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需優化,職場發展的底層邏輯:問題驅動大於目標驅動


“目標管理”需優化,職場發展的底層邏輯:問題驅動大於目標驅動

字數 ▍1800字,閱讀約4分鐘

01 目標管理的“先天缺陷”

戰“疫”與復工中,2020年的1/4馬上過去了,你的Q2(第二季度)工作目標定好了嗎?職場人十分習慣於目標,凡事都會設定目標,公司的治理也是如此,目標管理、KPI、OKR,其實談的全部都是目標。

當你圍繞目標,設計執行方案的時候,往往都是完美的,也沒人會把目標設計成不能完成的,否則,我們就會換一個認為可以實現的目標。

那麼,這裡的問題就來了,世間的任何事,尤其是商業、市場千變萬化,網絡時代的競爭幾乎是全體競爭者在一個平臺上,鉅變此刻就在發生,任何目標驅動的計劃制定出來,已經不合時宜,已經就是錯誤的。

人性的弱點之一,是自然的完美欲。制定一個執行計劃,本身一定認為它是完美的,至少是階段性完美的,會堅決按照計劃去執行。

而在公司治理上,更是強調執行力,當然要求團隊按照既定計劃奮力執行,且是不容懷疑地堅定執行,逢山開路、遇水疊橋地執行。甚至很多公司,有這樣的執行文化——不要管對錯,先幹到底就知道對錯。

結果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實現目標,把實現目標過程中的問題,全部都當做應當克服的困難,都給克服掉了。其實,這個過程中的問題,反而是事物在給你指明正確的做事方向,是上蒼給你修訂過程的方法,甚至是修訂你或是不切實際或是願望過低的目標。

最終的方向、理想是不變的,就是華為等大廠常講的“方向大致正確”,在這個理想之下,各個階段的目標其實全部都是過程,都是可以修訂的。否則,你達到的是階段的目標,很有可能和你的最終理想是背道而馳的。

IBM股東的理想,是成為一家持續發展的賺錢的公司,開始的目標是賣稱,後來生產電腦,賣電腦,目標為理想服務,當環境發生變化,就要及時修訂目標。

環境、事物發生變化,不是有某個人來告訴你,環境要變了,而是通過問題告訴你,事情已經發生變化。

問題驅動是職場人自我管理的核心,問題驅動的公司治理,是走向最終成功的關鍵。目標驅動的計劃,只是想的部分,而問題驅動才是做的部分。

目標驅動的陷阱在於,錯把目標作為理想,在戰略上不知不覺走錯方向,與最終的目的相背離。計劃與方案,只是設想與預案,忽略了事情的複雜性,從而喪失了臨陣變化的能力與機制。

大多數方案制定者,都比較少地制定備選方案,即使有也不會太認真。當出現較大的意外變動,不但達不到目標,還很容易毀掉公司本身。

“目標管理”需優化,職場發展的底層邏輯:問題驅動大於目標驅動

為實現目標而實現目標,太容易跑偏



02 “問題”是個好東西

既然如此,人們為什麼還喜歡目標驅動呢?還是因為人性本身的弱點,目標驅動看上去很美,過程簡單流暢,彷彿實現了一樣;會讓人們忽略執行過程中的難度,讓事情看起來很簡單

人類的本性就是趨樂避苦的,制定這樣的方案很容易,更多的都是設想出來的。執行這樣的方案,也很容易體現業績,完成KPI 指標。

問題驅動是和目標驅動的方法相反的,目標和目標驅動的計劃、方案等,只是個設想而已,它的價值在於,是供問題驅動來“攻擊”的。同時,即便是被攻擊過的傷痕累累的計劃、方案,在執行中也只是個參考。

問題驅動的做事方法,本質是弄清楚事物本身,按照事物的實際規則去把事情做好。很多人一看到“問題”兩個字就頭大,這是對問題存在認知上的誤區,問題並不是真的困難,問題是實現目標過程中的“座標”——恰恰是彌足珍貴的,是實現目標的真正方案。



檢驗是否為問題驅動,有兩個重要的標準。一是將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全部都暴露出來,是發現問題,激發出各種問題,而不是躲避問題,不是掩蓋問題。

不一定此刻就有解決的方案,但那正是我們前行的目的。人們不太喜歡這一點,人們往往喜歡確定性的東西,寧可編制一個假象的,這就是人們願意做目標驅動的原因。

二是建立執行過程中迅速的問題反饋與解決機制,而不是歸咎責任。所以,真正稀缺的人才,是在前行的路上既會幹活又會看路的人。

“目標管理”需優化,職場發展的底層邏輯:問題驅動大於目標驅動

問題是個好東西,是實現目標的“座標”


03 職場超人,動靜結合兩步走

首先,對問題有個正確的認識。問題是個好東西,越多的問題,越使我們接近事情的本身,才會離成功越近。

對找到問題的人應該給予獎勵,人們常說,知道問題是什麼就已經解決一半問題了,所以,對發現問題的人為什麼不獎勵呢?我們以往是懲戒問題,進而大家不敢講問題。

其次,隨時分享問題清單,隨時修訂工作方法,這就是做運營。運營是預判問題,發現問題的積極解決措施,人為地去幹預項目的執行過程。小階段的覆盤與優化,主要是修訂方案、計劃;大階段的覆盤與優化,主要是修訂目標。

目標驅動是一種靜態的做事方法,問題驅動是一種動態的做事方法。在一日豈止千里的數據時代,動態的做事方法都未必能夠跟得上發展的潮頭,單純的靜態方法無異於自殺了。

“目標管理”需優化,職場發展的底層邏輯:問題驅動大於目標驅動

動靜結合,成為職場超人



歡迎關注趙貓貓砸職場,專注管理領域。品財經故事,學硬核管理,咱們下期再會。

“目標管理”需優化,職場發展的底層邏輯:問題驅動大於目標驅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