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當初選擇判漢自立,能打敗劉邦嗎?學者指出:他不是天子的命

韓信當初選擇判漢自立,能打敗劉邦嗎?學者指出:他不是天子的命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成王敗寇乃一昔之間的事,當初韓信如果選擇了判漢自立,也不會引來殺身之禍,那麼如果韓信真的判漢自立了,又能夠打敗劉邦嗎?

韓信當初選擇判漢自立,能打敗劉邦嗎?學者指出:他不是天子的命

讀歷史的人都應該有所瞭解,韓信這一生有兩次絕佳的機會判漢,但他始終沒有做出選擇,結果機會就溜走了,等到他最終下定決心的的時候,卻落入了死局,也落得個滅三族的結果。

韓信當初選擇判漢自立,能打敗劉邦嗎?學者指出:他不是天子的命

第一次絕佳的機會就是韓信滅齊之後,手上有30萬人,項羽當時才20萬,劉邦才區區10萬,當時的項羽都感覺到韓信是一個大威脅,於是派武涉遊說韓信叛漢或者選擇三足鼎立,但是被韓信拒絕,理由就是當時在項羽軍中被項羽小看,而他劉邦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沒有劉邦就沒有現在的自己,所以幹不出這樣的事情。

韓信當初選擇判漢自立,能打敗劉邦嗎?學者指出:他不是天子的命

武涉遊說韓信失敗後,蒯通出馬了。蒯通是楚漢時期一等一的辯士,對於當下時局也是分析非常透徹,蒯通告誡韓信當今之局勢,項劉兩家已經打的非常焦作,勝負難分,而你就是這個局中最關鍵的人,如果幫漢則楚滅,幫楚則漢滅,如當局外人則是上上之選,因為劉邦麾下有人嫉妒和猜忌,項羽不信任你,如此做來也只有保持中立,後以民請命為由,宣告天下,要求劉項兩家罷戰,如果兩家不聽就到時候出一支軍隊打他,到時候如能再做到封一些諸侯王,則這個天下的諸侯也一定會唯你馬首是瞻。

韓信當初選擇判漢自立,能打敗劉邦嗎?學者指出:他不是天子的命

對於此蒯通可謂是仁至義盡,把前後的利弊關係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當楚漢爭霸,劉邦就沒有贏過項羽。可惜的是韓信依舊沒有聽進去。

第二次是項羽兵敗後,劉邦行動之迅速,果斷拿下了韓信的兵權將韓信打發到楚國,之後有人就告韓信要謀反,劉邦為之也是震懾,請問了陳平如何看待這件事,而陳平的回答是:“陛下的軍隊打得過韓信的嗎?陛下手下的將領有韓信厲害嗎?”劉邦都是搖了搖頭表示都不如,所以就採納了陳平的建議,假裝去雲夢澤遊玩,藉此機會回見陳州個諸侯,準備秘密逮捕韓信。

韓信當初選擇判漢自立,能打敗劉邦嗎?學者指出:他不是天子的命

至於遊玩雲夢澤只是一個幌子,而其真實目的就是想看韓信的態度,但是這個計劃確實有點破漏百出,劉邦以身涉去韓信身邊?如果韓信真的造反劉邦必死,但不得不說,這個陳平攻於心計,也正是因為韓信太過於聰明,對於劉邦以身涉險的行為看來,只是想看自己的態度而已,所以韓信沒有做出任何謀反的意思,還是想著過過太平日子,所以對劉邦沒有任何動作,但這一次是韓信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在這裡除掉了劉邦,也就沒有後來什麼事了。

韓信當初選擇判漢自立,能打敗劉邦嗎?學者指出:他不是天子的命

也就是這兩次機會,韓信均沒有抓住,結果被貶囚禁在皇宮內,成為砧板上的一塊肉,任人宰割。直到陳豨叛漢,韓信的計劃敗露,終慘死。

其實韓信也就是想做一個逍遙自在的諸侯王,沒有想過和劉邦搶天子之位,但結果卻是非常顯示,這也難怪會說“他不是天子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