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民日报3月14日22:41转发解放日报文章《追星是为追求美好,而非囿于“饭圈”越活越逼仄》

常争


人民日报从流量明星开始说起,并不是指的肖战!流量明星对于很多有流量的明星!如同陈道明说过流量明星不是单一指的演员,而是演员+艺人。演员用作品跟观众互动,艺人是用曝光率跟粉丝互动!

肖战的火了后,就是电影上档,年底的小言公子!其他的就是各类的采访,广告代言活动,和综艺!所以肖战是流量明星!

其实从演员的角度来说他已经很好了,19年有三部作品播出。算是霸屏整个下年的男演员!按照这样的趋势肖战的热度应该会延续到20年~甚至会更久!当然会出现新的爆剧,会有新的明星出现。本来演艺圈就不是一枝独秀也不可能一枝独秀!

“227”事件爆发后摆在大众面前的是粉圈的力量,原来粉圈的力量如此强大!如果这样的力量被有心人利用,可想而知会有多可怕!这些圈里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他们单纯的喜欢某个艺人剧集在一起,在这个组织中分工明确,俨然一个组织,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这个力量如何掌控?是经纪公司?是他们自己?这是需要社会大众的思考的!

“227”事件告诉我们最需要立马净网,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干净得网络世界!网络给了粉圈滋养的空间,又任由它们放肆成长,却又不加约束!还好3月1号开始国家开始净网,有了规矩才有方圆!

如何正确追星?

其实很简单,把这个明星当作自己的目标!学习他的人品,让自己变得和他一样优秀!这是追星最美好的演绎!






奥尔菲斯之窗


人民日报转发的解放日报的文章,是针对肖战粉丝引起的娱乐圈乱象而发表的评论。人民日报评论的是非常客观的,可惜肖战的粉丝都有可能看不懂题目的意思。

肖战成于粉丝,毁于饭圈

肖战粉丝引发的风波还在继续,尽管肖战的工作室已经出来公开声明,呼吁网友理智追星,却似乎无济于事,不但说服不了粉丝,还让肖战败光了很多路人缘。


肖战生于1991年,刚出道没多久,凭借《陈情令》一夜窜红。因为他的高颜值,年轻和多才多艺,而吸引大批粉丝疯狂追捧。

粉丝都是和肖战年龄差不多的人,甚至还有比他小的,非常年轻,多数都比较冲动,不知不觉进入了饭圈,开始党同伐异。

粉丝们本意是极力维护偶像肖战,没想到却彻底走向反面,引起了互联网上的一场硝烟。一夜之间,让肖战从大红大紫的流量小生,沦为全民公敌,遭到抵制,失去很多资源,而这场硝烟还在蔓延。


肖战这样的明星,当初能走红,就是依托于粉丝,现在又毁于粉丝,其实他也挺无奈的,却没办法,只能默默承受。

饭圈文化该整顿了

人民日报作为官方媒体,始终传播正能量,对于这一次肖战所引发的风波,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所说的句句在理,可肖战的粉丝都听不懂。

这些年轻人阅历太少,很多文化程度也不高,最重要的是太冲动,现在仍然认为肖战是他们的唯一,他们的做法是对的,不会顾全大局,只会彻底毁了肖战。


饭圈文化起源很久了,特别是最近几年,流量明星当道以后,这种文化越来越繁荣。而饭圈里面丑态百出,有些私生饭毫无底线,为了追星,不惜跟踪偷拍,严重干涉明星隐私,还恶意造谣。

张若昀之前曾经公开抨击过私生饭,因他被跟踪,家庭住址也曝光,到了严重的干扰。

究其原因,是现在造星的机制不同。以前的老戏骨,凭借实力和拿得出手的作品征服观众,而肖战这样的明星,是靠互联网的流量和粉丝们的金钱创造出来的。


粉丝就是肖战的制造者,有极强掌控的能力,再加上他们追星丧失理智,就容易惹出事端。

肖战如果想今后安然无恙,还得靠自己的实力,有好的作品,提升演技,而不是靠粉丝们的追捧。

否则,长期受限于饭圈,肖战和粉丝都会越活越逼仄。

想要改善饭圈文化,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味的追求流量,而应该看实力。这样才能让明星更站得住脚,让粉丝也相对理智。


粉丝要跳出饭圈

肖战事件给粉丝们上了重要的一课,凡是喜欢追星的年轻人,都不应该将自己受困于饭圈,而应该有开放的心态,抱更广阔的世界,发现更多的美好。

社会需要给现在的年轻人传播正能量,灌输正确追星的思想。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很多未成年人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误导,从而影响了三观。

应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念,让他们有理想,有激情,努力争当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天到晚盲目追星,对喜欢的明星可以崇拜,但要适可而止。


R娱记


饭圈文化真的该整顿了,简直把人性恶体现到极致,吐出的那些字眼你根本不敢想象也许是出自一个20来岁甚至十来岁的女孩子之手。而且,对自己不喜欢的明星可以毫无证据恶意造谣中伤,长达数年之久,简直不可理喻。并且,一有反对意见就空瓶辱骂、人肉攻击,甚至很多控评文案和控评角度感觉是雇佣了职业粉丝在做事,这就不是简单的粉丝行为。

如果追星追出这样的国民素质、国民文化,中国梦就无法实现,因为文化软实力代表了大国形象。


愿愿相报


之前并没看过这篇文章,刚刚搜索原文,简单浏览了一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追星”对不对、“饭圈”话题有无意义,我的疑惑在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这些话题?

