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石油協議鉅虧超萬億?真相在數據與歷史中!

編者按:張國寶先生在《篳路藍縷》的中曾寫道:“我寫下這些回憶文章的時候,成千上萬和我共事的同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普通勞動者浮現在我的眼前。中國人民是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群體。他們使我感動,使我由衷地對他們表示敬意。是他們的奉獻創造了偉業,創造了歷史。”張先生已經於去年10月因病逝世,但張先生以及許許多多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兢兢業業、篳路藍縷的先輩們的功績是不容謠言所玷汙的!


中俄石油協議鉅虧超萬億?真相在數據與歷史中!

一、謠言的前世今生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出現近30年未遇的閃崩,中國從俄羅斯“高價買石油、虧本買石油的言論又出現在網絡上。諸如“中國從俄羅斯購買原油,預計損失超過12000億人民幣”的文章在網絡上廣為流傳。類似言論實際上早就成為互聯網上的“年經貼”,每逢國際油價大跌,便會在網上受到熱捧。

實際上早在2009年中俄簽署《中俄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後網上即有類似言論,但此後國際油價一路飆升,由09年的60美元左右到13年底14年初逼近120美元,類似言論因而沉寂,直到2014年下半年開始,油價自高位轉頭跳水,市場為之大跌眼鏡,7-12月半年的時間,高油價盛世灰飛煙滅。當年12月24日彭博社的一則新聞:《俄對華原油出口每桶均價90美元高出國際油價50%》成為導火索,“賣國條約”一詞出現在各個新聞網站的新聞標題中。全景網、東方財富、財經界、搜狐財經、大洋網等網站的新聞,均以《中俄原油貿易協定是否是賣國條約?》為標題。更多的網站,雖未在標題中出現“賣國條約”,但在正文中,同樣反覆質問是否“賣國條約”。隨後12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即駁斥了所謂“俄羅斯對華出口原油價格要高出同期國際油價”的有關說法。華春瑩明確表示:

【“據我瞭解,根據雙方簽署的相關合作協議,原油貿易價格公式是與國際油價掛鉤的,也是隨著國際油價走勢波動的。”】

而且當時網絡上即有詳細的闢謠文章。彭博社引用其收集的數據稱,中國上個月(即11月)從俄羅斯購買的石油均價為每桶90美元,是2010年12月以來的最低價格。這60美元是當時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價格,期貨市場有價格發現功能,往往領先於現貨市場。目前原油市場處於跌勢,跌勢中,期貨價格一般要低於現貨價格。10月布倫特原油期貨交割價是86.76 美元/桶。中俄原油長期協議的價格計算公式不公佈,無從得知11月中俄原油貿易具體是按什麼價格,但按照10月布倫特原油交割價,加上稅收運費,90美元/桶是個很正常的價格,並沒吃虧,更沒人賣國。事實上拿跌下來的價格要求來對比以前的成交,說成是鉅虧,本身就很荒謬。

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但有時並非如此。2018年10月,在中美貿易戰正酣時,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一次中美關係閉門研討會上當著“這麼多學養深厚的頂級專家”的面聲稱:“俄國石油賣給中國,價格上我們是吃大虧,虧了血本,何必呢?”類似言論再一次在網上受到熱捧。賈康先生的發言,很快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回應:

【“這完全不符合事實。中俄以貸款換石油協議無論是貸款利率還是原油價格都是隨行就市的。中俄雙方艱苦談判,最後由雙方副總理敲定。港口價由招標確定,以去年為例,平均油價比布倫特原油價格略低。”】

但是賈所長畢竟是“智者”,在受到業內人士批評回應之後,賈康先生在自己個人微博上做出更正道歉,並轉發了這位人士的說明。

中俄石油協議鉅虧超萬億?真相在數據與歷史中!

