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明:《夜深沉》在不同的戏有着不同的用法

陈婉明:《夜深沉》在不同的戏有着不同的用法


“夜深沉”是闻名已久的曲牌,诞生之初,它只是简单的一般性衬乐伴奏,而到如今,这个曲牌的历史作用其它曲牌已无法比拟,这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一、“夜深沉”的形成


“夜深沉”这个曲牌由昆曲《孽海缘·思凡》里的“风吹荷叶煞”唱腔变化发展而成。首创者(京胡琴师)加花变奏,运用像“行弦”的手法,围绕一个乐句加花装饰,循环往返,逐渐形成这段唱词的主旋律,又在“削法缘何”这句唱腔结束后,加上了一段以十六分音符为主体的旋律,从而完整了曲牌的旋律。´


二、“夜深沉”演奏中指法技巧的运用


“夜深沉”这个曲牌运用了民族调式,采用了有板无眼的四分之一拍的节拍形式,并运用了分、连、带、抖、颤等弓法技巧。旋律上并不复杂,仅有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节奏上有细微的变化,旋律和节奏相对平稳。曲牌中有少数几个强有力的高音,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全曲的效果。


在曲牌开始的部分,连音的多次使用给人连绵起伏之感,十六分音符连续出现又给人跳跃之感。在经过三个长时值音的“颤弓”后,转回到一次次连音之中,而后再是长时值的“颤弓”。整首乐曲平和稳定,旋律比较简单,但却不失大方雅致。“夜深沉”编著成形后,被应用于京剧剧目伴奏之中,很好地衬托了演员的舞台表演。


三、京剧剧目中“夜深沉”


“夜深沉”虽是一支有名的京胡曲牌,但在其诞生的年代,曲牌的功能只是描写环境、烘托舞台气氛、配合演员表演,仅仅起到衬托之用,本身并没有太多思想内容,而这恰恰是京剧曲牌的特色。

1.《霸王别姬》中“夜深沉”的应用

梅兰芳先生排演《霸王别姬》时,将“夜深沉”用为虞姬的剑舞伴奏,节奏有紧有慢,力度刚柔并济,表现了虞姬舞剑时复杂的心情变化。“夜深沉”的乐曲结构为引子、慢板、中板、快板的板式铺排。曲调由繁至简,快板配合演员剑花而发展,其中有鼓与京胡的竞奏,剑舞与音乐的搭配,刚劲与优美的结合,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夜已深沉,鼓声渐起。”


在《霸王别姬》中,“夜深沉”基本还是保持了四分之一节拍,但在传统曲牌旋律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基本是用加花手法延长旋律篇幅,以配合虞姬的舞剑。随演员舞剑动作和虞姬坚贞不屈、悲死状别的心情而发展,由慢至快、再由慢至快,无限反复。因此伴奏时,必须掌握好分寸,既要符合虞姬心境,配合好演员舞剑,又要掌握乐曲本身的节奏技巧和旋律。

全曲波澜壮阔,张弛有度,错落有致。京胡时而激昂,时而幽怨;而鼓声则时而迟缓,时而急骤,鼓与京胡形成意趣横生的对答。从鼓声和京胡声中,似乎可以聆听并想象到四面楚歌时楚霸王那临死不服的沉重脚步,舞剑时虞姬那曼妙多姿的身段。

此段在技巧的运用上也较为丰富。如:第三拍“ 66 765”加以7的垫音(京胡、京二胡左手技巧),使本音更加厚实,也使乐曲有一个优美的开始。第十六拍“65356|3 05|”不但用双倚音(京胡、京二胡左手技巧)加强此音,更用落音(京胡、京二胡左手技巧)来表达虞姬的柔美。在弓法上也加进了过去很少用的抖弓(京胡、京二胡弓法),如“3336”用抖弓丰满原单薄直白的乐音,使其更加大气华美。

