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2000億美元原料藥供應鏈風起


疫情的上半場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有人嘲諷有人援助,疫情的下半場,世界在焦頭爛額之際依然關注著中國。從防疫角度,中國的疫情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中國抗疫經驗對各國或有借鑑之處。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正在日益加深。此前有謠言說“無法從中國進口原材料”,於是日本人搶光了貨架上的廁紙。

事實上,世界範圍內供應鏈的任何一個環節斷掉,或都會讓一大批企業倒下。中國作為名副其實的原料藥生產大國,在國際市場舉足輕重,2018年,我國原料藥共出口到187個國家和地區。疫情之下原料藥企長達月餘的停工,像蝴蝶效應一般鋪展開來,引發了全球製藥行業上游供應鏈緊張、斷裂等擔憂。

作為製藥行業的上游環節,原料藥行業的發展與製藥行業的發展密不可分,隨著全球醫藥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藥品市場規模的擴張將直接帶動全球化學原料藥規模逐年上升。隨著中國藥審政策逐步與國際接軌,加上民族企業逐步走向全球,中國藥企有望在國際原料藥市場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蝴蝶效應:2000億美元原料藥供應鏈風起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中國境內蔓延,期間主要原料藥生產廠家復產復工推遲,物流運輸中斷,下游庫存無法補充,訂單交付緊張。隨著疫情的發展,中國原料藥產業鏈威力開始浮現。

作為我國醫藥工業的支柱,2019年我國化學藥品原料藥產量達252.3萬噸,每年產量穩定在250萬噸左右。《巴倫週刊》近期援引擁有多家原料藥工廠的賽諾菲首席執行官稱,

全球有60%的原料藥都是中國生產的,因此很多跨國製藥巨頭都非常依賴來自中國工廠的原料藥,隨著中國疫情的爆發,中國經濟也遭遇疫情的干擾,這很可能會導致原料藥供應問題。美國FDA顧問也曾表示:“在原料藥供應鏈上,如果中國出現問題,這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

蝴蝶效應:2000億美元原料藥供應鏈風起

疫情全球蔓延,影響印度、中國、美國、日本等主要原料藥供給國,進入3月後,中國的疫情形勢繼續逐步好轉,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有所減輕,全國復產復工範圍繼續擴大。不過在中國疫情形勢好轉的同時,中國以外地區的感染人數卻繼續呈上升趨勢。這一形勢增加了中國面臨的疫情輸入性風險,導致人員流動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一些醫藥行業廠商因用工短缺而無法全面復工。而這也令對中國原料藥和醫護用品存在很大依賴的美國在也出現了藥物“告急”。

2月27日,FDA報告了第一起因疫情引起的藥品短缺事件,Bernstein分析師羅尼·蓋爾表示,目前有關藥品短缺的案例只有一個,但美國仿製藥的“現貨短缺”現象可能會在今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初出現。

FDA前負責人ScottGottlieb在2月底參加有關美國對流行病防控措施的國會聽證會時說,美國不僅依賴中國原料藥,而且還依賴中國製造生產原料藥的化學原料。2018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原料藥42.67億美元,同比增長8.87%。其中,維生素類、心血管類、氨基酸類、抗腫瘤類、抗感染類、激素類等品類佔據主要出口地位,96.6%的抗生素都是從中國進口

。可以說,中國原料藥掌握“美國藥企命門”。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原料藥很多出自湖北。據瞭解,僅在湖北就有44家獲得FDA或其歐盟標準認可的製藥廠在為歐美提供產品原料。

隨著近期美國陸續宣佈對進口中國的口罩、手套、洗手液等防疫物質豁免關稅,如今又宣佈不對部分從中國進口的醫藥品加徵關稅。疫情爆發令美國意識到,需謹防在其關鍵經濟領域的供應鏈脆弱性及對中國供應的依賴,為此,特朗普要求購買美國貨以降低對華產品的依賴。但短期內無疑很難實現。

