“我不知道,我们是跑外围的,裘天不可能让我们知道工厂的位置。”“耗子”说道。

“耗子”给的答案让印春荣颇为失落,他以为撬开“耗子”的嘴,就可以知道制毒工厂的位置,看来又得从长计议。当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把买家打掉再说。

对案情进行研究以后,专案组决定先打掉买家,让“耗子”与买家联系,实施控制下交付,抓捕那名叫细鬼的毒贩。

印春荣数次让“耗子”与细鬼联系,要细鬼来接货,可细鬼迟迟未给答复,最后双方约定在细鬼的家里交货。

在毒贩家里交易难度特别大,因为环境不熟,情况不明,外围难以靠近,主动权掌握在毒贩手中,抓捕起来十分困难。何况细鬼家住在11楼,楼层较高。

正当专案组犯难的时候,“耗子”让大家不用担心。原来,细鬼常年在家吸毒,基本不出来,身材瘦瘦小小的,比印春荣个子还要矮,抓他易如反掌。

专案组的人无法确定“耗子”的话的真假。

就在大家举棋不定的时候,印春荣一咬牙,说道:“赌一把。”他当然知道,这是拿命在赌,这样的赌注,他已经下过无数次了,庆幸的是每次他都赢了。

但印春荣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惊险。

当印春荣和杜风在“耗子”的带领下来细鬼家里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始料不及。

细鬼家里的情况并非像“耗子”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瘦弱的吸毒犯。实际上,家里一共有七个人,四个大人,三个小孩,大的那个小孩大概有十几岁,比印春荣还高、还壮,加上一个随时会反水的“耗子”,人数对比是六比二,若硬打起来,印春荣和杜风的胜算很小。

进入细鬼家以后,印春荣突然明白细鬼为什么一定要在家里交易。他家安装了三道门,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外围的战友要破门而入绝非易事。或许等战友破开这三道门的时候,印春荣和杜风早就遭遇不测了。

当毒贩把门一层层关上时,印春荣知道已经没有了退路。这时候,硬着头皮也要上,想要寻求外围的帮助是不可能了,只能靠自己,伺机而动。

印春荣和杜风把“耗子”夹在中间,并排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与毒贩进行交谈。

更令印春荣不安的是,细鬼是潮汕人,屋里四个毒贩之间交流时用的全部是潮汕话,他和杜风一句都听不懂。这时候,要是“耗子”反水把他们卖了,他们基本上没有反击的余地。

虽然心里在打鼓,手心攥出了汗,但表面上印春荣还是不动声色地与毒贩周旋着。听不懂对方的话,他只得仔细留意毒贩的表情、动作,来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暴露。

印春荣和杜风坐在沙发上,他们真切体会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时的那种无奈。

越是在情况危急的时刻,印春荣越是提醒自己要冷静,让脑子高速运转起来。他的任务只有一个,演好这场戏,越真越好,演得越真就越安全,越有可能完成任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就可能被对方识破,而结局就是命丧当场。

值得庆幸的是,“耗子”也听不懂毒贩的潮汕话。

谈话漫长而琐碎。差不多一个小时后,细鬼突然拿出几个饼,对印春荣说道:“三哥,这是我们老家的饼,口味好得很,给你们尝尝。”

“谢谢,谢谢。”印春荣说道。他完全猜不透,这是毒贩信任自己后的盛情款待,还是在试探自己,或者是行动已经暴露,毒贩用这饼来毒杀自己和杜风。一切都是未知数。

为了不引起毒贩的怀疑,印春荣只得一边道谢,一边硬着头皮接过饼。尽管确实有点饿,但依然味同嚼蜡,吃不出什么味道。

或许是印春荣的率性而为让毒贩消除了警惕。在吃过饼之后,细鬼对“耗子”说道:“‘耗子’哥,可以看货了。”

印春荣把事先准备好的毒品交给了细鬼,验完无误以后,细鬼和另外一名毒贩拿着毒品就准备离开。

趁毒贩转身之际,印春荣一个眼神,和杜风一跃而起,用手死死勒住毒贩的喉咙,顺势拔出枪指着另外两名毒贩。

或许是印春荣前面的表演太逼真,在被擒住之后,细鬼还以为印春荣想黑吃黑,恳求道:“大哥,大哥,别这样。有钱,有钱,我的钱在里面,马上拿给你。”

“耗子”也没有想到印春荣两人竟然会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突然行动,一时怔住了,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由于腾不开手去开门,印春荣只得对“耗子”吼道:“愣着干什么,快去开门!”

