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吃飯了!中藥太神奇了!”張忠德:不管中醫西醫,患者只認療效!

“我能吃飯了!中藥太神奇了!”張忠德:不管中醫西醫,患者只認療效!

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隊長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張忠德教授


1月24日,除夕。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隊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坐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千里“逆行”,17年前的一幕幕在他的腦海中不斷閃現。


2003年,在廣州地區最早打響抗擊“非典”戰役的廣東省中醫院,時任急診科主任的張忠德最先進入火線。由於對“非典”認識不足,防護措施不夠充分,張忠德在為重症患者氣管插管時不幸感染,並很快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那時,每一天都覺得這也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寫好的遺書都壓在枕頭底下了。”


幸運的是,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下,張忠德的病情終於在入院的第19天發生了轉機。他拿起手機,給院領導、親朋好友發去短信,只寫了四個字:活著真好!


那次命懸一線的經歷,讓張忠德進一步認識到了中醫藥在治療危急重症方面的特殊價值,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此次“逆行”,他心中有數,淡定了許多。


“非典”經驗 讓我淡定許多


“寧可少帶一位救治骨幹,不能缺少一名防控專家。在傳染性極強的新冠肺炎面前,怎樣強調防護都不為過。” 作為173名醫療隊員的“大家長”,確保每個人的安全是張忠德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此行援鄂,他帶來了廣東省中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對每名醫療隊員進行嚴格培訓。“不管你來自哪家醫院,哪個科室,在這裡統統歸零。重新培訓,重新考核,所有的隊員一個不落。只有考核合格,經過主任簽名後,才能進入隔離病區工作。”張忠德表示,堅決做好防護、杜絕感染,是紅線,也是底線。

“我能吃飯了!中藥太神奇了!”張忠德:不管中醫西醫,患者只認療效!

國家第二支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省中醫院團隊抵達武漢


“我能吃飯了!中藥太神奇了!”張忠德:不管中醫西醫,患者只認療效!

張忠德(右)悉心幫隊員整理好防護服


採集臨床患者資料、制定中醫治療方案、帶領醫療隊組建病區……在武漢的每一天,張忠德都在忙碌的工作中度過。他表示,新冠肺炎的病程和“非典”有相似之處,應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新冠肺炎早期的干預作用,避免輕症患者向重症、危重症發展;而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則打出中醫“組合拳”,利用包括中藥湯劑、中成藥、中藥注射劑,中醫傳統療法、外治法等綜合治療,為患者的生命支持搭好平臺。同時發揮西醫在患者生命支持,控制併發症、多臟器衰竭、休克、呼吸衰竭等方面的優勢,讓中西醫協同起效發揮1+1>2的效果。達到縮短住院天數,提高患者治癒率,減少死亡率的目標。


張忠德表示,按照中醫理論,新冠肺炎疫情屬於‘疫’病,患者主要表現為溼、偏寒,正氣嚴重不足。因此,在治療中應強調“扶正、祛邪”,“扶正”以溫陽補氣為主,“驅邪”以祛溼、清熱、解毒為主,效果很好。“同時,按照中醫肺腸同治的理論,我們非常強調保持重症、危重症患者腸道的通暢,這是決定患者能否康復的第二大關鍵因素。”


“‘非典’時,我能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從兩片“白肺”恢復到可以正常上班,這和中醫藥輔助治療是分不開的。我一直堅信並感謝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張忠德說。


中醫藥的療效 患者會用腳來投票


“疫情早期,武漢中醫藥普及率和參與度較低,這是疫情蔓延速度快、重症轉化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張忠德表示,中醫藥治療對於患者劇烈咳嗽、呼吸氣促、胸悶、發熱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張忠德介紹,除在國家診療方案的基礎上,因地、因時、因人辨證制定診療方案外,廣東中醫醫療隊還開展了包括針灸、八段錦、太極拳、耳穴壓豆、穴位按摩、刮痧等在內的一系列系統的外治法和傳統療法,有效減輕患者焦慮、失眠、恐懼、胃口不好等症狀。“在一些患者身上,外治法的效果立竿見影。”


“我能吃飯了!中藥太神奇了!”張忠德:不管中醫西醫,患者只認療效!


3月5日上午,張忠德在雷神山醫院查房時,一位老奶奶拉住張忠德,對他講述了中醫藥在自己身上的“神奇”療效。原來,老奶奶感染新冠肺炎後,食慾一直不好,不想吃飯。女兒勸她一定要吃飯,不吃就沒有抵抗力。“可我實在是咽不下去,”老奶奶說:“每次我拿著雞蛋往嘴裡送的時候,就像董存瑞舉著炸藥包炸碉堡一樣。”


在雷神山醫院,老奶奶用上了廣東省中醫醫療隊為她“量身定製“的扶正祛邪方,在健脾、補氣、溫陽的同時清熱祛溼,效果很好。“吃了一天半的中藥後,老奶奶的胃口就恢復了。當天晚上,她就可以吃掉四分之三份盒飯,第二天一早的早餐竟然可以全部吃完了。她高興地打電話給女兒:‘我能吃飯了,中醫藥太神奇了!’”


“我能吃飯了!中藥太神奇了!”張忠德:不管中醫西醫,患者只認療效!