新冠疫情正在對美國健康醫療體系造成衝擊,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處當地時間週四宣佈,不對部分從中國進口的醫藥品加徵關稅。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處已將洗手液、醫用手套等進口產品移出徵稅清單。

在FDA報告美國出現藥品短缺事件之際,3月3日,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對供應鏈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印度決定限制限制包括撲熱息痛、替硝唑、紅黴素、克林黴素在內的26種原料及其製劑的出口,以保障本國供應。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仿製藥出口國,

印度去年一共出口了190億美元藥品,佔全球出口總量的近五分之一。2018年,美國接近35%的藥品進口來自印度。

而現今印度已成為對中國原料藥進口依賴度最高的國家,自2014年以來,印度從中國進口的佔比逐漸增加至70%。2019年,印度進口了價值39億美元的原料藥,同比增長10.5%。印度排名前十的製藥公司中,有七家均十分依賴中國的原料藥,據悉,印度許多關鍵抗生素類原料藥品種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程度甚至接近100%。

此前,印度製藥聯盟(IPA)秘書長賈因表示,由於中國原料供應中斷,大型藥企僅能維持2到3個月,小企業只能堅持30到40天。

據悉,印度藥品生產商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採購的原料藥或活性藥物成分,主要包括抗生素類藥物,其中至關重要的是青黴素G(Pencillin G,以及基於該成分的其他產品如阿莫西林和氨苄青黴素)、四環素和維生素C、D等。所有這些藥物成分均基於使用以發酵為基礎的製造過程,中國在這一領域已佔據全球主導地位。

印度雖然近年來大力扶持“印度製造”,眾多醫藥企業也紛紛向上遊發展,原料藥和中間體產量有所增加,但數據表明,印度短時間內對我國原料藥的依賴無法擺脫。

此外,為了平衡歐洲對於源自亞洲地區原料藥的嚴重依賴,近日總部位於法國的生物製藥巨頭公司賽諾菲宣佈,計劃將賽諾菲分佈在歐洲各地的6個原料藥生產基地結合起來,在歐洲成立一家新的、獨立的原料藥公司。

隨著疫情的發展,各國醫療物資等陸續告急,目前很多國家的相關醫療防護用品都紛紛告急,像印度、韓國、德國、俄羅斯和馬來西亞等多國更是早已宣佈禁止口罩出口。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目前可能也已經成為全球唯一一個還能持續對外供應醫療物資的國家了,面對全球“抗疫”行動,中國原料藥的地位將更加凸顯。有人分析,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與抗病毒藥物、免疫增強藥物等相關領域藥物大概率都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目前新冠疫情已經發展至第二階段,海外疫情現進一步蔓延,全球原料藥供應鏈產業均受到一定影響,國內由於政府措施得力疫情得到控制,主要原料藥生產地如浙江、山東、江蘇、河北等省份新增確診人數已多日清零,原料藥企業均開始有序復工復產,物流體系逐步恢復,客戶訂單得以保障,中國原料藥產業鏈重要性與日俱增。

接力:4000億原料藥市場持續發力

20世紀90年代以前,歐洲和美國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藥生產區,生產規模大,技術水平先進。美國聚集了眾多跨國大型藥企。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環保、成本等方面的原因,歐洲和美國的原料藥產能逐步降低,多數仿製藥公司都沒有自己的原料藥生產車間,主要依賴進口。

隨著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特色原料藥廠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工藝水平,投資改善生產設備形成專業化生產線,特色原料藥市場現有格局也將逐漸發生改變,亞洲的新興國家在原料藥行業的競爭地位不斷增強。全球原料藥產業逐步向亞洲國家轉移。

雖然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有所放緩,但作為非週期性行業,全球醫藥行業增速仍然高於全球GDP增速。做為製藥行業的上游環節,原料藥行業的發展與製藥行業的發展密不可分。據預計,未來幾年全球對原料藥的需求將保持增長,到 2024 年將上升到 2367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6.1%。

