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杂谈:网约车雨天狠抬价格不是“共享经济思维”

近几日北京连降大雨,恶劣天气导致市民出行不便。网约车趁机抬高价格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一些网约车乘客发现,这几天在滴滴、优步、神州等网约车平台叫车,平均加价2倍左右,个别达到4倍以上。平时10元的路程竟要花50多元才能到达;而50多元的路程则摇身变成了200多元车费。

暴雨天涨价4倍的根据是什么呢?一些专车平台对于暴雨天气叫车涨价的原因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这是一种动态调价机制,在乘客打车时,周围的车辆越少,自己的乘车路线越“冷门”,那么溢价就相对较高。专车动态加价只是为了缓解供需矛盾,暴雨天气打车的乘客太多了,而专车的数量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在众多等待叫车的乘客中谁付的价格高,谁就能越先坐上专车。而不愿意出相应价格的乘客,也可以根据专车平台相应的信息去选择乘坐其他的交通工具。

这种解释乍一听很是合理,但是却不能解释所有的疑问。虽然说专车平台的动态调价机制 ,是一种应对日常出行高峰时段的供需调控工具,但是也应该设置上线,限定加价的幅度。不能任由所谓的市场决定价格。也应该考虑乘客的利益。

其实很多乘客对于在暴雨天儿网络约车平台涨价的行为表示理解。因为雨天行车缓慢,可能要耗费更多的燃油,而这种天气下,专车司机驾驶时所面临的风险也和平时不一样,适当的加价确实是合理的。但是涨价四倍多的行为确实让人很难理解,很多乘客表示因为着急赶路,周围又没有其他公共交通,所以即使网约车价格贵的离谱也没办法,只能接受。这也充分的说明了所谓的动态调价机制是不合理的,特别是遇到这种极端天气的时候,相应平台更应该体现出网约车的本质“共享”这个理念,而不是借势狠赚一笔。

毕竟网络约车平台最初的发展理念是打着“共享经济”的名义,给老百姓提供便捷舒适的服务。然而为了谋取更多的眼前利益而过度的漫天加价,却与“共享”二字背道而驰、渐行渐远了。(刘唯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