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週期對飼養生豬影響較大,養豬者如何避免豬週期帶來的風險?

金陵祥子


我國民眾對於豬肉非常重視,各種美食都選用豬肉作為主要原料,所以就決定了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人均豬肉消耗量在22.8公斤,遠高於其它雞、牛、羊肉的消耗量。巨大的消費量導致了我國也是世界上豬肉產量最多的國家,因為生豬養殖的結構組成,所以造成了特有的“豬週期”現象。

正因為我國有很多的養殖場都是中小型養殖場,這些養殖場的規模和資金投入比較小,所以對豬價非常敏感,當生豬價格上升的時候,大量的養殖戶會加大生豬的飼養規模,而生豬產能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市場又會出現豬肉的供大於求,所以這個時候的豬肉價格下降,生豬的存欄量也開始減少,市場上豬肉供應過緊,所以豬肉價格又開始逐漸上漲。所以整個“豬週期”大約在3-4年之間為一個上下交替的輪迴,從2006年開始,受市場供需變化和疫情以及養殖政策的影響國內共發生了4次豬週期。

很多中小養殖戶在豬肉價格上升的時候大幅度擴大產量,等豬肉剛出欄的時候,正好又遇到了豬週期的下行階段,所以受豬週期的影響,養殖戶往往會虧損很大。越小的養殖戶受影響越大。要想避免豬週期帶來的影響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在生豬養殖數量方面要平衡心態,不管處於豬週期的任何階段,都不要盲目擴大飼養數量,以不變應萬變,養豬不能靠投機來獲取利潤,應該儘量提升自己的養殖的技術和水平,同時做好自己養殖場的規劃管理合理調控好種豬群的數量,控制好商品豬的存欄和出欄數量。

再有就是建立自己的市場預警機制,養殖行業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當市場上豬價漲幅過高,同時大量的人員和企業湧進養殖行業的時候,養殖場要根據市場預警的數據來做出合理的防控措施,避免出欄量過大影響經濟收入。

還有就是為了最大化避免“豬週期”的影響,可以同一些大的屠宰廠和專業的養殖公司建立

緊密的合作關係,養殖場只管按合同規定養豬,生豬出欄後按約定價格賣給屠宰廠或養殖公司,養殖公司為普通養殖戶提供安全的飼料和種豬資源,同時對養殖場進行技術指導。這樣的合作雖然利潤少些,但是可以最大化避免因為“豬週期”市場波動而產生的損失。

豬週期對飼養生豬影響較大,養豬者如何避免豬週期帶來的風險?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啥叫豬週期呢?一般來講豬價從高峰期到低谷,再從低谷到高峰的時間。2-3年循環一次,在特輸時期這個循環可能加快或延遲。比如重大疫情等。

它對飼養生豬的養殖戶的生活影響很大。趕上好行情的養豬戶掙錢了心情愉悅。趕上不好的行情白忙活不說也許賠個底兒朝天。

一般遵循這種軌跡: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

但是我國是一個以散養戶為主的養豬大國,散養戶有很多經營不足的地方。消息閉塞,會根據價格隨時退出養殖,價格好的時候又一窩蜂都增加存欄,這樣就容易形成周期,養成了碰運氣的事情。散戶更應該根據自家的情況,加大規模化正規化管理養殖。

那麼怎樣能規避風險,掙得盆滿缽滿呢?要加快生豬的供銷一體,減少中間環節。

1培養風險意識,提前瞭解國家相關的補貼政策。另外生豬保險一定要保。

2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瞭解價格走勢與各地存欄變化。有人錯誤認為自己養的幾頭豬跟全國行情沒關係。但是你想掙更多的錢,就得靠信息致富啊。

3心態平衡。不要看見高價就補欄,遇到低價就上火。行情好大家都闊欄等養出來價格反而下來了,把握豬週期的規律,賺錢的人不管行情好壞都堅持認真來養,總得一算會比投機取巧想賣高價養殖戶賺錢。

4永遠保持認真好學的態度。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只會養豬不一定能賺錢,有時候營銷、渠道、新的品種等比養殖更重要。可以多進一些養殖論壇看看別人咋養咋賣。可以去“一畝田”等農產品平臺看一下別人的模式。

以上這些希望能幫到朋友們!








