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真实的你吗?看完彻底通透了

你“眼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隔了十层滤镜。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

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1、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人活着,应该为真实的自己而活。

但大部分人都会一脸懵:什么是真实的自己?

在现在崇尚活出自我的时代,很多人都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不需要为什么而活,更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有什么意义。

你了解真实的你吗?看完彻底通透了

著名心理学家温尼克科特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分别提出“真实自体”“虚假自体”两个概念;

“真实自体“可以理解为:“我”就是那个人,能够自发地表达和呈现自己的真实状态,表里如一;

“虚假自体”:就像是戴着一个“真皮面具”,虽看起来与正常人一样,但却感觉不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而“虚假自体”,是我们大部分人生活的常态:“伪热情”、“伪理想”、“伪感受”、“伪自我”

我们在意外界评价以及别人的看法,任何决定都在服从外在评价与遵从自己内心之间摇摆不定;

我们会根据社会不同角色戴不同的面具

长期以往,真实的内心被吞噬,但可怕的是我们并不自知,会把假的当成真的,最终彻底迷失...

最真实的自己测评:发现你都不了解的自己

你了解真实的你吗?看完彻底通透了

2、当“虚假自体”占据越来越多,努力绝大多数是为了顺从他人时;

我们就真的很难有自我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了。

你了解真实的你吗?看完彻底通透了

美国作家与文学评论家威廉·德莱赛维茨在斯坦福大学开学典礼上发表过一篇演讲:

“你来带斯坦福这样的名牌大学是因为聪明的孩子都这样。

你考入医学院是因为它地位高,人人都羡慕;

你选择心脏病学是因为待遇好,能让你父母感到骄傲,也让朋友羡慕。

也许你可能确实想当心脏病专家。

十岁就梦想成为医生,即使你根本不知道医生意味着什么。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要么因为你是随大流,要么是因为你早就选定了这条路;

20年后某天你醒来你可能会纳闷:你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原来,那个活泼能干的19岁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只想一件事的40岁中年人。”

对啊,我们究竟是如何从那个活泼能干的年轻人变成只想一件事情的40岁中年人?

我特别要好的一个女朋友,是公立高中语文老师,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份好的工作。

高薪、有地位、铁饭碗,她也一直在众人的羡慕声中,一位稳定的职业就是最好的。

但这几年,她发现自己越来越累,她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她认为这份工作很呆板无趣;

她知道自己不开心,但她却纠结于是否应该放弃这份安稳,毕竟家里人都很反对的;

但她又害怕改变,她说“如果不做老师又能干嘛”,所以她一直困于现状。

你了解真实的你吗?看完彻底通透了

她的这种困扰,其实是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

我们不敢偏离轨道,不敢轻易离开已经走了那么久的路。

我们从没有认真听过内心的想法,或是听想法之前,就已经为自己做出了那些所谓的重要的决定;

我们以为是真实自我的决定,其实是屈从于传统、责任或明显的压力,顺从于社会、随大流;

虽然我们看起来让父母安心,被社会认可,但自己内心着实却很空,没有激情,没有方向。

或许,是该停下来问问自己:

“我是一个能活出自己生命力的人呢?还是一个总在考虑主流价值观、家人的话、习惯了的习俗而关上自己生命力的人呢?”

你了解真实的你吗?看完彻底通透了

如今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人还习惯用评判的方式,给我们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评判;

甚至只是一句一两次表现,就给我们做出一个“职业身份“认同。

比如:“他很失败”、“她不适合做销售”、“他肯定做不好这个工作”。

被“虚假自体”左右的我们,就会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或者真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原本,因为热情的引领,我们有机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在这个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天赋与热情;

可如今却因为外在的评判而决定放弃,于是最终失去了成为真实自我的机会。

你了解真实的你吗?看完彻底通透了

所以,别再总叹息,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还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停下来,问问自己是否对「自己」有什么误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