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穿越到明朝,附身崇祯帝,你怎么挽救大明朝?

李振亚love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也想过,但经过仔细论证,我发现我就是崇祯,也不能挽救大明的危局,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是历史潮流。


怒江潮


朽木难雕,谁附身崇祯皇帝,都挽救不了大明。

明朝到了崇祯这个时代,国家机器已经是烂的根里了,只能大破后而立,自上而下大换血,但自己不可能破了自己的政权,破成了孤家寡人了,谁给比干活?你就是有一百个一千个利国利民的国政,执行不了有什么用呢?

崇祯皇帝执政,就算他性格多疑,自负少谋,难道他干的事情少了吗?崇祯皇帝日日上朝,勤勤勉勉,无一日懈怠,史料记载:

“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就这工作态度就是贤君的行为,贪惩腐败,他也是力度很大,任免官员虽然有失误,但也是魄力十足,内阁惩处撤换了几十次,又什么用呢?贵族吸血虫你敢都杀了吗?显然不敢,都是朱家亲戚,官员士族你敢杀了吗?显然也不敢,还要靠他们干活呢?所以你无论想干什么,想做什么,你都是无用功。

这还不算,当时的明王朝,国库空虚,外敌叩关,天灾人祸,农民起义,士兵涣散。王朝末年,无可奈何,就是南迁南京,偏安一隅,也解决不了,朝廷腐败,内部争权,自私自利的问题,也是早亡晚亡的问题。明朝和宋朝不一样,宋朝南建,是有机会重返中原的,因为宋朝还没烂到根里,只是突然被金兵攻破首都了,军民士气仍在,明朝到了崇祯朝,真是到了烂的整不起来的阶段了。


曹老师xixi


想要拯救明朝,除非穿越魂穿韩山童或者韩林儿,从头开始,而穿越崇祯大帝身上纯属浪费穿越机会,话说此时明朝已经积重难返,病入膏肓,随时蹬腿瞪眼了,别说你穿越过去,就算朱重八复生也再难有作为!以下就给你整理一下明朝灭绝的几大重点原因:

首先明朝灭亡是因为实在太多的宗室宗亲了,一个个的都是朱重八之后,都是老朱家子弟,比清朝的八旗子弟都不如,八旗子弟好歹是打出生就带着军籍的,别管平日里怎么遛狗架鹰,声色犬马,但是只要有战役就必须上前线的,而且很多旗人子弟之家破败也是因为违法犯罪而家道中落。但是老朱家的宗室除非像是宁王一样的造反,否则谁会去得罪他们?明末崇祯年间在册的姓朱的宗室宗亲就上百万人口了,而明朝拢共也就一亿人口左右,这还不算沾亲带故的,也就是说平均要一百人去供应一个宗室吃喝嫖赌,欺男霸女!

其次就是明朝没有数学,别说应用数学的计算火药、计算射程、计算铸造的时间和用料了,就连计算天文历法都计算不明白,愣是把节气都能给算错,结果连年受灾,不按照农时耕作能不受灾吗?却被现在给洗腚为小冰河,你们家小冰河三年五载的就结束了?小冰河最低没有五十年以内的,别说明朝,就算我们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赶上五十年小冰河也是灭亡的结局,所以明末就是算错了历法自作孽!少跟我说翻译了几本数学著作,几何学就是那时候翻译的,关键除了翻译书的人以外还有谁看?

然后就是说明朝的党争实在是太乱套了,文官和宦官之间狗咬狗,直接受苦的就是民众,少在这里说明朝资本萌芽,资本萌芽的考证是徐一夔的《织工对》结果最后论证《织工对》里面描述的时间节点是元末明初,看看朱重八重农抑商的德性,再看看黄道婆出自元朝,所以资本萌芽出自元朝是没有争议的,跟明朝没有一毛钱关系。明朝的党争直接就掠夺民脂民膏,尤其是看你不交份子钱就说你家或者你家祖坟里有矿,直接敲诈,这也导致天下人人都有反意!

最后说最重点的,就是开国朱重八时代就因为丫当年就是流窜起家的,所以坚决杜绝百姓流窜而制定的路引度牒制度,因为当年朱重八装成和尚四处行骗,所以出家人的度牒也严格控制。而就因为这样,人民不流动,外加上朱重八给定下的世世代代的阶级划分,士兵就是军户,工匠就是匠户,唱曲卖艺的就是乐户,不服朱重八的就是妓户,就算好人家的良善人家,没有路引度牒 出了方圆十里就自动堕入贱籍,谁会跟丫一条路走到黑啊?


