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旁邊談“內功”,臨死一刻提“轉型”,死亡以後說“契機”


病床旁邊談“內功”,臨死一刻提“轉型”,死亡以後說“契機”


近幾天各類媒體上呼籲緩解中小企業壓力的聲音越來越多,發改委、工信部、人社部陸續發佈指導意見,各地政府也相繼出臺一系列“救企”,“惠企”措施,意味著從政府到民眾都意識到,抗擊新冠病毒挽救人民生命的同時也要挽救人民生計,在保衛中小企業的這場戰役中,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畢竟吸納就業人口80%的中小企業因疫情防控措施一旦大批倒閉,給社會和民生帶來的衝擊無法估量。


與此同時,網絡上也出現了各種噪音!首當其衝的就是各路“磚家”,大V給中小企業的“支招”,比如:經此一役,企業必須做出的X大“變革”;疫情期間,企業應苦練“內功”;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行業、企業轉型的倒逼,是一個行業發展的新時期;疫情成為XX行業的一個“契機”……


我想說的是,疫情期間,帶節奏大談特談中小企業應練“內功”,做“變革”,抓“契機”,逼“轉型”的,不是蠢就是壞!!


什麼是內功?企業的內功就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包括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工作流程管理,各個方面的內部建設。是企業多年來經過無數困難和代價換來的適用於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獨特法門,它已經融入企業的血脈,內化為企業的基因。既然是內功,就不會是一朝一夕間可以練就。如今的中小企業已是生死關頭,此時最重要的工作應該是考慮如何續命,如何送上“呼吸機”,而不是站在企業的病床前大談加強鍛鍊,苦練內功。


轉型“線上”更是不切實際。且不說“線下”轉“線上”僅適用於某些行業,就算轉型“線上”,也不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教育行業,線下培訓暫停,紛紛轉移線上,但是線上培訓需要雄厚的現金流來支撐,會耗費巨大的人力成本和資金投入。中小型線下機構,尤其是一些不適合線上授課的素質教育企業而言並不具備這樣的資金流量。何況,線上盈利模式和增長點與線下不同,經營方式也不一樣,如何定位、定價、老師如何緊急培訓,這裡牽扯著方方面面,非一紙文件或數個專家呼籲轉型所能一蹴而就的。唐突轉型只會失敗。


再說“契機”。現在連最官方的人民日報、新華社都表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沒有在疫情面前提任何“契機”,而有些專家,竟然無視一個個倒下的中小企業,站在企業的屍體旁邊唾沫橫飛談“契機”!這些人,早已不食人間煙火,早以高度理性屹立於大眾之上,可是別忘了,理性失去了人情就是冷血,道理脫離實際就是冷漠!

疫情期間,中小企業最大的壓力,是員工工資、房租、稅費。作為專家、學者,應該從平衡勞動者和企業負擔的角度出發,從法律和公平角度出發,向政府建言獻策,提出切實有效的挽救中小企業的政策,而不是說一些正確的廢話。


病床旁邊談“內功”,臨死一刻提“轉型”,死亡以後說“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