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自觉,才算是检察自觉?

细心的人们发现,在检察机关的语境里,又多了一个词,那就是检察自觉。

高检院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都要增强或者做到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

鲜哥以为,对已经走进新时代的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而言,检察自觉的提出,太及时,太重要,太有必要了。

有时候,越是天天挂在嘴边上的词,越难解释得清楚。

前些天,一位同事问鲜哥,说怎么样才能做到坚持,鲜哥一下子无言以对,是啊,怎么才算是坚持?

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把坚持表述出来,真的很难。

再比如自觉。这个词可是从小听到老、说得老的一个词。

在家里,父母兄姐教育我们要自觉。在学校,老师天天大家要自觉点。在单位,是个领导都要说自觉。到了社会,到处都是自觉的提示,尤其是要自觉排队。我们也不由自主地用自觉教育规劝要求人家。

但是,要说什么是自觉,一下子语塞,真的说不出来。

直到看到了梁晓声的那段名言,一下子就记住了,因为他道出了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他说的正是鲜哥想说但是说不出来的。

因此,一说到自觉,鲜哥马上想到了文化,马上想到了梁晓声的那段经典的表述。

他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原来,自觉是文化的范畴,处在文化的层面。

一个人有知识有学历有学问有能力,不一定有文化。穿着文化衫也不一定是文化人。

因此,这个社会上,有知识的人多,有文化的却不多。

梁晓声提出的文化标准是相当高的,一个人做到其中一个就很难了,更何况修养情怀自觉知止同理心同时具备,这太难了。

尤其是他对自觉的理解,“无需提醒”四个字如雷贯耳、醍醐灌顶,一下子惊醒梦中人。

也就是说,任何事情,任何工作,无需提醒,就已经去做了,而且还做得很好,这得是什么境界什么水平?

一个人这样了,一群人这样了,所有人这样了,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什么样的目标都能实现。

自觉就得多出力多干活。然而,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人鲜有克终。有的人一开始还很自觉,渐渐地就不自觉了。

想要人们自觉,难啊。

正因为都不自觉,于是从上到下,层层开会,层层检查,层层督促,各种各样的招都使出来,人们就是拨一拨转一转身、推一推动一动腿、喊一喊吭一吭声,拽一拽抬一抬腚,拉一拉迈一迈脚。

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他们不动、不想动、不愿动、不自觉,任你百般提醒,我自岿然不动。

还得回到检察自觉上来。

套用梁晓声的那句话,检察自觉,就是无需提醒地干好检察工作。

亦即,不管哪个岗位上的检察人员,都无需提醒地履行法定职权、做好本职工作。

诚如是,新时代检察事业的发展,不可估量。

实事求是地讲,现在看,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离检察自觉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弥补这个距离,需要做坚持不懈地做大量的工作,就像德国人提出的国家建设需要经历警察国、法治国、文明国三个阶段一样,检察自觉的养成是一项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系统工程。

在树立科学合理、客观理性良好导向和氛围的同时,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力量内化检察人员的行为,让他们增强职业尊荣感和自豪感,激发内生动力,渐渐做到知行合一,形成无需提醒的检察自觉。

春光烂漫,规划正好,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多自觉,才算是检察自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