看着印春荣杀气腾腾的眼神,“耗子”不敢违抗,只得乖乖跑去把门打开。

门一开,埋伏在门外的战友一拥而入,四名毒贩全部被缉拿归案。

很多人经常问印春荣,遇到这样的危险时到底怕不怕。但印春荣知道,在现场时,连害怕都来不及,因为害怕也退不出去。他唯一考虑的是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确保毒贩不逃跑,毒品不丢失。

在缉毒战场上,永远没有预先设定好的剧本。事先拿出的几套预案,可能行动时一套也用不上。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情况,让印春荣毫无防备,只能临场发挥,随机应变。

“《圣经》中对勇士的定义有着清楚的描述,经文中常用好战来形容这些成熟而有信仰的人,他们能够与强大的敌人战斗,摧毁邪恶势力的堡垒。

勇士的心里充满了保护欲。他们保护公众利益,保卫国家利益,清除一切存在或者潜在的危险。他们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他们是人民的保护者,也是战友的守护神。”

这是《温柔的勇士》一书中,作者对勇士的定义。印春荣并未看过这本宗教色彩浓厚的书籍,但很多时候,他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个“勇士”的标准。

再次回到审讯室,“耗子”早已没有了先前嚣张的气焰,在印春荣强大的心理攻势下,终于开了口。

“这批毒品,裘天让我卖给一个叫细鬼的人。”“耗子”说道。

“裘天人在哪里?”印春荣问道。

“这个我真不知道,或许在工厂里。”“耗子”说道。

“哪个工厂?”印春荣紧接着问道。

“他的制毒工厂。”“耗子”说道。

“具体位置在哪儿?”印春荣问道。

“我不知道,我们是跑外围的,裘天不可能让我们知道工厂的位置。”“耗子”说道。

“耗子”给的答案让印春荣颇为失落,他以为撬开“耗子”的嘴,就可以知道制毒工厂的位置,看来又得从长计议。当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把买家打掉再说。

对案情进行研究以后,专案组决定先打掉买家,让“耗子”与买家联系,实施控制下交付,抓捕那名叫细鬼的毒贩。

印春荣数次让“耗子”与细鬼联系,要细鬼来接货,可细鬼迟迟未给答复,最后双方约定在细鬼的家里交货。

在毒贩家里交易难度特别大,因为环境不熟,情况不明,外围难以靠近,主动权掌握在毒贩手中,抓捕起来十分困难。何况细鬼家住在11楼,楼层较高。

正当专案组犯难的时候,“耗子”让大家不用担心。原来,细鬼常年在家吸毒,基本不出来,身材瘦瘦小小的,比印春荣个子还要矮,抓他易如反掌。

专案组的人无法确定“耗子”的话的真假。

就在大家举棋不定的时候,印春荣一咬牙,说道:“赌一把。”他当然知道,这是拿命在赌,这样的赌注,他已经下过无数次了,庆幸的是每次他都赢了。

但印春荣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惊险。

当印春荣和杜风在“耗子”的带领下来细鬼家里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始料不及。

细鬼家里的情况并非像“耗子”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瘦弱的吸毒犯。实际上,家里一共有七个人,四个大人,三个小孩,大的那个小孩大概有十几岁,比印春荣还高、还壮,加上一个随时会反水的“耗子”,人数对比是六比二,若硬打起来,印春荣和杜风的胜算很小。

