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時,聰明的媽媽才不會“講道理”,3步走搞定娃的壞脾氣

家長半日開放一結束,班上的孩子哭成一團。為了應對孩子的哭鬧,有不厭其煩講道理的媽媽,有妥協接孩子走的媽媽,也有不知所措,向老師求助的媽媽······

因此,孩子們的哭鬧對媽媽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難題。但其實只要做到3步就可以搞定孩子們的哭鬧。


孩子哭鬧時,聰明的媽媽才不會“講道理”,3步走搞定娃的壞脾氣


為什麼孩子哭鬧時,講道理沒用

1. 哭是孩子學會向周圍世界表達自己需求的第一種語言

嬰兒在第一聲啼哭聲中,向這個世界宣告著他的到來。

當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雖然各種能力在不斷的發展,但是,當他們的目前建立的語言和認知體系結構並不能讓他們向周圍的人表達的需求時,他們更多的會用哭泣的方式來表達

同時他們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模式都還在發展中,因此無法精準的接受和理解成人的表達


孩子哭鬧時,聰明的媽媽才不會“講道理”,3步走搞定娃的壞脾氣


2. 幼兒的情緒調節能力還比較弱

“喜怒哀樂”都是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是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還在不斷的完善當中。因此,他達不到成人那樣的快速調節。

舉個小例子,小孩子的玩具被搶了,哭了,但是因為一個擁抱又開心了,這個時候,小孩子的臉上的表情是又哭又笑的,因為他還沒有將情緒調節過來。


孩子哭鬧時,聰明的媽媽才不會“講道理”,3步走搞定娃的壞脾氣


3. 孩子只在最親密的人面前哭泣

為什麼許多在外面乖乖的孩子喜歡在父母面前哭泣?那是因為,父母是自己最親密的人,他們才敢這樣肆無忌憚的,毫不掩飾的展示自己的脆弱,任性。

他們知道外面的人容忍和包容是有限的,其他人的喜歡是有條件的。只有自己父母的愛才是無要求的,只有父母才可以一直包容自己。


孩子哭鬧時,聰明的媽媽才不會“講道理”,3步走搞定娃的壞脾氣


如何搞定娃的壞脾氣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聰明的媽媽才不會“講道理”或者重複“不許哭”,做好這3件事才是重點。

1、調整自己的情緒

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在與孩子接觸之前,不妨先深呼吸三次,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後自己好好思考。結合前因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哭,他現在最需要什麼,孩子的發洩需要多長時間,什麼時候溝通比較好。

當媽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再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就已經勝利了一半了。


孩子哭鬧時,聰明的媽媽才不會“講道理”,3步走搞定娃的壞脾氣


2、接納和共情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擁抱正在哭泣的孩子,讓他感覺到愛與安全。有安全感的孩子很容易平靜下來,同時也願意分享他的內心。因為媽媽的擁抱就是在告訴孩子媽媽在接納他的情緒,而不是拒絕。

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用孩子的想法去考慮,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對孩子的感受表示認同,他會相信你是理解他的,也就更加願意為你打開心扉。


孩子哭鬧時,聰明的媽媽才不會“講道理”,3步走搞定娃的壞脾氣


當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媽媽再去告訴孩子如何面對相似的問題時,孩子會更加容易接受。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能夠感受到來自媽媽的平等與尊重。


孩子哭鬧時,聰明的媽媽才不會“講道理”,3步走搞定娃的壞脾氣


3、迅速判斷孩子哭鬧的原因,面對不合理要求堅持自己的立場

如果孩子是因為不合理的要求,媽媽如果不堅持自己的立場,輕易的妥協,滿足幼兒的需求,這種行為只會讓哭泣成為孩子的家常便飯,甚至成為許多孩子為了滿足自己不合理要求的工具。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去哭鬧,發洩自己的情緒。媽媽們要相信孩子是自己有情緒調節的能力。

當孩子有過這樣的經驗之後,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的時候,孩子不會哭鬧的那麼厲害。


孩子哭鬧時,聰明的媽媽才不會“講道理”,3步走搞定娃的壞脾氣

佳佳給大家推薦一套《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一共12冊,用主人公浣熊一家的故事,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並教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還有一套《陪你長大》系列早教繪本,這套繪本共30冊,分為語言、科學、藝術、社會、健康5個部分,其中社會部分就是專門解決寶寶早期社會人際關係啟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