真相不出門,謠言傳千里。賈先生的道歉似乎無人問津,而升級版的謠言卻在這一次的國際油價暴跌中傳遍網絡。文章《中國從俄羅斯購買原油,預計損失超過12000億人民幣》中稱:

【“2700億美元購3.6億噸原油,約750美元一噸,摺合約102美元一桶,目前國際原油價格跌破30美元,如果按30美元計算中國預計損失1900億美金,約合12500億人民幣”。】

二、數據中的真相

但是實際上,正如華春瑩指出的,中俄之間的石油供銷協議價格完全是隨行就市、根據市場行情起伏波動而不是固定不變的。雖然具體計算公式是非常複雜,並且嚴格保密的,但是隻要查一下中國海關總署定期發佈的統計數據(海關統計數據查詢平臺:http://43.248.49.97/?nsukey=9pfclvdDd9IZFrn912xfh0bcqRVszvNXHKDLxq59bazKBHxeu8wOnKQ7OuE6ZTo%2BAqS3sAYP%2B%2Bx2NsX6UvWZmoxnHyQk0gI717n9FAKC5GBNB%2FiM%2F%2B93OQZLcoXi%2BwZAADbwEpMcMMKnJFWNCC1cMYkD2KZ76dQdZ8BGcOS6mchB3Gnq1DzYkdaZCB1dk1LkWOe1SWfPsGrLmZUTeU6uPw%3D%3D),就能很容易地看出中俄石油貿易的平均價格,例如在2017年,俄羅斯對華出口石油4565萬噸,總價183億美元,平均每噸400.88美元,摺合每桶57.27美元。沙特對華出口石油3613萬噸,總價141億美元,平均每噸390.26美元,摺合每桶55.75美元 ;2018年,俄羅斯對華出口石油6023萬噸,總價323億美元,平均每噸536.27美元,摺合每桶76.61美元。沙特對華出口石油4349萬噸,總價228億美元,平均每噸524.26美元,摺合每桶74.89美元;2019年,俄羅斯對華出口石油6620萬噸,總價317億美元,平均每噸478.85美元,摺合每桶68.41美元。沙特對華出口石油6845萬噸,總價331億美元,平均每噸483.56美元,摺合每桶69.08美元。這樣看,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單價,比從沙特的進口價格還要便宜1美元。從中國進口原油的總數量,也能看出倪端。在2019年1月份,中國進口原油總數量為4259.7萬噸,總金額為186.8億美元,均價為438美元/噸,摺合59美元/桶。經查詢,2019年1月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的平均價為60美元/桶。在2019年8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量為4217萬噸,金額總計197億美元美元,平均單價469.32美元/噸,摺合63.8美元/桶,而2019年8月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的平均價為63.9美元/桶。2019年前11個月,我國進口原油4.62億噸,進口均價為每噸470美元,摺合63.9美元,與同時期的國際市場平均價格持平。這說明,中國進口的石油,都是很合理的價格,根本沒有所謂的俄羅斯高價石油。

中俄石油協議鉅虧超萬億?真相在數據與歷史中!

三、歷史中的真相

實際上,前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先生曾經撰寫《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談判 》一文,先發表在《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2期,後收錄於他的專著《篳路藍縷——世紀工程決策建設記述》(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版)當中。他透露,“中石油與俄石油就長期原油貿易的合同價格機制”是“俄方向中國出口原油價格為納霍德卡油價減去斯科沃羅季諾到納霍德卡的運費。給出的價格公式是P=N-T。”也就是說,俄羅斯對華出口石油的基準價是隨國際油價波動的納霍德卡油價,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價格。

更重要的是,張國寶先生在文中詳細的講述了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艱苦談判、篳路藍縷的過程:

