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戰“疫”群英譜︱邱斌:戰“疫”未止,鍾南山院士留下我們做科研

【口述】邱斌,男,30歲,濰坊衛恩醫院主治醫師、中醫科主任,全國第一支呼吸與危重症非公立醫療機構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整理】陳建志,農村大眾報記者

【日期】2020年3月11日,星期三

【地點】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

山东战“疫”群英谱︱邱斌:战“疫”未止,钟南山院士留下我们做科研

邱斌醫生。

這幾天,好消息接踵而至,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的越來越多,在醫院治療的越來越少,新增確診病例大幅度減少,16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但我現在還在湖北武漢,沒有返回山東濰坊。到目前,我們醫療隊馳援武漢的時間超過一個月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工作告一段落,現在有空回顧、思考一些問題了。如果你前些日子找我,我天天忙著救治患者,整天想的就是“能救一個是一個”,真沒有時間跟你聊這些事兒。

山东战“疫”群英谱︱邱斌:战“疫”未止,钟南山院士留下我们做科研

醫院為馳援武漢醫療隊,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出征儀式(前右為邱斌)。

山东战“疫”群英谱︱邱斌:战“疫”未止,钟南山院士留下我们做科研

出發前,醫療隊隊員與戰友們合影留念。

一、 馳援湖北,是醫護人員的使命,也是機遇

從頭說起。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每天我都在關注疫情動態。身為一個普通人,我感到擔心、焦慮;作為一名醫生,我則“內心騷動”,躍躍欲試,想奔赴疫病防控一線,參與對患者的救治。

機會終於來了!1月31日,我們濰坊衛恩醫院接到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的緊急通知,要求派醫療隊,馳援武漢,還收到湖北省武漢市漢陽醫院發來的一封信,邀請我院赴漢支援。當天,在前期發出倡議,醫護人員初步報名的基礎上,醫院黨支部再次發出馳援武漢的倡議。第一時間,我向黨支部重申了馳援武漢的決心。

報名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多,而名額少,我擔心自己選不上,下午下班回到家,拿出手機,給魏春華院長髮了一條短信,再次請戰,並列舉了四個“必須去”的理由——

第一,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必須勇敢地站出來;第二,我擁有中級職稱,是主治醫師,年輕,男性,體力好,能夠在醫療隊中起到中堅作用;第三,我讀碩士時專業是中醫,在醫院工作這幾年,主要從事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對於中西醫結合治療這類疾病積累了一些臨床經驗,可以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時發揮更大作用;第四,我愛人是大學老師,現在還沒有開學,有時間照看孩子,因此我沒有家庭負擔,沒有後顧之憂。

第二天,2月1日上午,接到醫院通知,我被選上了。醫療隊總共由5人組成,院長魏春華教授帶隊,還有2名醫護人員、1名救援保障人員。

當時什麼心情?擔心、害怕,還是幸運、興奮?

如果說沒有一絲擔心和害怕,是不可能的,畢竟我們面對的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現在,機會終於來了,可以直面新冠病毒,施展自己的本事了,“幸運”“興奮”佔領了我的大腦,當時我真心期盼儘快奔赴武漢。

我把要去馳援武漢的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妻子。電話那頭的妻子,聲音有些哽咽。妻子的心情,我能理解,哪個妻子會捨得丈夫面對危險,甚至是死亡呢?!我對妻子說,別怕,別哭,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醫生,武漢告急,國家需要,我必須衝在前面,這是醫護人員的擔當和責任,對於我來說,也是一次磨練、成長的機會……等我回來,我們一起去吃火鍋。

之後,我們耐心等待通行證,希望早一點簽發下來。2月2日中午,拿到了通行證,我們醫療隊一行5人,參加了一個簡短的出征儀式,便由救援保障人員韓明師傅開車,於2點從濰坊啟程,直奔湖北武漢。

山东战“疫”群英谱︱邱斌:战“疫”未止,钟南山院士留下我们做科研

濰坊衛恩醫院醫療隊一行五人,抵達武漢市漢陽醫院。

二、初識武漢,患者排成長龍,有些車上也“住”上了人

手持通行證,沿著高速公路疾馳,一路順利,2月3日下午,我們抵達武漢市漢陽醫院。

儘管早有思想準備,但是踏進漢陽醫院大門,還是吃了一驚。前來就診求醫的人排起了長龍,診室前、院子裡,到處都有患者及其家屬。甚至有些人,駕駛私家車來醫院,由於長時間排隊看不上門診或者住不上院,就直接“住”在車上,在車裡輸液。

