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报》俱往矣!你们的故事,我们的青春!


《球报》独家报道:

1988年9月27日,《美报.球刊》(以下统称《球报》)在辽沈大地应运而生, 因为辽足节节走高的成绩,辽沈大地的球迷迫切需要一份属于自己的专业体育 报纸,来全方位报道辽足的近况、报道中国体育的成长。

因为辽宁足球队已然称霸中国足坛,辽宁日报社的相关报道成为全国球迷争相 阅读的对象。

《球报》俱往矣!你们的故事,我们的青春!


时任辽宁日报总编室编辑杨庭彬作为辽足的跟队记者曾经独家发布了1984年辽足重 组的消息,成为圈内报道辽足消息的权威人士;时年30岁的记者徐宵杨同样是 辽足的跟队记者,是最熟悉辽足队伍情况的媒体人。彼时两人跟随辽足去往客 场观赛时,往往也是其他媒体的采访对象。

那时广州的《足球报》、天津的《球迷报》相继创刊,报刊已经发售,就迅速 为球迷所抢购一空,几人聚在一起轮流阅读。此情此景都被杨庭彬与徐宵杨看 在眼中,由此也产生了创办《球报》的想法。几经周折之后,借用《美报》的 刊号以副刊的形式让《球报》(当时称《美报.球刊》)得以诞生。当时辽宁 日报社把这份报纸当做了试验田,在一分钱不投入的情况下,看看杨庭彬和徐 宵杨能不能把这份报纸办下去。

《球报》俱往矣!你们的故事,我们的青春!

原《球报》办公楼

《美报.球刊》诞生后就立刻将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拢于麾下,并且确立了“ 烈酒冲烟”的辛辣风格。辽大才子王柏荃成为《球报》的首位辽足跟队记者, 跟随着辽足称霸亚俱杯,他的一篇篇激扬青春的文章传遍大江南北。1989年《 球报》就创造净利润3万元。

此后辽足在1993年的七运会上实现全满贯,《球报》的影响力再次提升。1994 年中国职业联赛大幕开启,往昔如日中天的辽足仅仅两个赛季后轰然倒地降入 甲B,《球报》推出了一系列入木三分的的评述和解密文章,将辽足降级的台 前幕后一一呈现。张锦桥、浦家齐、张晓敏、胡欣、白立辉、张亮、金桥等众 多辽足的跟队记者都成为知名体育记者。

《球报》俱往矣!你们的故事,我们的青春!

《球报》十周年全家福

1998年和1999年“辽小虎”横空出世,《球报》的相关报道再次受到热捧。 2001年“八千足记聚沈城”,以“交真心朋友、写仗义文章”为口号《球报》 作为东道主为全国的足球媒体同行做了周到的接待,《球报》也跻身到全国三 大体育报刊的行列。

《球报》俱往矣!你们的故事,我们的青春!


时光荏苒,《球报》依然顽强生存,但原先的亲密战友却已奔走四方。但本次 辽足“病危”之际,《球报》再次将往昔的跟队记者们聚集起来。由他们再次 执笔共同讲述辽足的故事,为广大球迷奉献出《球报》珍藏版特刊。

《辽宁足球队是怎么来的?--辽宁宏运队是怎么没的?》

敬请关注......

《球报》记者组联合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