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文 /下饭社长周不安)



《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对于现在的学习者而言,似乎都要面临一个让人纠结的情况:

一方面,知识的焦虑与日俱增,自己在渴望学习的同时,却因为课程太多、选择太难,以及自己时间实在太少等原因,很难认真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而另一方面,“学习方法”这件事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大多数人都在寻找一个高效、省时、而且便捷的学习方法,以此来适应自己的学习需求。

特别是学习方法这件事,我们一边听着“要勤奋、要努力、要抓住一切碎片化的时间”给自己打鸡血,同时又沐浴着各种“科学方法”的洗礼,生怕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稍有不慎就毁掉了全盘的努力。


《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说起学习方法这个话题,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它跟所谓的“读书(听书)方法(以下合并简称为‘读书方法’)”是颇有几番相似的。

近几年来,关于读书方法的话题在市面上数见不鲜,尤其在一些知识付费平台上,很多人开始讲起“速读法”、“听书法”等方法,这类也是常年高居购买排行榜的前列。

​这些读书方法大多数由一些专业读书人、讲书人以及学者们,经过一番总结和思考而得出,因为有各种权威作为背书,因此也就很容易引来人们的追捧和学习。

然而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任何一项“读书方法”在大多数的评价当中,基本不存在一个中间地带,要么就是好的不得了、合适的不得了,要么则是不好用、完全不适合自己,这其中有一件事被人们忽略了,那就是:

读书或听书本身是一件要用感官去接触的事情,如果我们忽视了自身“感受”(也就是所谓的“接收方式”)时,就很难从中真正的受益。

比如很多人提倡碎片化阅读,因此你经常能够在地铁和公交上,有人捧着一本书在那里坐着,二十分钟甚至半小时都不翻上一页。

相反,如果这时候你带着耳机去听,可能多多少少就会让自己学进去一点东西,这就是利用起自己的感官,来调动自己来读书。


《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回到学习方法上来看,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当我们的感官被忽视以后,同样也很难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喜欢让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学霸往台上一站,告诉大家要多做练习题、准备错题本、遇到不会的多问老师。

有些渴望提高学习成绩的学生也照做了,结果考试成绩一下来,一翻两瞪眼,该不及格的还是不及格,该考满分的还是考满分。


《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所以说,关于学习方法这个东西,我们必须要清楚的一点,就是:

永远不要试图从外部去获取一种有效、便捷好用的方法,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一定是从我们内部的视角出发,来寻找最适合自己感官的一种方式,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最近我在阅读日本脑科学家小沼势矢的著作《学习天性》中,就发现了这样一个概念,叫做“合脑性”。

所谓的“合脑性”,其实指的就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我们大脑的契合程度,说白了就是,只有适合我们大脑调性的方法,才是对自己而言,切实好用的方法。

而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它必须要通过听、看、接触练习的感受方式,来获取信息,从而切实的感受到,究竟是哪一种感官更适合自己。

过去我们都知道一个学习公式,叫做“学习效果=学习内容x学习方法”,这个公式所传达的意思很简单,只要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内容,采用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就能够获取巨大的学习成效。

比如说职场人学英语这件事情,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课程,乃至相关的APP中,提供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高质量,而且提供的方法也都是老师们精心总结的,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大家一样努力、一样勤奋的去学,最后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学习公式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合脑性”,小沼势矢重新纠正了这个公式,并将其改为:

学习效果=学习内容x学习方法x合脑性

加入了合脑性再来看学英语这件事,我们就会很清楚的发现,老师在教授学习方法的时候,给大家介绍了各种联想法、速记法、甚至是看美剧等等,但这种“一刀切”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有些人的大脑对于这样的形式很感冒,有些人则是完全排斥,其结果自然也就会呈现两极分化式的状态了。


《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这一点我在教授学员写作的时候也深有体会,大多数学员都对我整理的文字内容非常喜欢,每次我用文字把内容传达下去的时候,他们往往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

但是有一小部分人,就对语音直播分享的方式特别感冒,听完语音课程,这小部分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样能够达到标准。