用戶名美食愛好者


供求關係,首先肉價上漲,養殖戶的母豬存欄增加,新的養殖戶加入,母豬存欄大幅增加,直接導致生豬供應量增加,供大於求肉價出現下跌,價格下降,出現虧損開始大量淘汰母豬,母豬減少生豬的供應就減少,隨即肉價上漲。週期的長短有很多因素,比如現在的非瘟疫情,豬的存欄減少,價格固然上漲,除非生豬供應量上升,否則價格居高不下,目前來看,疫情還是很嚴峻,全國存欄量下降了很多很多,即使疫情控制下來,母豬生產也需要週期,妊娠114天,出欄至少5個半月,由於產能提升慢,會有一部分豬留作母豬,又加了一個生產週期。

除了疫情,還有國內生產指標提升慢,這與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有關,盲目的追求年產胎次,弱化了PSY,或者更嚴重的說是MSY,意思就是母豬年產胎次和產子數很高,平均出欄肥豬的數很可憐,這樣的結局就是不僅增加了母豬生產負擔,還很大的增加了生產成本,管理和技術水平完全制約著發展。

還有一個就是國際關係了,與美國的貿易戰,原料成本,比如豆粕,日糧必需品,包括進口豬肉。

豬週期值得思考,值得研究,但是如果養豬,必須修煉好內功,生產管理水平,數據化,標準化,流程化,人文化管理,所有的標準與執行,都是人的責任心。

養豬的關鍵在於生物安全防控工作,這也是任何養殖都需要注重的,疫情之所以嚴重,基本上都是生物安全漏洞,生物安全雖然做不到百分百,但是做到了多少你就能降低多少風險。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談豬事I論發展


確實,豬週期對養豬戶影響很大,行情好時,確實不少掙錢,行情不好時,有可能幹著活,受著累忙活一年到頭來還賠錢,那麼如何減輕豬週期的影響呢?

第一,豬週期,是3到5年往復出現的豬價高峰與谷底的現象。是由生豬存欄量高低直接決定的。除去這兩年非洲豬瘟這種重大疫情能直接降低生豬存欄外,和各地政府出於環境保護要求禁養和限養外,生豬存欄一般都是由市場規律自發調節的,這個規律養殖戶很難改變,只能去適應。根據經驗去找豬價高峰,但這個很難,因為豬價高峰谷底一定會出現,到時間不確定。所以,很少有人能抓準這時機去養殖。

第二,既然時機抓不準,那就適應這個規律。降低養殖成本,在豬價在谷底的時候做到別人不掙錢我少掙,別人賠錢我不賠,這樣就有堅持的資本。降低養殖成本,就要堅持自繁自養,提高仔豬出生率和成活率。自繁自養的豬場,疫苗做到位,小豬應激少,生病少,傷亡率才低。外購豬成本肯定會高。

第三,堅持。既然週期無法避免那就堅持下去,一年掙大錢,一年掙小錢,一年不掙錢,三年一起算。掙錢就可以。

綜上,要應對豬週期。首先要自繁自養。再就是多堅持



我就是我64189073


養豬總的來說,3年一小輪,5年一大輪,也就是從豬價,最高的一年到最低的一年,需要5年,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從小豬仔到成母豬,最低需要4個月,母豬到產仔需要4個月,仔豬到出欄,需要6個月,總共最低也要14個月,好比2019年是豬價最高的一年,市場嚴重短缺,高價格最少也要持續14個月至24個月,如果市場供大於求,價格低也要持續14至24個月。


封麗民


第一,豬週期,是3到5年往復出現的豬價高峰與谷底的現象。是由生豬存欄量高低直接決定的。除去這兩年非洲豬瘟這種重大疫情能直接降低生豬存欄外,和各地政府出於環境保護要求禁養和限養外,生豬存欄一般都是由市場規律自發調節的,這個規律養殖戶很難改變,只能去適應。根據經驗去找豬價高峰,但這個很難,因為豬價高峰谷底一定會出現,到時間不確定。所以,很少有人能抓準這時機去養殖。

第二,既然時機抓不準,那就適應這個規律。降低養殖成本,在豬價在谷底的時候做到別人不掙錢我少掙,別人賠錢我不賠,這樣就有堅持的資本。降低養殖成本,就要堅持自繁自養,提高仔豬出生率和成活率。自繁自養的豬場,疫苗做到位,小豬應激少,生病少,傷亡率才低。外購豬成本肯定會高。

第三,堅持。既然週期無法避免那就堅持下去,一年掙大錢,一年掙小錢,一年不掙錢,三年一起算。掙錢就可以。


贛州寧都小楓農村生活


養豬的“週期性”對於生豬的生產和發展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這是養殖戶所不能左右的市場調節行為。但是有一點:只要你把豬養好了,總能賺錢!市場不好的時候,因為你養的豬成本低,價格低的時候你的虧損也低於同行水平。市場好的時候,你手裡有“貨”,能及時賺取價格高所帶來的“超利潤”。做好自己的事,總不會吃虧。


從來沒學過講假話


專業養殖必須提升養殖能力,把養殖成本壓縮到行業平均水平以下。不要思考養殖週期的事


王家輝飼料配方師


我認為保持適度規模,自繁自養的模式可以很好的控制豬週期帶來的風險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cfd729d7af64aa08185c4058102de95\

大王養殖7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