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因為餓肚子,差點投靠袁紹,此事過後他養成一個習慣

眾所周知,曹操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實際創立者,北方最大軍事集團的首領。雖然他一直以東漢丞相自居,但人們都知道,他的權力比皇帝都大。“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被他玩得爐火純青。在魏蜀吳三國中,也以他的勢力最為龐大。因為他在正史中的形象一直不怎麼光輝,所以後人便將他稱為“梟雄”。

曹操因為餓肚子,差點投靠袁紹,此事過後他養成一個習慣

很多人都以為一代梟雄曹操一生順風順水,但實際上,他也遭遇了很多坎坷。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差點因為捱餓跟了袁紹。雖然最後曹操還是憑藉自己的努力挺了過來,但此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事過後,曹操養成了一個軍事習慣,並一直保留下來。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聽小編給大家慢慢道來。

曹操因為餓肚子,差點投靠袁紹,此事過後他養成一個習慣


東漢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大肆發展,連破兗州郡縣,兗州刺史劉岱也被黃巾軍斬殺。為了挽救黎民於危難之間,濟北相鮑信等人便迎曹操為兗州牧。曹操走馬上任,與鮑信合軍進攻黃巾軍。結果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收降了黃巾軍。當時曹操得到了降卒30多萬,人口百萬,他收其精銳,將這批人改組成了“青州兵”,這也成了他日後爭奪天下的資本。


初平四年,曹操的父親曹嵩在投奔曹操的路上,被徐州牧陶謙殺害。俗話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當時也算是一方小軍閥,又如何能忍得下這口氣?所以便發兵攻打陶謙。陶謙退守郯縣,不久後,曹操因軍糧將盡,撤圍回軍。次年夏天,沒有出完惡氣的曹操繼續攻打徐州,並略地至東海。所過之處,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郡守備陳宮對曹操不滿,便聯合陳留太守張邈等人,迎呂布為兗州牧。


老巢被人端了,曹操急忙往回趕,並與呂布大戰於濮陽。兩軍相持了百餘日,蝗災大起,兩軍停戰,曹操率軍撤回鄄城。但因為失去兗州,所以曹操軍糧告急。就在這個時候,袁紹派人來勸說,希望曹操能投靠他,二人合兵一處。而為了表示誠意,曹操也需要將家人遷到鄴縣當人質。曹操本打算答應袁紹,但程昱勸曹操三思而後行,別學了韓信。曹操這才沒有歸降袁紹,否則也沒有日後的曹魏了。


曹操因為餓肚子,差點投靠袁紹,此事過後他養成一個習慣

但從這件事中,曹操也領悟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糧草為立軍之本,只有後勤得到保障,將士們才會奮勇殺敵。所以從此他便養成了一個習慣,在打仗時,一定要以糧食為綱。如在建安二年討伐袁術,他選擇的就是豐收的9月;建安三年攻打呂布,也是這個時間;建安十三年進攻荊州,還是算準了時間在9月份收割荊州當地的水稻。雖然大家都知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但恐怕沒有軍閥能比曹操更能體會到餓肚子的感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