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感覺四十歲左右的人辭職換工作,換行業的多呢?

褚逸飛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如下:

(一)40歲左右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所以,他們必須能得到一份薪酬待遇高、可以充分滿足生活的工作,才能維持正常運轉。而當一份工作不能滿足這個條件時,他們就必須換工作。

(二)40歲左右的人,到了這個年紀,也都有自己工作理想環境的標準,當一份工作既不能提供良好薪酬,又不能滿足良好氛圍時,這部分人就會選擇換工作,去尋找適合自己要求的公司或者崗位。

(三)40歲左右的人,精力和健康受限,如果一份工作已經開始透支他的身體和健康時,那肯定是要換工作的。因為,你在單位必須拼命工作才能換回好的薪酬,但犧牲的是身體,現在多發的猝死,大多是這個年齡段的人。但是,單位少了你沒關係,還有人來頂替,如果家庭失去了你,那這個家的天就要塌下來了,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很多人就會換工作。


人生加油站M


為何感覺四十歲左右的人辭職換工作,換行業的多?

我就是70後,去年到今年已經換了第二份工作了,還在試用期。

1.四十歲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經濟壓力很大,在某一個行業呆久了,感覺工作都很安逸了,只要工作還能繼續,很少有人去辭職。都是在自我感覺到危機了,多學點自己愛好擅長的知識,各個廠子都會裁員,隨著年齡增長,都是被淘汰,或是被迫的萬不得已才辭職換工作。

2.換行業是一切都歸零,從新滴開始,能有這份自信都是經過自己思慮再三,才能有信心的決定,去面對現實。目前的招聘都是18歲到35週歲的工作,四十多歲沒有一技之長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即便是找到了都很難堅持下去,畢竟新的工作,隔行如隔山,新的環境都需要去磨合,新的工作環境,工作之間的同事以及領導之間的關係,三個試用期過了都不一定能適應。

3.有點資金都想自己乾點實際性的工作,都想自己能夠去創業,但是現實很殘酷,假如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工作會更迷茫,一家老小都要面臨著經濟危機,這都是四十歲左右的人必須考慮的困境和因素。

僅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可以評論討論。



淡出視野3456


哈嘍!我是“打工在線”!打工20多年,專注各種打工話題,今天分享話題:為何感覺四十歲左右的辭職換工作,換行業的多呢?

這個問題問對人了的哦!真的適合自己回答,好像就是說自己一樣的。近幾年,換了幾份工作,也經歷換行業的,下面說說自己換工作,換行業的經過。

其實在以前,年輕的時候,自己到沒怎麼換工作的,最開始深圳工作連續幹了9年,後來經朋友介紹換到浙江工作,又是連續幹了5年的,只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換工作,換行業。

第一次投簡歷找工作(以前工作,都是人介紹的),說一下招工作之前的工作崗位,工廠生產負責人(負責正個工廠生產管理)。是跨行業的,當是只是覺得工作性質自己能夠勝任,就簡單寫了簡歷,投了應聘,不曾想第二天有人打電話給我去面試,後面竟然成功了,別人看中的是我的經驗,是家剛剛滿一年的小公司,管理上混亂,需要有管理經驗的人員,我豐富的經驗,讓公司老闆很是信服,所以雖然是跨行,也沒有關係,自己也有信心,有自信的啊,相信自己能夠勝任,結果證明自己真的可以。

後一次又是朋友介紹,相當於挖牆腳一樣, 是自己以前的老本行,也是剛起步的小公司,大家以前也都認識,都是行業圈子裡面的 。還是和以前一樣,負責整個生產(包括除業務以外所有方面工作)。這家公司請我去,主要是圈子內,知道自己做過什麼工作,靠行業口碑好,有能力的