这就是合脑性的重要意义,我们总是想着让自己的大脑去适应外部的学习方法,反而没有注意到,正确的途径刚好想法,正应该是把外部的学习方法拿来,和我们的大脑进行匹配。


《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在《学习天性》这本书中,作者小沼势矢就给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要学会自己的匹配自己的感官去选择学习方法”。

小沼势矢通过区分感官,把学习者分为了三种类型,分别是:视觉型、听觉型、以及触觉型,顾名思义,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的是看、听、触这三种人类的感官。

视觉型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于视觉占优势的学习者,这种类型的学习者擅长通过眼睛来记住事物,他们的大脑更习惯于通过视觉来获取重要信息。

例如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反复的去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去记忆,然后在大脑里组合成一个单词。

听觉型学习者,则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听觉感官,来扩大自己的学习优势。

同样是以背单词为例,这类学习者要么是通过直接听的方式,要么是自己朗读,让耳朵反复去接受信息,从而达到记忆并掌握的学习目的。

最后一种触觉型,这类学习者属于“行动派”,他们会通过行动,来让自己尽快的捕获信息、掌握信息。

有一部分人经常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挂在嘴边,还有一部分人在学习的时候并不安静,要么手中转转笔,要么在桌子底下颠颠脚,这都是属于触觉型学习者的范畴。


《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明白了这三种类型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学习方法的底层逻辑无非就是“听说读写”,其实都已经被这三种类型囊括其中了:

听是听觉型,读是视觉型,说和写则是触觉型。

这三种通过匹配感官来学习的方式,其实就是从我们内部出发,真正的做到了“合脑性”,让学习方法和我们的大脑高度契合,从而将学习方法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那么,我们如何发挥这三种学习发放的优势,来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透过感官以及目标激励,尽可能的去扩大自己的优势。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名视觉型学习者,那么首先,你要做的就是将可视化做到极致。

比如你想要为了某个资格证书而学习,这时你最好将这个领域涉及的重要知识,制作成图片和便签,贴在你最容易看到的地方。

同时还要做到“清理视野”,把一些没有用的信息从自己的视野中清除掉,以此来保证自己宝贵的注意力不被瓜分。

而这样一来,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能发挥自己的视觉优势,每看到这些信息一次,你就多获取了一次重要信息,记忆也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过程,因为对于视觉型学习者而言,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量越多,学习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同理,听觉型和触觉型学习者也要去放大自己的感官优势,能听的就不要去读,能写的就不要去听,不要逆着大脑去学习,务必践行“合脑性”的原则。


《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其次,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学习收获,同时还有完成目标时的激动与喜悦,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可以用目标的激励作用,来促进我们去强化自己的感官学习能力。

仍旧以视觉型学习者为例,将达到学习目标后的预期变化,或者对自己的奖励以视觉信息的形式来呈现,这样会有助于激励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在我的学员当中,有一位学生想要买一部新的iPhone,于是他把这部手机设置成了手机壁纸,每次看看这个壁纸,内心想要学习、想要写作的冲动就会被激发,随即投入到学习当中。

还有一位触觉型的学员,他想要买一把很贵的吉他,我就告诉他,没事就在本子上画一画你的新吉他,然后再想一想你抱着吉他给女朋友唱歌时候的动情画面,结果这名学员表现出了非常强的冲劲儿。

这就是“合脑性”的重要意义所在,它不会强迫我们去适应外界的学习方法,反而是从自身出发,调动自身的感官来配合大脑,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真正的做到高效、好用。


《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其实近几年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很多事情几乎都被重新定义了,可以说,人们对于大脑开发的越深,对于事物本身的了解也就愈加的“回到本源”。

过去我们说学习方法的时候,通常都是说方法本身怎么怎么样,而且对于这些学习方法的评价基本都是非黑即白的好与不好。

然而前些年的时候,这个评价开始慢慢的变成适合与否的讨论,这时人们已经能够开始意识到,外部的学习方法是否与自身相匹配的问题,而到了今天从脑科学的视角来看,当我们去选择某一种学习方法的时候,已经开始能够从自身出发,主动进行有选择性的匹配。

这不仅仅是学习方法的进步,同时也是脑科学的进一步崛起。


《学习天性》:“合脑性”学习法的关键,在于匹配“三观”来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