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2020年開春的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因著疫情中的各種表現,很多省市登上了熱搜。湖南也不例外,全國第一的治癒率讓這個不太被人關注的省份成了“網紅”。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兩天前數據)


“一湖分兩岸,荊楚本一家”,湖南與湖北隔洞庭湖相望,從長沙到武漢坐高鐵只要一個半小時,兩地人員往來頻繁。從大數據來看,作為緊挨著疫源區湖北的省份,春節期間,湖北遷移至湖南的人口有幾十萬,所以,湖南其實成了這次疫情的重災區之一。

疫情統計中,累計確診超過1000例的只有5個省份,分別是湖北、廣東、河南、浙江和湖南。目前,湖南累計確診病例已經達到1011例,排名全國第五。

疫情告急,狼煙四起,一時間,疫情防控成了全社會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所有疫情防控指標中,“治癒率”無疑是最考核醫療綜合實力的。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截至2月21日下午3點,湖南的治癒率超過60%,遙遙領跑於其它省份,高居榜首,排在全國第一。因為這個數字實在是太亮眼了,同時由於湖南的低調沉穩,所以被網友評價說是“悶頭幹大事”,獲得了一致的嘉許和好評,也讓身為湖南人的我們情不自禁地為之叫好。

的確,從實際成效來看,這次防疫阻擊戰,湖南可以說是交了份漂亮的答卷。

1、敢為人先的實幹精神

緊急響應,敢為人先。或許是因為無辣不歡的緣故吧,湖南人向來性子比較急,不怕事,敢擔當。在這場猝不及防的疫情抗擊戰中,這種敢為人先的湖南精神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湖南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第一。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第一時間啟動一級響應。武漢封城當日,湖南在確診人數僅9人的情況下,就繼浙江、廣東後火速啟動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一級響應,全省進入最高級別的疫情防控狀態,行動不可謂不迅速。

第一時間倡議醫療物資向一線傾斜。

省長許達哲在省政府疫情防控調度會議上喊話,如無特殊必要情況,領導幹部不要佩戴N95口罩,把醫療物資留給救治一線的醫務人員,盡最大努力開源節流,確保醫療物資向一線傾斜。這個倡議比人民日報早了三天。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第一時間打造當地“小湯山”。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病毒,湖南第一時間擴建醫院,打造長沙“小湯山”。跟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的十天竣工一樣,湖南長沙在短短72小時內就改建完成了一座“小湯山”。岳陽、常德等地市的“小湯山”醫院也緊隨其後。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第一時間集結醫療隊奔赴武漢。

疫情發生後,湖南以最快速度響應,以捨我其誰的擔當,火速派出醫療隊馳援湖北,不計報酬,不論生死。

第一時間查處天價口罩。針對某銷售天價口罩的藥店,處以罰款50萬元的行政處罰,比國家市場監管局開出的監管處罰早了兩天。

第一時間發佈最嚴野生動物管控通告。湖南省林業局率先對全省野生動物監管工作實行“一封控四嚴禁”措施。張家界市委市政府率先發出通告,禁止交易和食用娃娃魚。永州執法部門針對一嫌疑人長期在朋友圈公開宰殺售賣野生動物,甚至聲稱可代辦《野生動物經營利用准許證》的問題,第一時間進行了查處。

第一時間創制了新穎的綜藝節目形式。舉辦了一臺沒有現場觀眾的元宵晚會,晚會改造成“彈幕式”觀眾席,觀眾可以線上互動。創立了國內首檔“雲錄製”節目——天天雲時間,通過網絡連線正常播出綜藝節目。而且,這些節目都是圍繞宣傳報道抗疫一線的先進典型事蹟和感人故事,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第一時間啟動復工復產。湖南是全國首批啟動企業復工的省份。當疫情爆發期漸漸過去,湖南把復工復產也提上了日程,堅持防疫和經濟兩手抓兩手硬的政策,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產,在有效防治疫情的同時,保證經濟不停擺,保持繼續穩健運行的態勢。對不按期復工的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發出專門通報,點名批評。

2、醫術精湛的綜合實力

“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不怕死”向來是被人形容湖南時說的頻率最高的幾個詞,也充分而形象地詮釋了湖南人的特質,廣為人所知曉。

牛皮不是吹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

雖然湖南人一聲不吭,但這次疫情還是讓人看到了湖南的醫療綜合實力。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1月30日,湖南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在長沙治癒出院。同一天,湖南郴州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兩名患者均到過武漢,從入院治療到出院,時間不超過半個月。

