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青海省首个综合保税区正式开工建设;西藏多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


每日园区|青海省首个综合保税区正式开工建设;西藏多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青海省首个综合保税区正式开工建设

2020年3月15日上午,西宁综合保税区开工仪式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家寨镇举行,标志着总投资10.8亿元的青海首个综合保税区——西宁综合保税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据了解,西宁综合保税区由国务院于2019年12月20日批准设立,位于西宁市北川工业园区内,规划占地面积约0.92平方公里,以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功能为主,拓展研发设计、检测维修、保税贸易展示等功能,总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查验中心、综合服务大厅、综合办公楼、进出口交易中心、熏蒸场地及市政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等设施,计划总投资10.8亿元,项目将于2020年12月封关运营验收。

西宁综合保税区将结合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承接转移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藏毯绒纺、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现代物流、新型服务业等五大产业,现已初步确定智能电器设备制造、半导体碳化硅材料、精密铜杆加工、牦牛骨分子肽提取、保健品出口加工、电子商务等13个项目入区,项目建成后,预计将新增就业人数约3000人。

2、西藏多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

2020年3月15日一早,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堆龙新城项目工地,数十辆挖掘机、推土机、卡车依次排列,准备着大规模开工建设。

拉萨市全面启动重点项目建设和稳投资工作,总投资约347.3亿元的3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复工,涉及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

由拉萨市城投公司开发的堆龙新城项目总投资约63.8亿元,目前有150多名务工人员就位,将进行基础土方开挖作业。拉萨市城投公司工程师杨朝勋说:“全市此次开工项目跟城投有关的约占70%,特别是重点项目涵盖了棚户区改造、给排水等。目前人员和设备机械、材料,基本上能满足施工的需求,3至5天内,还会有1000多名工人回到拉萨。”

在距离拉萨市车程260多公里的日喀则市,日喀则经济开发区建设、桑珠孜区棚户区改造、拉萨至日喀则公路日喀则段、珠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等多个重大项目也于15日集中开工复工。

日喀则经济开发区于2019年底获西藏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复,旨在打造我国“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43亿元,主要包括路网市政基础建设工程、教体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功能板块核心建设工程和特色产业建设工程4大类。

与此同时,西藏还加紧电网建设步伐。截至2020年3月15日,随着上万名电网建设者返藏到岗,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等430个电网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复工。

西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工程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规划总投资118.6亿元。工程建设地处西藏偏远地区,点多面广,沿线交通条件差、物资运输困难、施工环境恶劣。截至目前,现场参建人员近5000人,工程主体进度完成73.5%。此外,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整体建设进度已完成31%,全线参建人员近4000人,满足现阶段施工需求。

据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介绍,西藏2020年初步计划安排179个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872亿元,较2019年实际完成投资增长18%。

3、天津滨海新区开通免费“空中就业专列”

近期,天津市滨海新区在严密落实疫情防控的基础下,正稳妥有序推进各行业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复工复产企业已超过15000家,“四上企业”复工率接近100%,规上服务业、限上批发零售企业复工率也达到95%左右。为更好助力复工企业实现稳产达产,自2020年2月中旬起,滨海新区人社系统注重因企因地因人精准施策,面向不同群体,利用多个平台,立体式开展以“网上春风 助企稳产”为主题的“春季线上招聘服务月”活动。

目前,由滨海新区人社局牵头,区退役军人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大型网络招聘会正在火热进行,以此项活动为主体,以5大开发区为重点,新区通过与智联招聘、海河人才、泰达人才、天保人力等多个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密切合作,免费面向区域企业和求职者提供职位线上发布、简历远程投递、材料在线审核、视频隔空面试等无接触、全流程招聘服务,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智能、顺畅、便捷、高效的一系列“云上招聘平台”。截至2020年3月12日,包括曙光信息、长城汽车、康希诺生物、哈娜好医材、蒙牛高科、力神电池、三安光电、立中集团等多家优质企业在内的550余家企业,在各个云上招聘平台共发布职位1.3万个,收取简历28474份,线上总点击量已突破32万次。

