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社會的發展,您認為是德行重要,還是智商重要?

練加森


當然德行重要,德行是做人最起碼擁有的,這點做不到,智商再高也是白搭。

我有個同事,很多年前還很年輕,平時為人處事一般般,和他有工作聯繫的同事都說他聰明,智商高。但不久被外地警方逮捕,當時互聯網還不象現在這麼普及,銀行業務剛實行電腦操作,很多環節在不斷完善中,他就夥同自己弟弟,利用自己掌握的業務知識,到外地銀行網點作案數次,最後被警方發現,連破案的行家都說此人不簡單,但無論多聰明,到頭來不僅害了自己,還害了自己弟弟。

所以,真正智商高的人先要做好人,再把聰明才智用在正當的地方,這才叫智商高,反之……


用戶尹阿姨


肯定是德行更重要。

有一個故事或許可以帶給我們借鑑與思考:

有一位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技藝高超,為了不讓自己的技藝失傳,他決定物色一個接班人。在一段時間的挑選和培養過後,老鎖匠決定在兩個年輕人中做出選擇。測試的方法很簡單,兩個保險櫃,兩個徒弟分別打開。結果,大徒弟花費不到十分鐘,二徒弟卻耗時半個鐘頭,正當眾人都以為大徒弟必勝無疑之時,老鎖匠問兩個人,保險櫃內有什麼,大徒弟雙眼放光,“師傅,裡面全是百元大鈔。”而二徒弟卻支吾半天說,“師傅,我沒看到裡面有什麼,因為您只讓我打開鎖,我就只打開了鎖。”測試的結果是二徒弟勝出。眾人不解,老鎖匠微微一笑,“任何行業都要講求‘信’字,尤其是我們這一行更需要很高的職業操守,他必須做到心中只有鎖而無其他,否則,稍有私念便容易起貪心。每個修鎖的人,心中都應該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

有關德行與才能孰重孰輕的討論本無需進行,在很多企業中,一直流傳著這樣的用人準則,“有才有德先用,有德無才慎用,有才無德堅決不用”。

在當下文明社會,家庭和社會教育則更加重要,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將品德作為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義,孩子們會變得更加陽光,積極向上;於國家和民族來說,下一代均為有德之人,那麼民族的未來會有更大的希望。




初心不忘chuxinbuwang


文明社會的發展,究竟是德行重要,還是智商重要?我的回答是,德行的重要無疑大於智商的重要。

英國最卓越的世界文學家莎士比亞說過這樣一句名言:“道德和才藝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鉅富的財產蕩毀,而道德和才藝卻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朽的神明。” 對文明社會的發展而言,更多一些的有識之士和國家的棟樑之材,因為有好的品德,這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有才得先有德!如果知識掌握在有品德的人手裡,是社會之幸,更是國家之幸!而如果掌握在道德敗壞的人手裡,將會是社會的災難,國家的災難!

為什麼我們會把德行重於智商的比重份量看成對文明社會的發展是如此重要呢?要知道,品德,即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的重要內容。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對身邊的人充滿善意,對社會有所貢獻。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就有如我們想辦一個商店,如果想在生意場上贏個三回兩回,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但如果要想做個百年老店,想一輩子贏,沒有德商就絕對做不長久,這就是誠信第一,良心待人,這才是真正能夠長久的經營之道。至於智商如果差些,則不要緊,這可以經過不斷努力學習而達到智商的提升。這也有如,一日不讀書,無人看得出;一週不讀書,開始會爆粗;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德行是本質,其結果是不論個人成長有收穫,而且對社會必定有貢獻!

智商是催化劑,智商低,可以經過生活的磨礪和人生的閱歷,就會促進智商的不斷昇華,而更加推進事業的成功。





老劉


社會文明進步,做人應該德行重於智力水平。聰明來自勤奮。況且絕大多數人是普通人,智力水平懸殊不大,個人成就大小就是靠的努力,堅持。那麼高疫情過後,教育也會相應有所改變。原來忽視的有些細節要重視起來。一是家國責任擔當教育要落實,在家國有災有難時,要挺身而出,衝鋒在前,盡職盡責,做合格公民,不能太郭偉鵬。二是衛生習慣要到位:見水洗手,出門口罩,進屋通風,減少聚集,一米交際距離。三是要教育孩子有規矩意識。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安要求,講規則,做好人。四是要教育孩子有奉獻精神。不能太自我中心,心中沒有他人,五是要教育孩子更加慎獨,家長要上班,孩子獨自在家,要在線學習,怎麼落實,自己管好自己,慎獨就更需要了……