再一次找工作是別人網上看到我的簡歷,邀請我過去面試的,這次換工作崗位了,改為行政工作崗位,剛開始我沒有同意(前面公司因為生意不好搬走了,自己沒有去),一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考慮幾天後,自己還是答應去工作了。這次自己能夠成功入職,是自己的工作經歷,有外資軍事化管理模式的經歷,也有民營企業的管理經驗,豐富的工作閱歷,才能夠吸引公司招聘的。

還有一次找工作,是自己網上找的,是跨行業,崗位到是不陌生,但是後來實際上與自己認為的相差很多,幾乎可以說是陌生的 當然自己後面也是很快就熟悉了的。當時應聘成功,是因為,自己的工作經歷,工作技能(每一次新工作 ,會讓自己不忘學習),得以應聘成功的。

以上是個人經歷,總結一下,有幾點:

1:工作經歷是招牌。

2:行業圈內口碑是廣告。

3:經驗、技能是標配。

4:學習能力,適應能力,能力是硬核。

四十歲左右的人,多數人,要麼掌握專業技能,要麼積累很多經驗,要麼打造個人影響能力,有一定個人的品牌效益。這樣的人,屬於最搶手的,而且大部分屬於挖牆腳的方式挖走(高薪),通過獵頭,還有拖熟人介紹,這種類型的較多,成功率也高。一般挖牆腳,都會提高很多薪水的,不少人就是這樣換工作的。

四十歲左右的人,絕大部分打工已經10年以上,工作經驗,閱歷豐富,掌握一部分資源,利用工作的平臺,建立打造好自己的人脈圈。時機一到,就是可以立即換工作。

四十左右的人,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也提高了自己能力,把握機會能力,合理利用工作平臺學習深造,擁有更多知識和人際關係。工作關係接觸廣,看到的東西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只要覺得哪個行業有發展,有潛力,機會來臨就會立即換工作,換行業的(雖然是換行業,其實之前都有接觸和了解的)。

四十歲左右的人,就算是一般打工的,已經太熟悉打工環境了,為了應付日益高漲的生活水平,不得一次又一次更換工作,甚至更換行業,就是為了追求更多的收入。這個年齡段的人,是壓力最大的人群,上有老,下有小,就是這個年齡段的人現實情況。不得以,

用最簡單的方法,換工作,換行業,哪裡錢多就往哪裡去。

四十歲左右的人,多少會有自己品牌宣傳,多少會有自己能力沉澱,有自己的成熟的社交圈子,一方面有大量市場對他們的需求 另一方面他們自己也在尋找機會突破,所以看到四十歲左右的人換工作,換行業比較多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或者對你有一點的啟發。還在打工的各位,歡迎分享更多的打工話題,同為打工人,“打工在線,一直在線”!歡迎加入打工在線,一起分享,共同成長。


發哥打工在線


我今年32了,從事建築行業,公司屬於國企,職位如果沒有大的機遇很難再往上走了。現在也挺迷茫,常年在外,不能照顧家裡,老婆辭職在家帶兩個孩子,家庭矛盾其實挺大的,我不能陪伴我兩個閨女的成長,但由於這份工作收入尚可也不能冒然辭職,我也一直在想我再幹幾年後是不是還要從事這個行業。如果我到了40歲我肯定優先選擇家庭所在地工作,可以照顧家庭,行業儘量能幹自己熟悉的,如果沒有的話只能換或者自己乾點小買賣啥的。當然這些前提是我40歲或者我36、7歲之前所掙的錢能夠把孩子養大才行,如果不夠,啥都別說繼續搬磚吧。


小粉小嫩的爸爸


其實40歲的年紀在中國是一個尷尬的歲數。但是卻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年紀,穩重成熟也有眼光了,這個年紀在國外是正創業的年紀,而在國內很多年輕人創業,說實話都是被成功學大師忽悠的。