截至2月21日下午3點,湖南省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11例,治癒病例645例,死亡病例4例。新增確診病例連續下降,一些市州已連續多日無新增病例。出院病例不斷增加,連續超過新增確診病例。

在確診病例達500例以上的省份裡,湖南的治癒率達到了60%以上,位居第一,高於醫療資源更加豐富的廣東、浙江和上海,領跑全國。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同時,在湖南對口支援的疫情重災區湖北黃岡市,截至2月21日,共確診病人2856人,治癒出院1274人。治癒率達到44.6%,穩坐湖北治癒率的頭把交椅。要知道,黃岡可是除了武漢外疫情最嚴重的地市。

查一下數據可以知道,湖南的治癒率一直就高,不只今天,更不只昨天,而是始終保持全國第一,遠高於全國目前的24.42%,高居榜首,獨領風騷。

在這場疫情中,湖南中醫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醫成了抗擊疫情的生力軍,中醫藥參與救治率達95.92%,強化疾病早期干預治療,防止輕症患者轉為重症。為此,《湖南日報》還進行了專門報道。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除了醫療技術精湛,湖南的其它醫療資源也很豐富。

據統計,2018年,湖南每千人床位數達到6.99張,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03張,也高於經濟大省廣東的4.56張、浙江的5.79張。

除此以外,湖南的各類衛生機構數量也不算少,設備也算齊備。截至2018年,湖南全省共有衛生機構5.6萬個,醫院擁有床位34.8萬張;鄉鎮衛生院擁有床位10.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43.7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8.1萬人。

事實勝於雄辯。讓越來越多的人被治癒出院,這才是綜合醫療實力的最好證明。

3、大愛無疆的忘我奉獻

心憂天下,大愛無疆。在武漢急缺醫生的時候,湖南醫生當仁不讓地挺身而出。

都說“無湘不成軍”,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湖南的動員能力非常強大,疫情發生後,湖南以最快的速度響應,火速派出醫療隊馳援湖北。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從1月25日開始,湖南共派出八批醫護人員組成支援湖北醫療隊,累計人數1074人。

同時,湖南還派出三批共474名醫護人員到疫情重災區湖北黃岡的十家醫院從事醫療救治工作。

2月16日,黃岡市委副書記、市長邱麗新在和湖南支援黃岡醫療隊交流時動情流淚,她哽咽地說:“支援黃岡第一個國內小分隊湖南隊,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那是雪中送炭……這一份大愛,這一份深情厚意,黃岡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派護士去支援還不算什麼,湖南還把湘雅三甲醫院的院長也派去了,由三個院長帶隊,組成湖南醫療界的豪華天團,掛帥出征。

要知道,中國醫療界向來就流傳著“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的說法,這是醫療界的四大王牌,可謂王炸天團。而其中的南湘雅就是指湖南的湘雅三甲醫院,匯聚了湖南最頂級的醫療資源,按理說是用來壓箱底的寶貝,可關鍵時候卻說捐就捐了。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除了派出醫療力量,在機械設備方面,湖南也是全力以赴。

當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的建設迫在眉睫,在全球首屈一指的湖南的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緊急馳援挖掘機、起重機、泵車和攪拌機等機械設備,連同他們的操作人員第一時間應聲趕到。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除了機械設備,在生活物資方面,湖南也是傾囊而出。

2月18日,湖南派出17輛生活物資運輸車,途經湖南五地高速交警的接力配合,將300噸援鄂物資安全送達湖北。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同一日,湖南緊急發運4000張摺疊床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工作。

另外,湖南各地向湖北捐贈各類蔬菜600餘噸。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與此同時,湖南企業也與湖北抗疫一線同心協力、抗擊疫情。

衡山一民營企業加班加點生產物資,只為全力支援湖北。

上市公司藍思科技捐贈2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分別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湖南省慈善總會各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用於馳援湖北和湖南的疫情防治。

望城兩家愛心企業捐助千萬物資和200萬元現金,用於援助湖北防疫一線。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疫情中,湖南還有心存大愛的人帶給了我們不平凡的感動。

疫情爆發伊始,一個叫鄭能量的90後湖南小夥從長沙出發,開車4個多小時逆行武漢,成為一名志願者。17天裡,他睡車上,啃麵包,每天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搬貨卸貨,甚至抬過屍體。他在朋友圈裡寫著:“知道此行兇險,已抱必死之心。”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長沙有4名工人參與了雷神山醫院的建設,竣工完畢,他們將所得的全部工資每人4200元共16800元悉數捐出,全部用於抗擊疫情:“我們雖然完成了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任務,但還想盡自己的力量再做點什麼。”

