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批先行、定點幫扶,市場監管開啟山東戰“疫”新速度!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3月14日訊 (記者 張敏敏 劉淑紅 盧偉霞 孫小茹 胡高彤 饒勝望) 自疫情發生以來,山東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集中發力,全方位保障疫情物資供應企業生產審批、復工生產。

一企一臺賬,為企業量身定製幫扶措施

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濟南市委、市政府組織市直機關幹部下沉企業一線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齊魯金店是濟南市市場監管局王亞楠對接聯繫的企業。


在實地調研企業經營現狀,掌握第一手資料後,王亞楠多次與企業負責人一起交流分析當前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市場發展走向,並把這些問題逐一梳理,建立幫扶臺帳,直接對接到有關業務處,一企一策為企業量身定製幫扶措施。

為口罩產能不足犯愁的濟南翼菲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工業智能化企業,擁有53件專利和5項軟件著作權。濟南市市場監管局指導該公司質押知識產權,迅速從齊魯銀行貸款500萬元,研發出全自動一拖二平面口罩自動生產系統,單機每天可生產口罩16萬隻。該企業研發的KN95口罩自動化生產系統也處於定型階段,單機每天可生產口罩14.4萬隻。

近期,濟南市市場監管局按照濟南市委、市政府的統一要求,選派了105名黨員幹部下沉企業一線,服務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下沉服務企業320家,徵求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問題主要集中在資金短缺、招工困難、倉儲物流不暢等方面,已辦結29件,各方面的問題正在協調解決中,企業復工率達80%以上。

鼓勵企業增加防疫物資經營範圍


青島市市場監管局遠程評審用50小時為通標標準技術服務(青島)有限公司完成資質擴項,解決其CMA檢測資質認定難題,獲批成為青島首個具備口罩出廠檢測能力的CMA機構。

疫情發生以來,青島市市場監管局迅速出臺扶持企業發展16條措施,提出縮短經營異常名錄移出辦理時限、免收檢驗檢測費和標準諮詢費、延長認證認可證書有效期、鼓勵企業增加防疫物資經營範圍等具體舉措,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健康發展。

據悉,青島市場監管系統將進一步優化服務企業流程。對食品生產、餐飲、藥品經營、進口藥品、進口醫療機構製劑、工業產品生產、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等行政許可要求現場踏勘的,採取視頻連線、“一對一”核實等方式;對疫情防控、群眾生活資料供給保障企業,申請辦理經營異常名錄移出時限由5個工作日縮減為1個工作日。

企業新增或轉產洗手液、皂類、溼巾、紙巾、酒精等產品的,檢驗檢測費用全部免除,對全市重點交通場站用於體溫檢測的紅外測溫儀免費實施計量校準服務,對不具備部分檢測能力的藥品生產企業以及四種醫用手套生產企業,免費檢驗檢測。鼓勵企業增加涉及防疫物資的經營範圍,幫助防疫品生產企業在線辦理商品條碼相關業務,當日初審,當日上報國家中心審批。定向幫扶轉產防疫用品企業,統籌質量檢驗、標準化專家“一對一”指導幫扶。

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8天完成審批

“公司從成立到投產,期間我們經歷過廠房、資金、人手短缺等一系列困難,多虧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信我們企業一定能做好防疫物資生產,共同戰‘疫’!”2月9日,在舒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吳健民面對記者的採訪很是動情,在他眼裡這次能這麼快投產,與市場監管部門的大力幫助密不可分。

舒朗公司生產醫用防護服填補了煙臺市在此領域的空白。更為難得的是,這次審批的過程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審批速度。從2月10日企業送樣檢驗,到省藥監局審批,僅僅用了8天時間。劉文彬告訴記者,舒朗服裝作為知名的服裝生產企業,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供應鏈體系,具備迅速轉型成為醫用防護生產企業的條件。

醫用防護服的生產要求比普通民用防護服嚴格得多。由於舒朗沒有淨化車間,在提交申請的第二天,劉文彬和工作人員就趕到了位於開發區的煙臺業達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孵化中心,在現場考察後,認為該中心符合生產條件,經過協商,最終確定為舒朗科技公司的無菌醫用防護服生產車間。

