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未必益善,点将不能学韩信

要人当以用为本,如果只让名字躺在花名册上睡觉,不用或者区别性使用,不仅无法推动单位向前发展,还会陷入和尚多了没水喝的困境

2000多年前刘邦与韩信一场“多多益善”的闲谈,让人们见识到了这对君臣过人的管理能力,感受到了大将军韩信的睿智与风采。

如今,刘邦与韩信的故事成为史书趣谈,而“多多益善”的故事,却以另一种“要兵要将”的形式相传至今。

多多未必益善,点将不能学韩信

比如说,有的单位在册人数不少,但常常喊着人不够用;有的单位出工不少,却总是不见出料;甚至有的单位每人各管一摊,遇急遇难不见出头…… 最终只得以人数不够、持续要人来填补缺口,造成岗位职责过度细分,工作量难以饱和。

这种“多多益善=人不够用”的做法,不仅暴露出个别管理人员“将兵”能力不足,也误伤了单位内部的“造将”能力,给部门发展和职工个人成长带来不小 的负面影响。

回顾刘邦与韩信这对君臣对答不难发现,不管如何用兵,唯一目的都是为了形成“1+1>2”的综合优势,而如今部分管理者效率不高人力凑的方式,恰 恰降低了人均生产效率,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陷入“三家四靠糟了糕”的窘境。

多多未必益善,点将不能学韩信

兵力多寡本应是决定战役结果的关键所在,为何却总有人能以少胜多?人越多越不够用的恶果如此明显,为何却总是能够得到部分管理者的青睐?

仔细推究不难发现,部门热衷要人的风气之所以能够兴起,症结正在于“韩信”们本人的管理出了问题。

客观来说,管理者要人有着复杂的原因:工作量大、编制较少、绩效压力等客观原因是一方面,但管理不力、标准不清、职责混淆、难以服众也是重 要原因。

就拿同一个岗位来说,有的单位论资排辈、分工不当,往往出现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情况;岗位职责不清、标准不明,有的人到处救火,有的人隔 岸观火,带坏了分工导向;奖罚不明、考核不力、无利不起,营造出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氛围。再比如,有的单位缺乏激励考核制度,有的职工替他 人“种地”,荒自己的田,结果月底工资结算差不多少,严重影响了团队积极性

多多未必益善,点将不能学韩信

这些人事不匀、管理不力的行为,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理。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是基础,“用”是关键,倘若选人环节出了问题,后续用人自然难上加难。透过“要人争夺战”可以看出,一些单位在抢人要人之 前往往没有目标,没有规划,常常抱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劳动力的心思去争取。既没有考虑过人员引入后的能力问题,也没有考虑过成长及使用问题,往 往“救火期”一过,就两手无事束之高阁。

一定程度上说,引入环节事关单位发展后续,必须精细规划、多方考察,从需要入手,在使用上做文章,在发展上下功夫,做到引进一个成才一个, 才能避免闲人闲事的情况发生。

笔者认为,要人当以用为本,如果只让名字躺在花名册上睡觉,不用或者区别性使用,不仅无法推动单位向前发展,还会陷入和尚多了没水喝的困 境。

多多未必益善,点将不能学韩信

要摆脱这样的困境,用人部门不仅需要先让自己的职工都动起来,更需要知其所长、用其所长、合理分工,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制约。同时, 在日常管理之中,真正转变观念,一盘棋看待所有职工,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避免干的干、看的看、眉毛胡子一把抓等情况发 生,真正以开放的心态,让职工在同等条件下共建共享部门红利,提升职工的整体积极性。

发展向来只会眷顾奋进者。一个整日喊着人力不足的单位,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活力不足,而活力不足的源头,正是管理中“供需”双方的价值错位。

要走出“人不够用”的误区,必须努力营造“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工作氛围,杜绝“闲差受追捧”“忙职无人干”的现象,真正通过公正、有序的结果 导向、考核导向,让敢干事、能干事、善干事的“良将”脱颖而出,推动企业与个人事业健康顺利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