病房裡,問題也很嚴重。漢陽醫院是一家綜合醫院,各類科室基本齊全,包括一個呼吸科。可是,疫情突如其來,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和普通發燒的人蜂擁而至,原有的呼吸科床位遠遠滿足不了就診患者的需求。醫院無奈,只得讓有關科室停診,整棟內科樓完全騰空,臨時改建成呼吸科,計劃設置300張新冠肺炎患者住院床位(最終新建了7個呼吸科病區,這是後話)。

按照醫院的統一安排,我們醫療隊,與來自其它地區的醫療隊組成一個團隊,由魏春華教授和我牽頭著手籌建呼吸三科,作為醫院感染預防管理規範標準化示範病區。

這是一項艱鉅而又必須完成的任務。在我們醫療隊抵達漢陽醫院以前,那裡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和普通的發熱患者,混雜在一起,極易導致交叉感染。

漢陽醫院裡,醫護人員對自身的保護也不到位。究其原因,一是非呼吸科的醫護人員自我保護意識淡薄。自從疫情爆發之後,醫護人員每天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依然無法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需求,導致許多患者不能及時診治,越積越多。面對如此之大的壓力,醫護人員長時間連續工作,身心極度疲憊,抵抗力大大下降。二是醫用防護物資緊缺。正常情況下,無論是在門診還是在病房,面對傳染性極強的患者和病毒攜帶者,醫護人員必須嚴格穿戴防護服、醫用口罩和護目鏡,“全副武裝”。可是,當時的情況是,醫院原來儲備的醫用防護物資不足,後期供應又跟不上。用過一次的防護物資捨不得扔,有的醫護人員竟然穿著同一套防護服,連續工作三四天。這就是導致當地醫護人員新冠病毒感染率高的原因。

山东战“疫”群英谱︱邱斌:战“疫”未止,钟南山院士留下我们做科研

病房裡,邱斌“全副武裝”,預防交叉感染。

三、患者痊癒,是我們醫護人員最大的心願

前面說過,我們醫療隊抵達漢陽醫院之後,首要任務是籌建呼吸三科,作為醫院感染預防管理規範標準化示範病區。這是在醫院裡阻斷病毒傳播、減少交叉感染的關鍵舉措。

這個病區總共有17名醫生、50多名護士,科室執行主任由我們濰坊衛恩醫院院長魏春華教授擔任。從2月4日下午開始,我們嚴格按照規範,加班加點籌建新病區。

僅僅用了2天時間,新病區便建成了。2月6日下午2點開始接收患者,實施醫療救治。這個病區共設置了55張病床,不到3天時間就住滿了患者,都是已經確診且病情較重的,其中10人屬於危重患者。

在專家團隊指導下,魏春華教授帶領我們科室的醫護人員,按照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合理使用抗病毒藥物、激素、中藥和經鼻高通氣氧療呼吸機,結合獨特的中西醫結合穴位封閉注射救治患者。在沒有氣管插管、沒有用ECMO(人工膜肺)的條件下,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山东战“疫”群英谱︱邱斌:战“疫”未止,钟南山院士留下我们做科研

邱斌(右)協助魏春華教授救治患者。

一名62歲的患者,連續高熱5天,第4天開始呼吸困難,神智恍惚,血氧飽和度不到80%,CT影像“大白肺”。魏春華教授用肺俞、定喘穴注入藥物,經鼻高流量溼化氧療,5分鐘後,這名患者呼吸困難症狀開始緩解;半個小時之後,氧飽和度升到95%;24小時後,血氧飽和度穩定在97%以上,呼吸功能得到了改善。

媒體廣泛關注的武漢“敲鑼救母”事件中的患者,經過多方協調,2月9日入住我們病區。這名患者今年57歲,在家中已經發燒十幾天,體溫最高時超過40℃。入院時,她高燒依舊未退,神志恍惚,無法與人正常交流。我們對症下藥,給予治療。第二天,她體溫開始下降,之後神志逐步恢復正常,慢慢地能與我們正常拉呱了。

