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禁飛、TikTok 禁裝,視野之外的“華為”們如何出海?

中興、華為遭受“特殊對待”的短短兩年時間裡,美國政府對中國 IT 科技領域的打擊範圍不斷擴大,除了在出口軟硬件上進行了各種限制,還利用簽證等手段對各類科技、學術會議上參會的中方人員加以刁難。如今,又有一批中國企業成為了美國政府的新目標,中國企業的海外發展再次受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打擊。

大疆、達闥、抖音美國發展受阻

2020 年 3 月,達闥科技、TikTok(抖音海外版)、大疆接連受到美國方面的政策和禁令影響,這幾起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於中國出海企業狀況的關注。

近日,外媒消息指出:美國政府擬發佈一項行政命令,禁止聯邦政府機構購買或使用外國製造的無人機,理由是威脅國家安全。

據瞭解,去年 10 月,美國內務部就曾下令停飛近 800 架外國製造的無人機,理由同樣是擔心無人機將收集到的數據傳到國外。根據梳理,這些無人機中有 121 架來自大疆,665 架非大疆產品、但在中國製造。還有 24 架是美國製造,但零部件來自於中國。此後,美內務部展開安全審查,但截至目前,審查結果尚未發佈,無人機停飛禁令也在繼續。

北京時間 3 月 5 日,路透社消息,雲端智能機器人公司達闥科技日前收到美國商務部禁令,禁止該公司美國分部與中國母公司共享源自美國的技術。消息進一步表示:美國商務部去年 7 月曾向該公司發函,禁止其技術和技術信息從美國的研發分支機構傳送回北京總部,連軟件 bug 都不行,除非獲得許可證。

達闥科技去年曾向美國 SEC 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紐交所上市,上市代碼為 “CMDS”,擬通過首次公開募股募集 5 億美元資金,而此次美國商務部的禁令很可能成為該公司赴美上市的最大阻礙。

同樣在 3 月 5 日,一場美國國會參議院關於 TikTok 數據安全問題的聽證會在華盛頓召開。這一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禁止聯邦政府僱員在所有聯邦政府設備上使用 TikTok

根據此次聽證會公佈的證詞,美國國會參議員對於 TikTok 的指控,除了質疑產品層面的數據收取、保存路徑外,同時指向其位於中國北京的母公司是否會收集用戶數據,並將其交給政府。這是繼 2019 年 11 月後,TikTok 第二次被納入美國參議院聽證會討論。

編者注:11 月 5 日,美國國會議員在聽證會上重點討論了抖音海外版 TikTok 對美國國家安全和公民隱私的重大風險,尤其是對於軍方存在風險。不過,TikTok 公司代表拒絕出席這場聽證會。

短短兩週時間,已經有三家中國公司接連受到美國政府的審查,以達闥科技、抖音為代表的出海企業已經遭受了不小的影響,而大疆這樣擁有自主研發科技的企業在美國的業務發展也受到限制。這一系列事件不免引發中國 IT 從業者的擔憂,中國科技公司的海外業務到底該走向哪裡?

實體清單威脅不減,自主研發意識覺醒

2019 年 10 月,美商務部產業安全局(BIS)對《出口管理條例》(EAR)第 744 章補充文件 4 所列出的“實體清單”進行修訂,將中國 28 家實體增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目前已被列入所謂“實體清單”的機構與企業包括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科大訊飛、商湯科技、依圖科技以及曠視科技等科技公司;更早些時候,美國商務部已將中科曙光、天津海光、成都海光集成電路、成都海光微電子技術、無錫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列入實體清單。

大疆禁飛、TikTok 禁裝,視野之外的“華為”們如何出海?

美國政府這一清單的目的是禁止或限制美國企業對華的出口,尤其是涉及科技的產業資源。

過去一年,“實體清單”的影響早已形成,中興、華為等企業的遭遇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舉例來說,華為去年一年都在為此做準備,發佈了鴻蒙 OS 對標 Android;發佈了 HMS(華為終端雲服務,Huawei Mobile Services)對標谷歌的 GMS(安卓移動服務,只有安裝 GMS 才能調用谷歌服務);發佈了華為應用市場 AppGallery 對標 Google Play。

除此之外,美國科技巨頭也受政府管控,開始對中國的企業進行“清剿”。以谷歌為例,2020 年 2 月 20 日,獵豹旗下的 45 款 App 被谷歌下架,其廣告賬戶也被終止,造成的直接損失約 3 億人民幣,且本次清理並無事先告知;賽靈思、英特爾等芯片企業也不得不暫緩對中國發貨…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是總的來說,這樣圍追堵截的做法造成的最終結果是兩敗俱傷,沒有人是永遠的贏家。

中國企業開拓新土壤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企業把目光轉向了其他地區。

東南作為新興的互聯網市場,在近幾年內吸引了大批的中國企業前來發展。比如,印度就已經成為了中國幾大手機廠商開拓海外市場的第一站,小米、OPPO、Vivo 等公司都在印度市場佔有一席之地;而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區也因為其本身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為不少中國 IT 企業提供了生長的土壤,BAT 等科技巨頭更是成就了不少的企業,比如阿里收購的電商巨頭 Lazada、滴滴投資的出行巨頭 Grab、騰訊投資的遊戲巨頭 Sea 等等。

但是,有專業人士指出:中國企業在歐美地區遭遇的阻礙,除了一些政治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涉及到隱私安全問題。但需要說明的是,同樣的調查也發生在這些國家本土的企業身上,比如谷歌、Facebook 均受到了 GDPR 的處罰,也都曾因為數據安全等問題受到美國政府調查,因此,發達國家和地區更加健全、嚴格的法律與制度是影響企業在當地發展的一大難題。

而另一方面,東南亞等地目前在信息安全領域尚未有健全的法律或規定,因此可能會為企業發展提供一些便利,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情況不會持續太久,中國的企業仍然需要認真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方式。

結 語

回顧兩年多以來的“中美貿易戰”,中國企業學到了自主研發的重要性,同時也認真思考著隱私安全、法律法規等問題對發展帶來的影響,後者對於出海企業來說更是如此,“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中國出海企業在探索海外發展道路的同時,更要時刻關注當地法律法規的變動,以便做出及時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