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信心迎春來——聚焦大同市旅行社苦練“內功”為復工做好準備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市旅遊業造成了極大衝擊,為防控疫情,全市近百家旅行社、旅行門店接單的國內遊、國外遊、入境遊全部按下“暫停鍵”。為幫助旅行社緩解因暫停營業造成的衝擊和壓力,我市響應省政府出臺的《山西省關於推動文旅企業應對疫情及準備復甦的若干措施》,發佈多項措施助力文旅產業復甦。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除了政策扶持外,我市各旅行社也採取多項舉措應對疫情的猛烈衝擊,積極走上自救之路。


利用網絡多嘗試

翻開我市旅遊從業者的微信朋友圈,從2月初開始,眾多圖片、視頻以精美的方式呈現。如國內景點重慶南山一棵樹觀景臺,發佈者用視頻的方式介紹景點,在音樂和唯美的“未到一棵樹,不識山城顏”詩詞營造的意境中,觀看者對該景點一下子有了直觀的印象。在微信朋友圈裡,還可以看到國內大理三月春景、布達拉宮落日餘輝、福建土樓恢弘建築,國外的有日本的櫻花、新西蘭的霍比屯等風景。據我市一家戶外旅行社負責人介紹,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網絡平臺,發佈了多條視頻和多幅圖片,希望利用網絡帶領大家進行“雲旅遊”,從而提升關注度,為下一步的復工做準備。

從事導遊工作20年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旅行社有一部分客戶是對某個景點感興趣後,才有意向進行旅遊。過去都是現場諮詢後,客戶經過對比和考慮才出行,現在利用社交平臺讓客戶對景點有個前期瞭解,省去了諮詢對比的時間,能快速找到想去的地方。

據瞭解,為提高關注度,各家旅行社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多方嘗試。有的旅行社通過社交平臺發佈圖片、視頻,有的旅行社則嘗試開通直播,與網友進行互動溝通。還有一些旅行社通過重點介紹文創產品、周邊景區景點等讓群眾對旅遊產品有更深入的瞭解。劉女士說,旅遊從業者進行這些嘗試,希望幫助出行者重新煥發欣賞美、發現美的熱情,對部分旅遊線路重拾信心,喚醒出遊的期待和熱情。

苦練內功待發力

面對疫情的衝擊,我市各旅行社該如何破解難題走出困境?3月12日,記者採訪時,省國旅大同御東營業部的資深從業者劉寧說,“我們每天都在線上進行專業學習,對旅遊線路和產品進行梳理與完善,只待疫情結束精準發力。”

為有效防控疫情,目前我市各大旅行社、旅遊門店的經營都尚未恢復開放。記者瞭解到,雖然停止營業,但是旅行社從業者並未鬆懈,而是選擇了在線上學習充實自己。據瞭解,我市各大旅行社負責人、導遊、從業者等約有百餘人,大家通過登錄中國國旅山西省內部網站,進行了全國各條線路精梳理的線上培訓。每日上午9時至11時、下午3時至5時,培訓人員準時通過手機登錄網絡,與全省各個旅行社門店負責人、高管等同時在線學習。來自北京、香港、美國等旅遊行業的專業講師,為大家進行了政策、規章、講座、專業知識、線路產品的培訓與分享。每日學習完畢,大家還積極完成課程佈置的作業,並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提交。一個月來,培訓者對全國的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進行了全面的精梳理,之前有不夠細緻的地方進行了完善,尤其是對一些旅遊線路、旅遊產品涉及的知識點,掌握得更為充實。劉寧告訴記者,通過學習,她很明白疫情結束後,可以從哪個方向發力,這段時間,大家也通過線上交流對自家過去推出的線路和產品瞭解更深,培訓之餘更是重新做了設計與調整。相信疫情過去之後,可以精準發力,給遊客提供更多精品線路,讓遊客享受更多好的出行體驗。


為新發展做準備

面對目前旅行社沒有開工,國內遊、國外遊線路全部停止的現狀,雖然也有焦慮,但多數旅遊從業者是從容不迫的,選擇積極面對接下來發生的任何事。“因為我們曾經歷過SARS,當下這種情況,和17年前是差不多的。”記者在與經營旅行社的從業者陳華交談時,她說,“這次疫情把旅行社以及從業者再次像當年‘非典’一樣,拉到了寒冬期,惟一的好處,就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沉下心來重新學習、重新設計、重新規劃自家線路產品以及自身的機會,說不定復工後就能馬上活起來。”

2003年,SARS結束之後旅遊業逐步恢復,並在下半年迎來井噴,也是在這個時候,陳華開始了自己的導遊工作。當時剛剛畢業的她,接到了在旅行社工作的表姐電話,因為人手不夠,很多旅行社急招新人。那一年從未想過做導遊的陳華,從年中忙到年尾,算是入了行,也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找準了方向。進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讓陳華經營的旅行社受到衝擊。宅家的這段時間,她學習思考,為下一步的新發展做準備。

她告訴記者,當年SARS過後,香港開放了自由行,“生態遊”“親子游”“國外遊”等走上舞臺,旅遊的方式、旅遊的需求發生了重大改變。這次疫情對旅遊業有衝擊,也必然會改變大眾旅遊的模式。她覺得,未來定製旅遊、旅遊定製師、自駕遊等都會走入大眾視野,有一個新的發展。比如自駕遊,涉及到的吃、住、行方面就會有所變化,比如延伸出來的單訂車業務,或是長線短線訂車業務、旅遊目的地訂車業務、單訂房、自駕車營地等,都會有一個嶄新的方式出現。她現在所做的,就是為即將到來的新變化做好準備。採訪結束時,陳華說,“跨越17年的歲月,時間教會我的就是,遇到困難,面對它、學習好,然後,重新再出發。


來源 大同日報

記者 陳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