同江同湖,湘鄂情深。為了湖北這個同飲一湖水的同胞兄弟,湖南從社會到企業到個人均傾其所有,只要你需要,我全部都給。

4、患難與共的兄弟情誼

同氣連枝,古道熱腸。湖南和湖北隔湖相望,可謂同飲一江水,親如一家人,歷來是你有我有大家有,乃俠之大者。

據報道,武漢在封城之前,“逃”出來了幾百萬人,僅僅在宣佈封城到正式封城的十小時空擋裡,就“逃”出來29.9萬人。這些人去了哪裡?可想而知,他們絕大多數是去了和湖北接壤的城市,而湖南就是其中一個。

當時尚在疫情初期,大量湖北人員外流,各地防控壓力巨大,“恐鄂”情緒已在各處顯露端倪。很多地方的人紛紛談“鄂”色變,出於防控意識使然,不管有沒有武漢接觸史,不管有沒有在疫情期間待在武漢的經歷,只要是湖北的車牌,就一律不準進入,導致湖北人在酒店入住、車輛入境等方面造成了一些阻礙。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這時候,“湘鄂一家親”的情結體現出來了。針對大量湖北人湧入湖南的情況,湖南人不是閉關自守,而是第一時間向疫區人民伸出了援手,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安置方案,民間也建立了幫助湖北籍人員社群,為這些有家不能回的湖北同胞們提供保護與溫暖,成為最早妥善安置湖北滯留人員的省份之一。

僅長沙一個市,1月27日就已經公佈11家對湖北、武漢人開放的定點服務場所,提供了700多個床位,不到1天就接待了200多位疫區人員。

1月29日開始,長沙百姓自發組織,給入住指定酒店的湖北人民送一日三餐,在附上的《致湖北兄弟姐妹的一封信》中留言“一湖分兩岸,荊楚本一家”,表明“唇齒相依,共渡難關”的心意。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我們隔離的是病毒,而不是受苦難的同胞。”許多長沙市民自願為湖北滯留人員無償提供住處,讓他們找到家的感覺,共同抗疫。

在湖北急缺確診用的檢測設備和試紙時,聖湘生物站了出來,向湖北捐贈了價值超過1000萬元的核酸檢測設備和試紙。

湖北藥物緊缺,瀏陽的湘北威爾曼製藥向武漢捐出了203萬元的抗生素等藥品。

大漢集團的酒店,為了能讓在湖北一線的醫務人員和警務人員吃飽飯,每日每夜的送飯送菜,同時還向前線送去了2000多斤新鮮蔬菜和400餘斤水果。

還有鹽津鋪子,為湖北送去了價值300多萬的N95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醫用物資,只為緩解武漢的燃眉之急。

元宵節到了,長沙著名小吃店“火宮殿”還為這些滯留在湖南的湖北同胞們送去了熱氣騰騰的湯圓。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這就是湖南,對待同氣連枝的湖北兄弟,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資出物資,絕不吝嗇,沒有半句多話。

說句心裡話,湖南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的,省會長沙在中部城市裡好似也沒有別的城市那麼神氣,加之地理位置處於內陸省份,比不上沿海地區那麼四通八達。相比發達的江浙滬地區,經濟實力怎麼看都覺得只是一般般。但讓湖南人驕傲的是,在這次疫情中,它和沿海地區的江浙滬肩並肩地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曠世逸才”楊度有一句傳世名言:

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慷慨激昂,擲地有聲,把湖南人骨子裡那股血性與堅韌描述得淋漓盡致。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疫情之下,且看“硬核”湖南的使命與擔當

從來沒有一個時候對自己生長的土地這麼眷戀,雖然生於斯長於斯,以前卻從來沒有明確的歸屬感,對它的感覺也是淡淡的。但這一刻,卻對它多了種強烈的認同,它在災難面前的堅強與堅守,在危機面前的淡定與從容,把心中沉睡的情感重新喚醒了,讓我因為這片土地而自豪,併發自內心的體會到了那句話:心憂天下,敢為人先,這是當之無愧的湖南精神。被濃郁的湖湘文化浸淫著的湖南人,正以他們一往無前的實際行動,完美地詮釋著他們在這場疫情中的使命與擔當。



作者簡介: ,曾經的金融女,業餘文字愛好者。逃不過紅塵俗世裡的一地雞毛,渴望用文字給疲憊的心找一個傾瀉的出口。有緣不拒千里,期待您的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