进入细鬼家以后,印春荣突然明白细鬼为什么一定要在家里交易。他家安装了三道门,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外围的战友要破门而入绝非易事。或许等战友破开这三道门的时候,印春荣和杜风早就遭遇不测了。

当毒贩把门一层层关上时,印春荣知道已经没有了退路。这时候,硬着头皮也要上,想要寻求外围的帮助是不可能了,只能靠自己,伺机而动。

印春荣和杜风把“耗子”夹在中间,并排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与毒贩进行交谈。

更令印春荣不安的是,细鬼是潮汕人,屋里四个毒贩之间交流时用的全部是潮汕话,他和杜风一句都听不懂。这时候,要是“耗子”反水把他们卖了,他们基本上没有反击的余地。

虽然心里在打鼓,手心攥出了汗,但表面上印春荣还是不动声色地与毒贩周旋着。听不懂对方的话,他只得仔细留意毒贩的表情、动作,来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暴露。

印春荣和杜风坐在沙发上,他们真切体会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时的那种无奈。

越是在情况危急的时刻,印春荣越是提醒自己要冷静,让脑子高速运转起来。他的任务只有一个,演好这场戏,越真越好,演得越真就越安全,越有可能完成任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就可能被对方识破,而结局就是命丧当场。

值得庆幸的是,“耗子”也听不懂毒贩的潮汕话。

谈话漫长而琐碎。差不多一个小时后,细鬼突然拿出几个饼,对印春荣说道:“三哥,这是我们老家的饼,口味好得很,给你们尝尝。”

“谢谢,谢谢。”印春荣说道。他完全猜不透,这是毒贩信任自己后的盛情款待,还是在试探自己,或者是行动已经暴露,毒贩用这饼来毒杀自己和杜风。一切都是未知数。

为了不引起毒贩的怀疑,印春荣只得一边道谢,一边硬着头皮接过饼。尽管确实有点饿,但依然味同嚼蜡,吃不出什么味道。

或许是印春荣的率性而为让毒贩消除了警惕。在吃过饼之后,细鬼对“耗子”说道:“‘耗子’哥,可以看货了。”

印春荣把事先准备好的毒品交给了细鬼,验完无误以后,细鬼和另外一名毒贩拿着毒品就准备离开。

趁毒贩转身之际,印春荣一个眼神,和杜风一跃而起,用手死死勒住毒贩的喉咙,顺势拔出枪指着另外两名毒贩。

或许是印春荣前面的表演太逼真,在被擒住之后,细鬼还以为印春荣想黑吃黑,恳求道:“大哥,大哥,别这样。有钱,有钱,我的钱在里面,马上拿给你。”

“耗子”也没有想到印春荣两人竟然会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突然行动,一时怔住了,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由于腾不开手去开门,印春荣只得对“耗子”吼道:“愣着干什么,快去开门!”

看着印春荣杀气腾腾的眼神,“耗子”不敢违抗,只得乖乖跑去把门打开。

门一开,埋伏在门外的战友一拥而入,四名毒贩全部被缉拿归案。

很多人经常问印春荣,遇到这样的危险时到底怕不怕。但印春荣知道,在现场时,连害怕都来不及,因为害怕也退不出去。他唯一考虑的是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确保毒贩不逃跑,毒品不丢失。

在缉毒战场上,永远没有预先设定好的剧本。事先拿出的几套预案,可能行动时一套也用不上。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情况,让印春荣毫无防备,只能临场发挥,随机应变。

“《圣经》中对勇士的定义有着清楚的描述,经文中常用好战来形容这些成熟而有信仰的人,他们能够与强大的敌人战斗,摧毁邪恶势力的堡垒。

勇士的心里充满了保护欲。他们保护公众利益,保卫国家利益,清除一切存在或者潜在的危险。他们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他们是人民的保护者,也是战友的守护神。”

这是《温柔的勇士》一书中,作者对勇士的定义。印春荣并未看过这本宗教色彩浓厚的书籍,但很多时候,他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个“勇士”的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