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一個30歲左右的男人,沒有一技之長,工作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上個月在工廠,這個月送快遞,下個月跑外賣......昨天嫌工廠工資低,今天說快遞工作累,明天怕外賣危險大,不是在找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一年上頭不務正業。更不靠譜的是,他對網購有迷之愛戀,經常以網絡借貸的方式提前消費,喜歡買買買,買衣服,買鞋子,買很多根本用不上的東西,要存錢錢沒有,要還債債一堆.....你身邊有這樣尷尬的年輕人嗎?

我不能斷定這樣的人有很多,很不湊巧,我周圍就有這樣的人,而且我還親自幫他還完五萬元外債。對於這個人,這件事,箇中緣由這裡就不展開了,我只是非常好奇:一個而立之年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學一門技術或手藝來謀生?為什麼不能吃苦耐勞堅持做一份工作直到贊到錢?為什麼會用不自控的方式來填補網絡購物的慾望溝壑?

我從來都有信心標榜自己是“有上進心的人”,在我看來,上面這些行為都是“朽木不可雕,爛泥不上牆”的代表。在這些不可理喻的行為背後,居然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科學理論。《稀缺》這本書,用行為經濟學的的理論解釋,打開了我的認知之門。

文中提到兩個非常常見的生活現象:1、窮人為什麼一直貧窮?2、忙碌的人為什麼永遠沒有時間?安靜下來認真思考這兩個問題,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都陷入的這樣的生活怪圈:金錢問題永遠糾纏著窮人,而時間問題則會永遠煩惱擾著忙碌之人;窮人必須面對持續存在的金錢顧慮,而忙碌之人則必須要面對持續存在的時間顧慮。

作者納森和莎菲爾經過長時間的社會案例研究積累,給出了一種科學的解釋,理由是“稀缺”。什麼是稀缺?稀缺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稀缺是一種感覺,是一個心理問題,而不是資源問題。真正可怕的不是資源的稀缺,而是俘獲我們大腦的稀缺心態。稀缺造成的後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會擁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悅,而是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會強行侵入我們的思想之中。

稀缺會引起帶寬負擔。帶寬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兩種能力,分別為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稀缺會降低所有這些帶寬的容量,致使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減弱我們的執行控制力。

稀缺不僅僅會令我們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資源,而且還會讓我們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無措,稀缺會使人變笨變得更加衝動,我們不得不將流體智力和執行控制力被減弱的情況下,依靠更為有限的腦力去勉強度日,生活,就這樣變得舉步維艱起來。簡而言之,稀缺會降低人的智商。窮人之所以一直貧窮,不主要是因為缺乏教育和資源,而是因為缺乏資源這件事情,從小就佔據他們生活中的大部分精力和時間,以至於沒有多餘的想法和能力來接受教育和改變自己,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影響個人的終生和家族的三代。

稀缺會引起管窺負擔。管窺是指專注於某一事物,就意味著我們會忽略其他事物。

稀缺會俘獲我們的注意力,並帶來一點點好處,我們能夠在應對迫切需求時做得更好,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損失更大,我們會忽視其他需要關注的事項,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就變得不那麼有成效。

天底下只有四種事:重要且急迫的,不重要且不急迫的,不重要但急迫的,重要但不急迫的。稀缺導致我們有了管窺之見,讓我們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大會在前兩者上犯錯誤,但經常會在後兩者上犯錯誤:被急迫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佔去有限的注意力“帶寬”,而忽視了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對於忙碌的人,時間不夠用,是因為一直在做重要但不急迫事情的“救火隊員”,等重要的時間變得緊急了才發現時間不夠,如此往復,週而復始......

講的這裡,我不免心生慚愧!從2010大學畢業至今,前5年我在貧窮中度過,一度找不到方向和出路,整日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近5年在忙碌中度過,忙得日不能食,忙得夜不安寐,只顧低頭走路,忘了抬頭看天,回過神來,非常遺憾地錯過了一波政策紅利(房價翻倍)和產業風口(頭條抖音),而這5年的積累並不能如願地令自己感到引以自豪......貧窮和忙碌並不是簡單的因為缺少金錢和時間,而是一種心態和能力的匱乏。我現在終於明白上面年輕人的種種不可描述之操作,而相對於之前故事裡的年輕人,我的尷尬處境有過之而無不及,何況我的年歲還大了幾歲!好在還不算老,現在改變還有機會,對於陷入貧窮和忙碌的我們而言,應該如何應對?

把東西放行李箱,是對這種稀缺資源管理問題的最好比喻。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時箱要在裡面裝上工作休閒和與家人共度的時光,我們也都有一個金錢箱,要在裡面裝上住房服飾和其他所有支出。資源的稀缺和富足會改變我們裝箱的方式,如果我們裝箱的大小是固定的,如果箱子裡沒有多餘的空間,也即如果沒有餘閒存在,我們在裝箱時就不得不進行權衡,可見稀缺的本質就是沒有餘閒。

所以,解決稀缺問題的根本辦法是留有餘閒,無論是金錢上,還是時間上,保證一定量的多餘,非常必要。當我們陷入貧窮和忙碌的惡性循環時,我們要想辦法借用資源,或金錢,或時間,暫時阻斷循環鏈條上的某個環節,讓自己跳出惡性的圈圈,給自己留出回看過往,反省當下,守望未來,著手改變的空間,大概率會有新的轉機。

突然之間,醍醐灌頂!我發現在開頭故事裡借給年輕人償還惡性貸款的的五萬元,居然有如此重大的理論依據和實際意義,如果對方願意改頭換面,重新來過的話。如此看來,我也非常渴望“借用”到解決忙碌現狀的時間上“五萬元”,來告別這五年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低效率的重複。

2020年可能是過去十年最難的一年,但未必是未來十年最壞的一年。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不破不立,未來可期!為了避免重複陷入貧窮和忙碌的稀缺陷阱,何不讓改變在當下發生?

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