武漢名小吃一面窩,一個人可以操作。 本人專業從事面窩小吃七年多,算是改進面窩原創人。說實話真正好吃的面窩是有獨家配方的,市面上很多炸制的面窩根本上不了檯面。前幾年做單一面窩一個攤位基本月入萬元,請人幫忙的話,管理五六個攤位還是很輕鬆的。這兩年做小吃的多了,收入減少了,但是味道還是在線的。 要做好吃的面窩,有很多注意的細節: 原材料的選擇,米、黃豆、調料、油;獨家配方比例;磨漿機的選擇與調試;根據氣溫調節磨漿米漿; 炸制火候控制; 當然了,這是商業用的技術,家用就太麻煩了,如果你想做正宗面窩,可以瞭解一下。以上純手工打字,原創,希望可以幫到那些小吃創業的朋友。關注我主頁視頻。





豫鄉村阿亮


感覺四十歲找工作換行業的多,我覺得這個需要分析一下他的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裡有個舒伯的職業生涯發展論,包含了人一生的完整發展過程,他將生涯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1、成長期(出生至14歲)

這個階段的特徵是,人開始考慮自己的將來,逐漸具備一定的生活控制能力,獲得勝任工作的基礎,並且在該階段末期,越來越意識和關心長遠的未來。個人所要做的,是通過學校學習、社會活動來認識自我,理解世界以及工作的意義,初步建立起良好的人生態度。

2、探索期(15歲至24歲)

這個階段是職業認同階段,個人在這一時期裡有了初步的職業選擇範圍、並且為之準備教育或者實踐。該階段的任務是,深化對職業和工作的人事,將學習成果和實踐經驗沉澱結晶,具體化自己的職業偏向,並初步實施。

3、建立期(25歲至44歲)。

個體在這個階段開始確定自己在整個生涯中應有的位置,並開始增加作為家庭照顧者的角色。這個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在不斷的挑戰中穩定工作,並學會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合理的均衡。

4、維持期(45歲至65歲)。

個體已經找到了適合的領域,並努力保持在這個領域的成就。與前一階段相比,這個階段發生的變化主要是職位、工作和單位的變化,而不是職業的變化。個人主要應鞏固已有的地位併力爭有所提升。

5、衰退期(65歲以後)。

該階段的重心逐步由工作向家庭和休閒轉移。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安排退休和開始退休生活,精神上尋求新的滿足點。

所以40歲的時候,處理事業和家庭的平衡很重要,無論換什麼職業都需要自己做出合理的思考規劃,也有可能側重好好陪陪家人,對人生的後半段會很重要哦。


奔跑吧小楊


你應該去夜市走一走。當你以為夜深人靜的時候,大家都在好好休息的時候,還有人在為了賺錢而奔波。要不是為了賺錢,誰願意深更半夜在街上賺錢。有人推著板車在夜市邊上叫賣,一個餈粑、一碗米粉,能夠賺幾毛錢,一天能夠賺一百塊錢收入,都需要很“拼命”。

你應該去車站走一走,那裡總是人來人往,夜裡 還有人在候車。很多人都有嚮往遠方的夢想,可是遠方真的有那麼好嗎?多少人,漂泊他鄉,天天思念家鄉。你羨慕那些大城市裡的人,他們也許還在羨慕你的生活。錢多錢少,每一樣工作,都有好處,也有壞處,做久了,都很煩惱。

你還可以去菜市場看看社會底層的人,去橋洞裡看看乞丐的生活,去和父母聊一聊未來的打算,去了解窮苦家庭的生活......不一樣的生活場景,會讓你改變自己的心態,會嘗試著去理解這個社會。




AndyInfernal


我正面臨這個問題,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2002年始,進入服裝行業已經19個年頭了,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2年至2014年,職業經理人階段,共13年;