在服务重点群体上,滨海新区人社系统结合实际,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精准服务,相继在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海河教育园区重点职业院校启动“招才引智校园行”线上专场招聘会,目前已吸引企业150余家,提供岗位3000多个,收到简历近2400份,尽管学生们还未返校,但在家中已经提前“隔空”锁定了心仪岗位。下一步,新区还将聚焦本地劳动力,面向退役军人、残疾人、妇女等重点群体就业,有针对性地遴选相应企业开展专场招聘,尽可能优化岗位匹配度,提高人岗对接效率。

为了让企业和求职者更全面准确了解掌握并用足用好各项用工政策措施,滨海新区人社局提前汇总整理各个层面相关政策内容,详细列明政策要点、联系电话、全文链接和相关解读,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和线上招聘网站对外公布,方便公众随时随地查询使用。为了更好实现人力资源供需有效对接,新区人社局还进一步强化“企业缺工包保服务机制”,7个包保服务专员为各开发区、街镇和重点企业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即时对接服务,按照“盯帮送抢促”五字工作法,全维度、多层级收集企业岗位、宣传招聘信息,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同时,在求职人员应聘成功后,对于外地人员相对集中的,新区人社局及各开发区人社部门积极沟通交运部门,主动协调放宽免费接返大巴的时间窗口,采取“点对点”方式将员工从家门接到厂门。2020年3月3日,高新区人社局星夜兼程,15小时内一次性从辽宁省朝阳市为区内重点企业天津力神电池接返新入职的91名员工,充分体现了新区“速度”和“温度”。

滨海新区春季线上服务月活动将持续至2020年4月10日,期间将组织动员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服务机构,全方位、不间断地为新区企业和广大求职者提供招聘和求职服务,努力将疫情对企业用工的影响和对稳定就业的冲击降到最低,全力实现“两战”并重、双胜双赢。

4、新疆多项目“云签约” 招商引资“不掉线”

“线连线”“屏对屏”、签约“不见面”……近期,新疆一批重点项目完成“云签约”。

2020年3月12日,昌吉回族自治州完成本年度第一批重点项目的“云签约”仪式,落地重点项目17个,招商引资逾118亿元。此次“云签约”重点项目涵盖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信息产业等多个领域。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疆招商引资面临许多新变化和新挑战,外地客商无法到疆考察,各县市、园区外出精准招商受阻。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招商引资不按“暂停键”, 新疆多地开始探索招商新方式,“线连线”“屏对屏”、签约“不见面”这一安全高效的“云招商”形式成为首选。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近日,其借助互联网以连线方式进行招商推介,来自我国和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企业代表在线洽谈。据招商服务局局长张耀英介绍,此次“云招商”有7家企业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完成线上签约,项目涉及金融、医疗器械、电力、教育科技、新能源产业等,签约总额达7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也成功实现7个重点项目网络“云签约”,总金额达122.5亿元,项目涵盖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也采用网络连线的形式,完成春季招商引资18个项目的“云签约”,投资金额达106.18亿元,项目涵盖纺织服装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设备制造、医疗健康等,其中工业项目占比83%。

位于中哈边境的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毗邻“百年口岸”——霍尔果斯口岸,为增强国内外客商长期投资的信心,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借助网络向国内外客商进行推介。多家企业表达了投资意向,意向金约8亿元,涉及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双创平台等多个领域。

5、陕西西安将打造1个“千亿级”和5个“百亿级”县域工业集中区

对工业园区内道路、新建(改造)园区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年度内最高补助1000万元;

对先进制造业配套企业租赁标准厂房用于生产的,实行前3年免租金、后2年租金减半的补助政策;

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分别一次性给予300万元、100万元奖励。

近日,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西安市要推动园区智慧、集群、集约、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到2022年,将形成以开发区为主的支柱产业聚集区,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为辅的配套产业承载区,打造1个“千亿级”和5个“百亿级”县域工业集中区,创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33个以上。

《实施意见》提出了9条支持政策,以“真金白银”助力工业园区发展,主要包括鼓励各区县、开发区与园区成立园区发展基金,重点投入园区建设及升级改造。对工业园区内道路、新建(改造)园区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上年度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补助,年度内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其中承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年度内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企业按照园区产业定位“入园进区”、搬迁聚集,对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搬迁企业给予标准厂房租赁补贴,按照每平方米不超过8元/月的标准进行补贴,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连续补贴不超过3年。对先进制造业配套企业租赁标准厂房用于生产的,实行前3年免租金、后2年租金减半的补助政策。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分别一次性给予300万元、100万元奖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