在家的时候,我也会和家里小朋友看《*牌对*牌》、《奔*吧……兄弟》、《*乐大本营》这类节目,也会和小朋友一起开怀大笑!

但是每每看到家里小朋友“如数家珍”述说某某明星各种喜好、小秘密……总是不免心中郁闷!再仔细询问孩子,他们在学校、在小区,和同学朋友也聊这些,这就不是我家小朋友个体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问题,不免让人担忧!

就我个人而言,历来对各类明星不大感冒!虽然我是超级影迷,也喜欢看一些大牌演员的影片,可我更关注的是影片质量、剧本质量,故事情节、影片本身好不好看这些。我喜欢看一下大牌演员的片子,不是追星而是觉得大牌演员往往会拿到一些好剧本、好的投资,他们演的片子最起码会质量高很多!

由于发现自家小朋友有点“迷恋”明星,我也在慢慢给小朋友灌输一些明星的“阴暗面”信息,也在慢慢告诉小朋友: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正反两面、都有光鲜也有晦暗的一面,包括明星……喜欢某个明星可以,但是他(她)有资格做你的偶像吗?……我感觉宇航员很酷,你觉得呢?……等等。现在感觉好多了,虽然小朋友也仍然愿意看那些娱乐节目,但是对于各类明星已经没那么大兴趣!

回到上面话题,‘言传’不如‘身教’,舆论导向有了,接下来就要看国家如何具体“引导”了。一方面,名和利“加身”的明星,想不让人关注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另一方面,真正促进社会发展的各类人士“名和利”还不如明星……那问题就无解喽。


宁轩雅


对追星的社会现象,应该学习古人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智慧,疏而不堵是上策。社会就是万花筒,人们的价值观和精神需求是多样性的,关键是我们的宣传部门、主流媒体、文化和艺术类载体、教育机构等,应该大力倡导和引导全民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树立崇尚英雄,崇尚科学,崇尚劳动,崇尚简朴,崇尚奉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风气,不要让追名逐利、金钱至上、花天酒地、歌舞升平等铜臭味的价值取向占领人们精神的市场,让文艺、体育明星的影响力回归到丰富社会正常精神生活需求的轨道。


从心开启1224


追星也应该追科学家,医生那种正能量形象的人,这次疫情涌现了很多正能量人物和事件,那些流量就比如其他回答里的肖战,我觉得没有值得学习的正能量,他身上没有体现为了国家奉献的这种精神,我要是有孩子,我更希望他去向钟南山教授学习,去向这次疫情里面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志愿者学习,他们才是正能量。


月影华殇


人民日报引导青少年理智追星,是正确的毋庸置疑。如果就227事件,只做出这样的一个理智追星的指导,那我觉得未免有失偏颇,不理智的粉丝只是一方面,网络管理缺位,娱乐资本无下限,同人文化边界模糊都是这次时间应该给到的反思。为什么这次事件这么大,不似以往,不单单只是因为粉丝。粉圈有它的弊端,其他被忽略的社会问题才也需要被重视。


龙飞凤舞72656323


我从小也追星,但我追的是老一辈德艺双馨的明星,追的是它们饰演的英雄儿女的王成,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老一辈艺术家弘扬的都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下一代,弘扬社会风气的事迹,可它们确没有拿高片酬,艺术应该服务于国家,与国家同行,与人民同行,决不能与国家,与人民对立,不能有特权,它们不是特殊群体,它们只是丰富人民娱乐的群体,富民强国靠的是科技人才,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人民警察,和广大的老动人民,这些人才是国家的希望,盲目追捧所谓的明星,只能败坏社会风气,现在的有些利益媒体也是败坏社会风气的毒瘤,


用户关宏伟


追星的人都是年轻人比较多,我奉劝一句话,追星干嘛,对你有什么提高?是你兜里的钱,还是你的时间,还是对你的择偶标准,他们能给你带来什么呢?在他们眼里就是把你的钱粉刷到他们的兜里,你最好赚到钱多孝敬父母,或者对未来的生活积累点本,发展好自己真正的做好本职工作和事业,大家觉得呢?


乐观人生55555


什么人是中国的明星,那是为国为人民有重大贡献的人,如我国的两弹一星的研制造者 ,量子科学的马院士等等,在抗疫第一线的钟南山李兰娟等等。他们是中国的明星。像文艺圈的人侃大山里明星那都是相互吹捧,他们也不配明星这个词。有的人认为他们经常上电视就是明星,太荒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