蝴蝶效應:2000億美元原料藥供應鏈風起

我國擁有1500種原料藥,佔全球原料藥生產種類的75%。從產值上看,2018 年全球原料藥市場規模 1657 億美元,我國原料藥市場總值佔到全球的總規模的一半左右。尤其是發酵類藥物產品的產能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現在全球60%以上的原料藥在中國生產。從市場增速來看,國內原料藥市場的平均增長維持在8.4%以上,遠高於全球原料藥市場的4%-5%增長。

從2011-2018我國化學原料藥企業整體的經營數據可以看出,隨著環保趨嚴以及供給側改革的影響下,自2015年開始由於原料藥產品的緊缺導致價格不斷上漲,也帶動了原料藥企業業績高速增長。

據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數據,2018年,我國以原料藥生產為主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843.3億元,同比增長10.4%;出口交貨值680.6億元,同比增長9.8%。

最近幾年,我國原料藥企業已經逐步完成了向特色原料藥的產品結構調整,一些實力強勁的企業更是進行了CMO一站式服務的佈局,這也意味著我國在原料藥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原料藥的問題在於資源的緊缺性,據有關專家表示,我國的成品藥有1500種原料藥,其中50種原料藥只有一家企業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44種原料藥只有兩家企業可以生產,40種原料藥只有三家企業可以生產。10%的原料藥只能由個位數的企業生產,原料藥生產掌握在少數企業的手中。

據西南醫藥,國內擁有 29 家原料藥、中間體公司,約 4000 億市值,佔醫藥板塊市值比例約0.8%。縱觀2019年業績預告,該年度普遍盈利的行業當屬化學原料藥,也是唯一一個未有虧損上市企業的行業,淨利潤增幅中間值在31%~46%,而被普遍看好的生物製品和醫療器械的中間值不過20%~30%。

資本市場表現也頗為出色,同花順的化學原料藥指數從2019年初的906.6點漲至年末的1391.36點,累計漲幅53.47%,遠高於醫療器械指數的31.81%,以及生物製品指數的28%。

具體到企業,司太立(603520)是2019年化學原料藥增幅最大的企業,該公司預計2019年實現淨利潤1.7億元至2.1億元,增長幅度為81.48%至124.18%。海普瑞(002399)則是唯一一家年利潤超過10億元的原料藥企,也是全球肝素原料藥的絕對龍頭企業,全球市場份額佔40%,預計2019年實現淨利潤9.5億元至11.3億元,增長幅度為54.17%至83.38%。但從出口角度看,美諾華(603538)、凱萊英(002821)、藥石科技(300725)出口比例較高。

另外,石藥集團(01093)在抗生素、維生素等細分領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維生素B12、阿莫西林等藥品的出口也在國內位居前列。普洛藥業(000739)目前原料藥規模化生產品種70餘個,銷售過億品種有11個,羥酸、D-乙酯等品種佔全球市場重要份額。聯邦制藥(03933)是我國大型青黴素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商。浙江醫藥(600216)是我國大型和品種全的維生素類原料藥企業,出口的還包括抗耐藥抗生素、抗瘧疾類等醫藥原料藥。新華製藥(000756)是亞洲大型解熱鎮痛類藥物生產與出口基地。

醫藥帶量採購政策,大幅壓低藥品價格,最終結果都是企業以較低價格來換取競爭機會,行業競爭也從銷售端轉移至研發生產端。要想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必須將競爭力聚焦於成本端,而原料藥是生產成本的核心。

國泰基金明星基金經理程洲表示,強烈看好中國原料藥企業的發展前景。未來中國原料藥產業鏈將進一步發力。在鞏固原料藥全球產業地位同時,原料藥企業也持續尋找產業的增量空間。由於大宗原料藥品種已普遍產能過剩,未來原料藥產業機會更多來自特色原料藥品種的增加、規範市場的開拓以及向CMO及下游製劑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