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有这样一群人

疫情发生后

她们在“请战书”上

印满坚韧有力的“红手印”后

就义无反反顾地冲进“疫”线

她们就是保康县人民医院护理部的“白衣天使”

我们一起来听听她们的战“疫”故事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3月11日已经是护士们在一线战斗的第50天了,新冠肺炎来势汹汹,护理部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从疫情发生后,她们一刻都没停歇。

大年三十,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护理部接到了组建隔离一区的重任,根据医院安排,将内三科合并到内二科,将原儿科搬到内三科。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我们当时是根本都请不到人,好不容易医院请了三个搬运工,当时搬运工就给我说他们只工作到12点,因为要回家团年,而剩下的搬运任务都全部由我们所有医护人员来完成。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腊月三十那天,雨雪交加,路上一片淋漓。搬运中,不管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都使尽浑身解数,蚂蚁搬家式的一趟一趟往返。

隔离2病区的组建更为艰难,当时准备启用的外科楼还没投入使用,水、电不通,里面布满灰尘、一片空寂。为了尽早完成隔离区组建任务,确保不让患者“人等床”,护士们再次披挂上阵,把几千斤重的物资搬运、配齐。当天,护理部向隔离病区协助调配运送被服1200余件,调配运送仪器设备200余台次,调配运送物资材料1000余件。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郑芳:那天真的是特别特别冷,我们护士长两个人在里面冻的发抖,毫不夸张的说像一个冰窖一样。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进入隔离区,护士们变身“大白”,以前轻而易举的操作护理工作变的十分艰难。病人多的时候,护士们只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小跑,由于喷洒消毒液,路面很滑,摔跤是常有的事儿;扎针时,只能等护目镜上雾水凝成水滴,滑下一条线的几秒钟时间赶紧操作;病房里没有消杀人员,护士们自己背着50多斤重的喷壶三、四层楼来回跑......

为了节省医疗物资,护士们“上班期间不喝水、少吃一口东西、不上一次厕所”已成常态,完成工作脱下装备后,队员们除了脸上深深的印痕外,还有脱了皮的嘴唇、被汗水泡得肿胀发白的双手和几近虚脱的身体。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郑芳:护士之间的交流,我根本听不出声音来,为啥子,全是嘶哑的,我只有通过防护服上写的名字,才能认得我的护士哪个是哪个。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参加一线的护理工作人员需频繁地接触患者,危险系数非常高,在这样严峻的“战场”上,她们也会感到紧张与害怕,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护职责的坚守。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最危险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护士给病人吸痰,因为这个痰不吸出来对病人来说伤害是最大的,他有可能因为一口痰的窒息,马上都让病人丧命。所以在这个时候护士拿着吸痰管给病人吸痰,散播出来全部都是病毒。但是我们护士没有任何退让,因为晓得她们肩上的责任就是治病救人。

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共有269人,其中151人进入隔离病区。在这支队伍中女队员149名,年龄最小的24岁,年龄最大的51岁。在战“疫”一线,他们顶住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化身全能战士,承担多重角色。年龄最大的黄先莉主动请缨,去隔离区照顾医护人员;护士长彭红玲用手疏通阻塞的下水道;平时对电器一窍不通的吴小平,通过视频指导,硬是一点点修好了开水炉.....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面对病人她们

义不容辞

无怨无悔

医护人员们疫情结束后的心愿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朱秋瑾 :

等疫情过去了,我最想干的事情就是回家抱抱我的儿子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张娜:

美美的画一个妆,变得漂漂亮亮的。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许蓓:

希望国家能分我一个男朋友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王晓红:

我想回家看看我妈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袁倩:

我想带我的家人出去玩一趟

战疫群英谱:逆行中的白衣天使

刘红波:

我儿子今年高考我想陪儿子。

全媒体记者:张玮 陈梦鸽

特约通讯员:郑海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