中國曾是個貧油國家,使用的汽、煤、柴油幾乎全要靠進口,所以叫“洋油”。上個世紀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發現和開發了大慶油田,1963 年實現了石油自給,其後並有少量出口換匯。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迅速增加,原油自給只維持了 30年,到了 1993 年原油進出相抵又成了原油淨進口國,目前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2018年表觀消費量6.48萬億噸,同比增長6.95%,其中進口4.62萬億噸,同比增長10%,對外依存度提高至71%,比去年上升2.4個百分點。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主要的大慶油田就由盛產期開始進入衰退期。所以石油部門從 90 年代就開始與俄羅斯方面接觸,探索從俄羅斯斯西伯利亞的油田建設到大慶的管道,以彌補大慶原油產量下降的不足。最初的考慮是從俄羅斯的薩哈、恰揚金等油田建設管道到大慶,但是與俄羅斯的談判十分艱難,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1994 年,中石油與俄羅斯民營石油企業尤科斯公司接觸,尤科斯公司對與中石油合作建設中俄原油管道比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積極。尤科斯公司提出了“安大線”方案,從俄羅斯的安加爾斯克油田鋪設原油管道到大慶,簡稱“安大線”。但是俄羅斯政府似乎與尤科斯公司想法並不一致,項目沒有實質性進展。

中俄石油協議鉅虧超萬億?真相在數據與歷史中!

之後俄羅斯國內反對“安大線”方案的輿論越來越多,主要的反對理由是“安大線”經過貝加爾湖南端,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號稱佔全球陸地淡水的七分之一,是俄羅斯重要的自然保護區,擔心石油管道一旦出現事故汙染貝加爾湖。另外,反對“安大線”的理由還有,俄羅斯應追求國家利益最大化,“安大線”只是將管道建到中國,向中國出口石油,應該考慮面向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管道方案。於是,“安納線”的方案浮出水面。據說“安納線”的方案是由日本提出的。線路走向從伊爾庫茨克州安加爾斯克油田出發,沿著貝加爾—阿穆爾大鐵路和中俄邊境地區,通往俄羅斯遠東港口納霍德卡。“安納線”全程都在俄境內,而不是隻通往中國的管道。俄羅斯可以從太平洋岸邊的納霍德卡港將石油輸往東亞其他國家。日本還想通過與俄能源合作,提高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影響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說白了就是要攪黃“安大線”方案。由於日本的介入,俄內部開始重新討論和確定原油管道的線路走向。在按什麼線路建設俄羅斯遠東原油管道問題上,中日之間展開了暗中角力。

經過兩年多的論戰和博弈,2004年 12 月 31 日,由普京總統親自拍板建設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即“泰納線”方案,將原“安大線”走向向北推了 400 多公里,遠離了貝加爾湖,解決了俄羅斯國內長期爭論的貝加爾湖環保問題。但是當時俄羅斯並未明確建設到中國大慶的管道,或者稱之為“泰納線”的支線。俄方甚至有人說,中國需要原油可以從納霍德卡港進口嘛!中俄原油管道的建設還只是走完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此後,俄羅斯石油公司為籌集資金向中國方面提出了“貸款換石油”的合作方案,希望從中囯貸款60 億美元,俄方以銷售石油款償還。2005 年 1 月 8 日,中石油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關於進口 4840 萬噸俄羅斯原油的長期貿易合同》,根據合同,俄羅斯方面將在 2005 年至 2010年間通過鐵路向中國供油 4840 萬噸,並從中方獲得貸款 60 億美元,以原油貿易獲得的收益償還貸款。當時也有媒體說,中國在購買石油的價格、貸款利息等方面都吃了虧。張國寶先生為此專門闢謠,貸款的商務條件,以國際 Libor 利率加 300 點的商業貸款利率,這個貸款利率是不低的,完全是按照商業原則進行,貸款期 6 年。中石油向俄羅斯石油購油的價格也完全按照國際油價,以布倫特、得克薩斯、迪拜等國際油價按一定公式計算出來。“貸款換石油”的合作,促使俄方在建設通往中國的支線原油管道問題上態度趨於積極。2005 年 7 月 8 日,普京總統在蘇格蘭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首次表示,俄羅斯將在建設遠東原油管道時優先鋪設通往中國的輸油支線。儘管普京總統多次提出要建設到中國的支線管道,但俄政府從未在兩國政府正式簽署的文件中明確中國支線管道的建設問題,此後開始了馬拉松式的談判。由於中俄之間長期存在的隔閡,雙方都有戒心,對協議內容都非常小心,為哪句話在前,哪個條款在前也爭論不休。文本除中俄兩國文字以外,還必須在英、法語中選擇一種文字作為副本。張先生透露,他和當時俄能源部副部長雅諾夫斯基的談判有時連續談一天一夜,幾十個小時。