(1) 为表现虞姬的情感,运用了色彩音和颤弓弓法,在不经意间加重了虞姬的忧愁之美。在“颤音”上加“垫音”。

(2) 运用颤弓加以强弱变化,并与演员配合,颤弓起,演员剑尖舞动,翻转出剑花,表现了依恋缠绵、悲愤哀怨的复杂心情。

(3) 加入了技巧“落音”和抖弓弓法,同时运用十六分音符,使旋律色彩感更强,表现了虞姬为解君忧,宽君心,为君谋划,将以身殉死时跌宕起伏的心情变化。

(4) 为配合演员舞剑中“扎四门”的表演,将之改变加长,运用了扣人心弦的“花梆子”。飞速奔腾的旋律似山洪呼啸,顷刻间虞姬的感情一泻千里。

(5) 对虞姬舞剑蓄势待发的激动心情和结尾心已惘然的寂寞这两种不同的心情,却使用了相同的“5”音,形成首尾呼应。

“夜深沉”被应用于虞姬(旦角)舞剑之后,还被应用于老生剧目之中。

2.《击鼓骂曹》中“夜深沉”的应用

《击鼓骂曹》是一出京剧老生传统戏,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操对其轻慢,用鼓吏羞辱他,祢衡当众污骂曹操,借鼓发泄。其中“夜深沉”的曲牌用于祢衡击鼓发泄之处。因此,《击鼓骂曹》中的“夜深沉”没有柔美而是刚劲洒脱、庄重深沉、气势雄伟,使人仿佛听到了祢衡的愤恨之声。为表现弥衡击鼓泄恨,此处“夜深沉”的节奏比较快,完全服从于表演,配合祢衡的击鼓,而旋律相对简单。

“夜深沉”最早被谭鑫培用于《击鼓骂曹》之中,是《击鼓骂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曲牌开始并没有任何改动,不同的是几个活口(活口指音随鼓自由的反复,通常用“┌-○○-┐”符号表示)的地方,要特别注意看鼓,京胡要与铿锵有力的鼓点恰到好处的相互配合,每一个声音都要让人看到归处。京胡不可加花变奏自由发挥,而要随着鼓点拉出强弱,如运用颤弓的几个音要随鼓由弱渐强,再由强渐弱,使音中间饱满,并充分表现情绪。

演奏时,除几处活口要注意之外,还应注意:

(1) 曲中的几个前半拍休止,是为了加强祢衡的愤怒之气。

(2) 高音后紧接的“颤弓”要有爆发力,豪迈地释放出自己的一腔热血与激情。

(3) 不同于《霸王别姬》中“夜深沉”简单干脆的结束,此处带给人泄恨之后理直气壮的轻松、洒脱的心情。此后“夜深沉”又被运用于现代戏之中。

3.现代戏《杜鹃山》中“夜深沉”的应用

“夜深沉”的广泛应用还体现于《杜鹃山》中的第七场“飞渡云堑”,剧中主角柯湘面对胜败存亡的严重局势,沉着镇静,当机立断,率领尖刀班雨夜出奇兵,飞渡鹰愁涧,营救同志,力挽狂澜。此场先用管弦乐队表现了雷雨交加的场面,京胡、京二胡散入,而后随着管弦乐队的大琶音,从“夜深沉”中间部分正式开始。

为配合剧情,曲牌做了改编,无论是音色、音区、音响效果,还是音乐表现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曲牌被有规律的分成四次使用,且一次比一次激烈,一次比一次紧急。其中,第一次使用只是在传统“夜深沉”中间部分的基础上,后接了编写部分。

第二次与第一次旋律相同,只是后面有所不同,较第一次短小精炼。

第三次与第一次相比,后面的旋律有所不同,表现了飞渡悬崖的惊险和人物心情的急迫。

第四次是在成功飞渡悬崖,即将营救同志时的使用,此次比前几次干脆利落,并与打击乐严密配合,表现出营救同志的决心和心情的紧张。

四次“夜深沉”的使用,既表现出了飞渡鹰愁涧的危险,也表现了柯湘营救同志的急切心情和要排除万难的决心,更象征着革命事业的胜利!(以上《杜鹃山》曲谱据中国唱片总公司98年出版《杜鹃山》光盘记录而来)

“夜深沉”曲牌在不同剧目中的运用,表现出不同的音乐色彩和音乐风格。《霸王别姬》中大气典雅,突出了女性的刚柔相济;《击鼓骂曹》中流畅激昂、刚劲有力,演绎了男性的刚强洒脱;《杜鹃山》中则大胆加入新的成分,表现了地势环境的险恶和剧中人物救人的急切紧张心情。这充分说明,京剧音乐蕴藏着巨大的艺术潜力,也充分体现了改编者和琴师的创造力,由此才形成和体现出了戏曲音乐的特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