風雨—從容


德與智並重。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有德不代表能力,有智不代表德行,修養是你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不忘初心有擔當,有老黃牛精神,犧牲自已願意付出先憂天下,後樂自巳。從另一層面而言,講究孝道,遵守國法良好的家訓。為人走正道。良心處事為人。德行天下受人尊重敬仰,德高望重。做一個優秀的國民。孔子曰:此為上等人。如果國民人人以德為主題中心,那麼社會就會國泰民安,和諧如春,到處陽光燦爛。一個有德的人同時具備了智力,能力得到重用可為社會服務,推動社會前進,高智商的人國家需要,發明創造,研究高端技朮,為祖國的騰飛,發光發熱。這些人聰明,機智,人才難得。德才兼備,孔子曰:是聖人,無德無才的人是下等人。託累國家,象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總之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教育體制和社會體制要改革,落實要到位,避免蔬漏,讓一些不法官員搞任人唯親。流落人才,排擠在外,難以發揮。我不看重錢和權,我只佩服有德有才的人。


農民觀社會影視匯


我們講一個人優秀時,會講此人德才兼備。把德放在了首位,為什麼要把德放在首位呢?我們身邊遇見過有的人很聰明,可就是人品不行,瞞天過海做了害人的事,自以為天衣無縫,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種人往往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

美國自認為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科技,總是恃強凌弱,插手干預別國內政,美國缺乏的是以德服人。而我們中國向來以自己的強大幫助需要幫助的國家,在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戰爭中,首先在中國武漢爆發,是我們優秀的國家領導人,優秀的抗疫專家84歲 終南山,73歲李蘭娟院士,還有無數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拼勁全力,和時間賽跑,挽救了一條條生命,挽救了我們華夏民族,以我們國人的無比的自律,團結,終於控制住了病毒的蔓延。使我們中華民族再一次以頑強的毅力屹立於世界東方。在全世界病毒爆發的危險關頭,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派出以經在國內辛苦作戰多日的醫療專家隊伍,支援其他國家,這便是一個大國以德服人的風範!不僅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子孫的榮耀,而且也令全世界人民矚目仰望!

國家和社會如此,我們每一個人更是如此,一個擁有才智的人,必須要做到品德優秀,才能成為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只有把德放在首位,才能贏來尊重,因此在文明社會發展中,我們在發展我們聰明才智的前提,一定以德為先,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杜鵑7216


謝謝!

德性!可以面對天地之道,自然法則。可安然對待社會萬象。可在人生路上助你進行正確選擇,至少阻止你誤入歧途,,因為德性不會受利益收買、驅使!

智慧!如果沒有德性的支撐。 常會受到利益浸入。被利益所左右的聰明才智,危害性會更大。所造之果會更沉重!

人性無光,道德沉默的社會。人類只會信奉森林法則!它還能稱之為文明社會嗎?


大莫僧人


這個題目問得有問題,把德行和智商對立起來進行選擇。。 一個未智的人怎麼可能會有好的德行?《大學》有云: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 一個人要有德行是以格物致知為基礎的。這樣就能理解有德行的人必然就是智者。有德必有智 有智者未必有德。

而且所謂智商 是把一個人的智力數據化,這個是機械唯物世界觀 把人當成機器來理解,所以就有了智商情商等各種閥值。如果連人都定義為機器,談何文明社會??


蘿蔔小說


這個問題,是社會發展的兩個方面,既是矛盾的,又是必須和諧的。首先,社會要和諧地統一的發展,必須要求這個社會的每個成員都遵守適合這個社會的經濟基礎的道德範疇,這就是社會要求個體有品德。然後,個人對社會的需求,是不斷提升自己的智商才能有更好的收穫。而品德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而且隨著經濟基礎的發展而變化。個人的智商高,則常常有超越經濟基礎的需求,而對品德有突破。這時,作為個人而言,一是自我約束做好"品德",更重要的是社會管理必須隨不同的經濟基礎發展,提出新的適應規範,以達到社會的和諧統一和有序發展。所以,社會管理層必須提出社會成員應遵守的道德標準,且管理層應當成為該標準的典範,這必須自身有品德,也需要提高智商。社會成是需要提高自已的智商,以促進經濟基礎的發展,並接受道德標準的約束,必須做到有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