談判的難點問題是價格。俄方談判人員表示,雙方能否就未來長期合同價格達成一致是俄政府下決心建設中俄原油管道的重要前提。經過艱苦談判,雙方逐漸就長期貿易合同的數量(1000 萬噸~1500 萬噸 / 年)、供油開始時間(2011年 1 月 1 日)和期限(10 ~ 20 年)達成共識。而分歧的焦點是俄方堅持以太平洋港口納霍德卡的石油價格為向中國的售價,俄方希望將來納霍德卡油價能成為繼布倫特、得克薩斯、迪拜後的又一個國際油價標準。而中方要求向中國出口的油價應該是納霍德卡油價減去斯科沃羅季諾到納霍德卡的管道運輸費用。

2008 年5 月,兩國元首倡議成立副總理級能源談判機制。此後,中石油與俄石油就長期原油貿易的合同價格機制終於達成一致,解決了制約建設中俄原油管道的關鍵問題。俄方向中國出口原油價格為納霍德卡油價減去斯科沃羅季諾到納霍德卡的運費。給出的價格公式是 P=N-T,T 是多少仍未確定。俄羅斯能源部長什馬特科後來與張國寶先生交涉要求 T 為零,被張先生斷然拒絕,“T 如為零,為什麼當初雙方談成的價格公式中有減去 T的部分?”直到後來兩國副總理磋商,T的值逐漸靠攏,最終達成一致。

此後4 個月的時間,雙方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圍繞合同細節、利率等問題又進行了多輪艱苦談判。“數萬各部門、各級工作人員,石油戰線的幹部、技術人員、工人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2009年4月中俄簽署了《中俄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雙方管道建設、原油貿易、貸款等一攬子合作協議隨即生效。此後中俄雙方在 2013 年3 月又商定要增加供應原油至 3000萬噸 / 年,為此中方啟動建設漠河—大慶複線(從斯科沃羅季諾到漠河段設計規模即可達 3000 萬噸 / 年),在2017 年年底前建成投產,屆時通過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即可進口俄油 3000萬噸,成為我國長期、穩定的原油進口來源。2018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即達6.48萬億噸,其中進口4.62萬億噸,目前只有中俄、中哈、中緬三條陸上管道,而中緬管道仍是轉運從海上來的中東原油,所以真正陸上來的只有中俄、中哈兩條管道,管道進口量僅佔全部原油進口量的 10% 左右,其餘全部要從海上運輸,中俄原油管道的戰略意義可見一斑。

在張國寶先生退休後的第二天,習近平主席曾專門寫信給張先生:

【“‘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是與能源工作強有力的保障分不開的,其中也包含著你的辛勤勞動。希望你今後繼續關心能源工作,為我國能源事業科學發展獻計獻策。”】

張國寶先生在《篳路藍縷》的中曾寫道:

【“我寫下這些回憶文章的時候,成千上萬和我共事的同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普通勞動者浮現在我的眼前。中國人民是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群體。他們使我感動,使我由衷地對他們表示敬意。是他們的奉獻創造了偉業,創造了歷史。”】

張先生已經於去年10月因病逝世,但張先生以及許許多多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兢兢業業、篳路藍縷的先輩們的功績是不容謠言所玷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