解決了生產車間問題,接下來是材料審報。對於舒朗服裝公司來說,之前的管理體系和服裝設計,與醫用防護服完全不同。“我們在這方面審批上沒有任何經驗,也沒有任何相關技術人員瞭解政策和情況,只能求助於市場監管局。”煙臺舒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健民說。

疫情緊急,對於舒朗科技公司的現實情況,市市場監管局立刻派出專人,在企業蹲點,專門指導相關材料申報,並協調省藥監局相關專家,先後兩次到企業進行現場指導,按照醫療器械的監管要求,對企業的體系管理、各種記錄和車間日常消毒管理等全部進行詳細講解指導,確保所有條件能全部達標。

經過一系列的幫扶和改進,最終在2月16日晚上9點多,舒朗科技公司獲得無菌醫療器械生產許可,2月17日,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又在企業全程指導無菌醫用防護服申報技術資料,並於當天晚上9點由省藥監局審核通過。

制定堂食管理制度助推餐飲業恢復營業


“好久沒吃肉火燒了,聽說這個火燒鋪營業了,我就抓緊過來了。”在濰坊高新區沿街一家火燒店,顧客排隊購買火燒的景象又重回眼前。與以往顧客熙熙攘攘的景象不同,目前排隊現象還並不多見,且人與人之間間隔很大,市民也都佩戴了口罩。

而在谷德廣場,部分餐飲店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基礎上,已經開始恢復堂食服務。記者在一家餐飲店看到,店內員工正在對餐桌、餐椅進行消毒,廚房內正有序準備午餐所需食材。

針對餐飲商鋪實際,濰坊市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專門制定了堂食管理制度。要求餐桌之間距離不小於1米,每桌顧客用餐後立即對桌椅進行消毒,消毒完畢再安排下一批顧客就餐。

“綠色通道”加速防疫物資生產

疫情防控啟動後,口罩等防疫物資成了市場上的“緊俏貨”。為儘快解決濟寧市醫用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緊缺的問題,濟寧市市場監管局從挖掘本地企業潛力入手,開闢綠色通道,全力提高產能,積極協助濟寧健達、山東九爾、山東瑞通、山東創新、山東欣萊等10家企業開通3個種類(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新冠病毒IgM/IgG 抗體檢測試劑盒)20個產品的應急審批通道11次,其中13個產品為首次註冊。同時,為16家企業檢定計量器具56件,減免費用1.6萬元,降低了特殊時期企業經營成本。

疫情期間,對需要省級以上註冊審批的藥品、醫療器械等生產企業,濟寧市市場監管局幫助企業對上溝通協調申請應急審批通道,專人靠上指導,點對點服務,從生產許可到產品註冊備案,靠上幫辦,全程服務。對需要市級及以下許可審批備案的防疫類物資生產經營企業,積極對接行政審批局通過綠色通道辦理,確保企業第一時間開工生產。同時,持續對藥品、醫療器械等疫情防控用品重點生產企業實行駐廠監督指導服務,對企業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進行重點監管,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證產品質量符合安全標準。

“軍需”科長跑出物資供應菏澤速度


面對春節放假、原料不足、企業停工,菏澤市醫用防護口罩日產能力不足3萬隻、隔離衣不足2000件、防護服0產能,菏澤市市場監管局醫療器械監管科科長李英焦急萬分。

“一線救護人員沒有防護服、沒有隔離衣,老百姓沒有防護口罩拿什麼防疫抗疫?為所有企業開闢綠色通道,讓具有生產資質的企業加速擴產,讓具備潛質的企業儘快轉產,我們全時審批,一切保障應急”。李英邊收集企業基本信息,邊向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報告應對方案。當日拿到了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批覆,在疫情防護物資供應上跑出了“菏澤速度”。

1月25日,菏澤第一家口罩生產企業復產,當日形成2萬隻口罩產能;1月26日,連夜指導第二家企業獲得了醫用防護服、額溫槍的生產資質;1月27日至2月29日,幫扶16家口罩生產企業進入省藥監局應急審批通道;2月7日至3月10日,完成了39家生產企業隔離衣、醫用隔離鞋套等共91個防護用醫療器械產品的備案,並跟蹤服務,指導企業迅速投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