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这饭死难吃(上)

子夏问孝,夫子曰:“色难”。

“色”,古指“脸色”;不妨借用为“面子”。“面子”是碗好饭,但不好吃,世人又都想吃。

夫子所谓“色难”,是要你在长辈跟前永远都“和颜悦色”,哪怕长辈错了,你也不能吹胡子瞪眼。这很难做到,所以又说“百善孝为先”。

“面子”这饭死难吃(上)

众面之中我不同。

为“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的结果多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而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故事,表面很励志,实则是个“挽回面子”的故事。韩信受得了胯下之辱就能成为“名人”,想必一般人受不了那个窝囊气。

面子被成功融入孝道,大概也是中国文化之最。其他民族当然也讲究孝道,恕我少见多怪,反正没听说过西洋人给棺材上画“二十四孝图”一事。

既然中国人一向都有“爱面子”的名声,那当然连死人也要“面子”了。若年纪轻轻就不幸遭遇横祸或因病灾夭亡,匆匆入土为安,一般都不会在其棺材上画下“面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反孝”,哪来的面子!

“面子”这饭死难吃(上)

做人就要做个“多面手”。

孝道代表面子,但也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感慨。所以,孝道也是一种“相对文化”,并非绝对。而但凡相对之事,或都难免要搞形式主义,保住面子,丢掉里子。古人“举孝廉”,“孝”与“廉”好似混为一谈,认为孝子一定廉洁,所以推举出来让他做官。到底如何?各执己见。

作为晚辈,孝敬长辈理所应当,但只懂“孝”还不够,既要能哄老人开心,还要给足他们面子,那才叫真正的“孝敬”。

《大宅门》里有个画面,白家大爷白颖园无论买来什么点心孝敬老太太,老娘就是不买账,一口一个“不爱吃”,其实都是她的最爱。老三白颖宇不管送去个什么东西,老娘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夸“三儿”最懂得疼人。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孝敬长辈也有“相对性”,假如你想孝敬的长辈跟你不对脾气,就别上赶着找别扭。因为长辈觉着,被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晚辈孝敬,简直就是没面子,而你自己也觉着,这样孝敬长辈真够丢份儿。

“面子”这饭死难吃(上)

面具戴久了就变成“仇面子”。

顺便再讲个小故事:

某领导带一小喽啰去谈生意,坐电梯时,领导放了个臭屁。电梯里人群开始躁动,面面相觑,彼此用意非常明确:到底是谁如此缺德,竟在狭小空间放了个“惊世骇俗”的臭屁!

俗话说“臭屁不响”,若再便秘一两天,那屁估计足能摧残一朵鲜花了。看到众人的反应,领导自觉心虚,顺势就把这个“屁责”推到小喽啰身上,“小某,你咋回事?吃坏肚子啦?”领导憋着气说“屁事”,但出他意料的是,小喽啰反倒大声说:“明明是你放的屁!”

回去之后,小喽啰就被辞退了。原因很简单,领导认为他担不起“屁大的责任”。这种糗事到底怨谁?其实谁都没错。“管天管地,管不了拉屎放屁”,都说领导大度,为何把“屁事”赖到他人头上?

要怨就怨“面子”。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