這期間,完成了原始積累,買房,買車,結婚,兩個孩子,均在這個階段完成,換過工作,整體上講精力充沛,一切皆有可能的。

第二階段2015年至2016年,創業階段;共2年

創業遲了些,但還是高舉高打,投資數百萬做男裝,在行情下行的局面下,血本無歸,及時剎車止損。行業有話,職業經理人創業十創九敗,另一個剛進門。

2017年2019年,職業經理人階段;共2.5年

轉身回來,抹掉面子和裡子,繼續上班,這次迴歸市場,也可總結自已失敗的原因,做的有聲有色,似乎一切回來了……

2019年2020.3,創業階段1.5年

識人不慎,被逼到再次創業的路上,這次比前幾年穩當了些,覺得還不錯,計劃2020年再開幾個店,慢慢小規模可以做起……一場疫情改變一切,改變了一切。

痛定思痛,改行。因為折騰不起了。折騰不起了。

未來將邁入職業經理人階段(即將上班,未來如何,待定)


嘉俊成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簡單,這樣的一個年齡層次來換工作為什麼換行業?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在換行業啊。

那麼換的原因其實叫我們叫四十不惑,這樣的一個年齡換首先要考慮的幾個條件吧,第一就是個人的喜好跟個人的興趣,另外就是會考慮個人家庭的平衡,包括這個整體的收入。還有一些人會考慮個人的成就感。等等,之所以每個人轉型一定是個人的某一方面的需求,沒有滿足沒有得到,所以才會去轉。

這裡面要跟大家講明白的,其實叫有一句老話,隔行如隔山,還有一句話叫隔行不隔理。

也就是我們大部分的職場夥伴在轉型的時候,其實不管年齡的是轉型,有幾個基本原則一定是做熟不做生,即便是你看起來它像是換了一個行業,但是你會發現它所使用的工作的技能能力是沒有變化的。

比如說一名銷售他換了一個行業,但是他做的崗位還是銷售銷售他具備的能力是與客戶的溝通技巧,溝通能力跟應變能力,談判能力。

只要他這一個人這些能力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不管他是在醫藥公司做銷售,還是房地產公司做銷售,還是日用品公司做銷售,那它其實本質用的內核的能力沒有變化。

反之會有極端,就像大家所說的,可能是換了一個行業,甚至他的崗位也換了,甚至他所用到的核心能力也完全變了。如果是這樣的轉型跟跨行是我們極力不推崇的,那如果他是這樣的做,無非是有更極端的目標或者他個人所需求在裡邊。

比如說他放棄了原有的行業,放棄了原有的崗位職務,放棄他那原有的擅長的能力。他願意從零開始,包括各方面的能力從0開始,那證明這一份工作對他有另外的極度的吸引力,比如這裡的工資是原來的三倍5倍,比如這裡有他想要的跟家庭的平衡的大量的自由的時間。

所以我們大家看到的是40歲左右,包括35歲到40 45這之間,大家的換工作,職場轉型,看似都換了一個行業,但是其實他所用的內核能力沒有變,沒有變化。

所以我們看的是表象,不是內核。

希望這樣的解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生涯助夢人


四十歲是人生的中轉階段,適合決定今後的人生價值

一是四十歲,孩子已經到了高考階段 決定了孩子是否成才的初級階段;這個時候父母也進入60歲以上的老年階段,該到孝敬老人的時候了。這個階段是家庭角色最為關鍵時期。二是事業也到了瞻前顧後階段。如果這個時期不管是體制內的,打工的,個體的都該是大階段總結。如果是體制內你還是個小科級幹部,就該轉行,因為肯定以後不可能有再高升機會。如果是打工的,還月薪3000.就得考慮是技術不行還是企業待遇太差,應該轉行轉企。如果是個體戶,這個年齡已經幹十幾二十年,還是不尷不尬年入幾萬 就得考慮轉行或者開公司找能人。三是這個階段人的性格,愛好,社交圈都進入成熟階段,婚姻更是進入成熟期了。家庭的單子實際更重了,孩子,配偶,老人對你的依賴是最重的;事業也是到了可以下結論是否成功的拐點。如果你是成熟的人,考慮各方面的需要和你自身的條件,一定會決定,改轉就轉,該上就上,錯過了一生都會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