經過十幾天精心治療,到2月25日,這名患者已經轉危為安,能自己下床活動了。“感謝大夫把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救了我的命。我能跟您合個影嗎?”臨走之前,她向我們提出要求。

還有一位75歲的男患者,給我印象也很深。2月22日,我跟隨魏春華教授查房時,走到他跟前。他咕咕噥噥說了一番話。因為當地方言太重,我沒有聽明白。原本躺在床上的他,坐起來,問我要紙和筆。我找了一張白紙和一支簽字筆遞給他。他執筆,顫顫巍巍地寫下幾行字:“偉大的白衣戰士救死扶傷,是掃除傳染病魔的英雄人物。”然後,鄭重簽上自己的名字:“湯冀湘”。

山东战“疫”群英谱︱邱斌:战“疫”未止,钟南山院士留下我们做科研

一位年逾古稀的患者,執筆顫顫巍巍寫下幾行字,稱讚白衣戰士是掃除傳染病魔的英雄。

如果不在現場,體會不深。我置身現場,看著眼前發生的這一幕,真切感受到患者表達的真摯謝意,融洽和諧的醫患關係,淚水止不住湧了出來。說實話,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看到患者病情好轉,便是我們最高興的事兒;患者身體痊癒,就是對我們醫護人員的最高褒獎。平時連續加班,身體疲憊,苦啊累啊,頓時煙消雲散。

按照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2月25日以後,漢陽醫院不再作為診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要逐步恢復正常的醫療秩序。因此,除了此前治癒出院的患者以外,2月25日,其餘的患者全部轉至其它定點醫院繼續治療。

救治工作結束,我們病區做了一個小結:入住病區的55名新冠肺炎患者,前期有9人陸續痊癒出院,後來又有29人痊癒,患者零死亡率、零插管率,而且醫護人員安然無恙,沒有一人感染!

出院或轉院,分手告別時,這些患者,跟我們戀戀不捨,有的跟我們拍照合影留念,有的邀請我們去家中做客……他們紛紛以不同的形式,向我們表達謝意;武漢市漢陽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和漢陽醫院,專門向我們團隊和個人頒發了榮譽證書,漢陽醫院特聘魏春華為終身教授和榮譽員工,聘請我為榮譽員工。

山东战“疫”群英谱︱邱斌:战“疫”未止,钟南山院士留下我们做科研

濰坊衛恩醫院醫療隊獲得抗擊疫情榮譽證書。

山东战“疫”群英谱︱邱斌:战“疫”未止,钟南山院士留下我们做科研

因抗擊疫情貢獻突出,魏春華被武漢市漢陽醫院聘為終身教授。

山东战“疫”群英谱︱邱斌:战“疫”未止,钟南山院士留下我们做科研

因抗擊疫情貢獻突出,邱斌被武漢市漢陽醫院聘為榮譽員工。

四、不是尾聲,鍾南山院士把我們留在武漢做科研

按照原定計劃,馳援武漢市漢陽醫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工作完成之後,3月3日,我們醫療隊就要告別武漢,返回山東濰坊。

但是,現在情況有變。鍾南山院士邀請我們留下,在武漢繼續參與一項課題研究。

插一句話,我們醫療隊的隊長魏春華教授,是鍾南山院士的學生,1995年到1996年,曾經在廣州,跟隨他讀書學習做科研。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鍾南山院士邀請魏春華參加課題研究,還請她擔任一個子課題的負責人,探索如何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症狀。當我們醫療隊依然在武漢市漢陽醫院,援助工作尚未結束的時候,魏春華就接到了鍾南山院士的邀請電話。

研究什麼課題?說起來,這話挺專業的,叫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症狀的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的臨床研究”。這是一個大課題,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組織研究。這項研究不僅對當下疫情防控具有極高的價值,而且涉及到新冠肺炎病人出院之後的身體康復。

山东战“疫”群英谱︱邱斌:战“疫”未止,钟南山院士留下我们做科研

鍾南山院士邀請魏春華、邱斌留在武漢,繼續做科研。這是鍾南山與魏春華(右)師徒合影。

鍾南山院士希望,魏春華和我繼續留在武漢,到雷神山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等醫療機構,推進、督導開展這項研究。

起初,我們馳援武漢,目的只有一個: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到了武漢,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多救一些患者,能救一個是一個。當下,實施的這個課題項目,與整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疫情防控需要我們,國家需要我們,我們義不容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