2月18日上午,國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奔赴武漢雷神山醫院,分管傳染三科六病區


截至3月14日12時,廣東省中醫醫療隊共負責床位118張,累計收治患者344例,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比例超過了70%。通過中西醫協同治療,328例患者的主要症狀如乏力、發燒、咳嗽、咽痛、納差及影像學得到明顯改善,目前已有251例患者符合出院標準。 “雖然目前尚沒有中醫藥服務質量評價體系,但患者用了中醫藥,症狀改善就擺在那裡。”張忠德說:“我們常說,中醫藥有沒有療效,患者會用腳來投票的。有效,患者就還會來找你看病。”


堅持中醫藥自信,不要把它當作“老古董”


“不要一提到中醫藥,就把它當作‘老古董’。恰恰相反,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中醫藥都代表著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力、科學技術與文明成果。”張忠德表示,廣東省“中醫藥強省”戰略中,在對中醫藥事業給予高度重視的同時,也非常強調中醫要“兩條腿走路”。廣東省中醫院更制定了“中醫水平站在前沿,現代醫學跟蹤得上”的發展模式。在廣東省中醫醫療隊中,大部分隊員都有傳染病防控工作經驗,醫務人員能夠熟練掌握緊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ECMO等西醫支持治療技術。


“我能吃飯了!中藥太神奇了!”張忠德:不管中醫西醫,患者只認療效!

中醫專家與鍾南山院士千里連線,中西醫協同為危重患者制定最佳方案


張忠德表示,目前,社會對中醫的認識普遍存在誤區,很多人認為中醫不能使用現代醫學成果。而這個誤區深深地禁錮了中醫的發展。“我相信,如果明朝有X光機,中醫也要會用。這是學科,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張忠德表示,此次疫情彰顯了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中醫藥在中國衛生事業的發展中,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中醫藥的作用一直被低估了,今後,中醫藥應在保健養生、慢病防治、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和重大疫情的防控方面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他也坦言,目前,中醫藥文化的傳承面臨脫節的現狀,中醫講究因地、因時、因人辨證制定診療方案,但如果人們不瞭解陰陽五行、氣學,甚至不知道二十四節氣,便無法理解中醫藥文化的內涵。“振興中醫藥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戰略,我非常期待國家從文化層面,對中醫藥復興進行更具體的規劃,讓中醫藥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我能吃飯了!中藥太神奇了!”張忠德:不管中醫西醫,患者只認療效!

醫務人員教患者練習“八段錦”


“很多人都在學印度的瑜伽,可中國的太極拳卻幾乎無人問津——因為我們總覺得自己東西不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中醫藥自信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中醫藥的復興,也是文化的復興。” 張忠德認為,經過此次疫情,中醫藥定將得到一個很大的發展,也必須得到一個很大的發展。


我們離勝利不遠了!


“太震撼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展現出我國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救援能力,全國醫務人員千里馳援,萬眾一心的背後,是制度優勢。這種優勢是地球村其他‘居民’們比不了的。” 談起此次抗擊疫情阻擊戰,張忠德無限感慨。他表示,從武漢“封城”,到“應收盡收”,再到武漢全市“拉網大排查”,黨和政府為抗擊疫情、控制疫情蔓延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展現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使疫情在短時間內迅速得到遏制。3月4日0~24時,武漢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1例,“這在一個月前是不可想象的。”


張忠德表示,“非典”時期,廣東省很早就將中醫藥介入到患者的治療中,不僅有效降低了死亡率,更減少了後遺症。“從甲型H1N1流感,再到後來的登革熱,近年來,廣東省歷次抗擊重大疫情的背後,都閃動著中醫藥的身影。對病毒性疾病,中醫自有其優勢。疾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在疫情面前,請放下門派之爭。”


從除夕夜抵達武漢算起,張忠德已經在抗“疫”前線連續戰鬥50多天了。照片中,張忠德的臉上深深地印著口罩的勒痕,面容略顯憔悴。“每天睡眠嚴重不足,不光我一個人這樣,前方的醫護人員每個人都很累、很忙。但來到這裡就是為了救治患者,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診療方案才是我們的目的。看到一名又一名危重患者不斷好轉,最終康復出院,是一名醫生最大的成就感。”


“我能吃飯了!中藥太神奇了!”張忠德:不管中醫西醫,患者只認療效!

張忠德臉上佈滿口罩的勒痕


“我能吃飯了!中藥太神奇了!”張忠德:不管中醫西醫,患者只認療效!

2月15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餘豔紅、副局長閆樹江來到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看望慰問隊員


近日,國家衛健委、人社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於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廣東省共有5個集體、22人分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和“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張忠德就是其中之一。“春暖花開燕歸時,我們離勝利不遠了!我好像已經聞到了廣州銀記腸粉、蝦餃的味道了!”他開心地說。


2020新春伊始,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湖北並蔓延至各地,一線醫務工作者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迅速集結並奔赴各條“戰線”,衝鋒在最危險的抗“疫”前沿。


在這場戰“疫”中,除了毅然逆行的臨床醫師,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清晰的思維,作出果斷的決策,提出科學、高效的防疫方向和管理舉措。


他們是各醫院新冠肺炎防控的領導者!凝聚醫護團隊、救治病患是他們責無旁貸的職責所在,他們時刻走在時間前面,他們是疫情防控管理的瞭望塔!


由《醫師報》主辦的“最美逆行者·院長訪談”人物系列專訪正式啟動,該項目由羅氏製藥中國支持,將邀請參加新冠肺炎防控的醫院管理者們,就疫情防控中的應急方案、醫院防控管理舉措等熱點問題進行探討,同時記錄他們在抗疫前線最美的身影。


向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