老韩推车的韩


崇祯二年二月初二,龙抬头,夜,风大雨大。

我看在跪在身前的这个老太监,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看着他满头的白发和满脸的皱纹,不由想起了天启帝临终前的一句话:魏忠贤忠贞可计大事。

天启帝极力推荐重用的。

我知道以后的历史是:崇祯杀了魏忠贤,劳累了17年后还是被灭了国。好不容易穿越了一次。我不想再重蹈上吊的悲剧。

杀不杀魏忠贤,这是个问题。


下面这段对话节取至《明史.崇祯起居注》——华六年,京都出版社


崇祯:魏忠贤,朕是万岁,你是九千岁。

魏忠贤:老奴嚣张跋扈是有的,但绝无造逆之心,愿意一死以安陛下。

崇祯:李高张之流和北方鞑子,孰轻孰重?

魏忠贤:攘外必先安内。一个心腹之患,一个是肘腋之患。一个虽然能动摇大明国本,另一个却能亡国灭种。

崇祯:很多人认为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是心腹之患;鞑子才是肘腋之患。

魏忠贤:依老奴之见:鞑子,才是心腹之患。如果他们窃取大明江山,大明不但会亡国还会灭种。而李高之流不死,大明内患不除,则不能全力对付北方鞑子。

崇祯:为何李高张叛逆屡屡成事

魏忠贤:我太祖皇帝。起于微末,对百姓始终存着一颗宽容之心。大明的国策:对于造反的是剿抚并用,李高之流毕竟与我华夏同文同种,就导致了李高之流打得过就造反,打不过就投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崇祯:如何做

魏忠贤:下狠手剿灭李自成,张献忠。然后休养生息10年,集全国之力,对付鞑子,杀光鞑子,像我成化帝一样,铁血犁庭。

崇祯:魏忠贤,就冲你说的这段话,你就是朕的忠臣。听旨: 朕封你一等忠义公,两年之内剿灭李高张,朕就允你死后指定子侄继承爵位,世袭罔替。

从此刻起,你杀四品以下文臣不用向朕禀报。让你手底下的太监锦衣卫,全出去给朕弄军费,每年需向朕交纳白银一亿两,不要怕杀人。

魏忠贤:皇上,老奴今年已经59岁了。荣华富贵老奴也都享受过了。老奴是个六根不全之人,不惧死后骂名。可是您不能不想史笔如刀啊

崇祯:魏忠贤,如我华夏正统不在,这花花绿绿的江山朕留他何用?

魏忠贤:老奴虽不知为何陛下如此决绝,但老奴能感到陛下对鞑子的深切仇恨。老奴魏忠贤在此立誓: 老奴不怕留下千古骂名,自今日起,老奴必将竭尽所能为陛下打造一支大明铁军,为陛下杀光鞑子。灭了鞑子后,老奴必自杀以谢陛下知遇之恩。

崇祯:杀光鞑子, 朕封你为一字并肩王。山海关以北的土地给你列土封疆。

魏忠贤:老奴焉敢有此僭越之心,只有一个心愿:在老奴死后,葬于先帝帝陵旁,能常伴先帝左右。

崇祯:准。



下面这段对话节取至《中华历史集》——华十五年,江南烟云出版社


崇祯四年:高迎祥,李自称,张献忠。平。

崇祯十二年:卢象升,魏忠贤,孙承宗,孙传庭率大明骑兵20万,步军40万,征辽东。平。

此役,斩杀鞑子共计10万6659人,男性丁口,几乎杀尽。 史称:崇祯犁庭。

崇祯十四年:魏忠贤死,谥号忠王,葬于熹宗墓旁。

崇祯十七年:农民起义,推翻明政权,崇祯死。

新政权,国号:华。


少校柳下惠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也来凑个热闹吧!

明朝末年,外有边患,内有叛乱,而朝中大臣又纷纷自保,各打各的小算盘,根本不顾国库空虚、国难当头。正所谓内忧外患,如果我是崇祯,要想挽救大明王朝,我想我会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首先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明朝末年,特别是在崇祯时期,国库空虚,贪污之风横行。朝廷各级官员中饱私囊,个个富得流油。然而崇祯采取“众筹”的方式,希望大臣们捐款作为军费时,所有大臣全都变成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只有少数大臣象征性地出资了一点点经费应付崇祯。最令人气愤的是,外姓大臣是铁公鸡倒也罢了,可是许多皇室成员,比如某些王爷也置自家江山于不顾,不肯为国出钱出力。这帮目光短浅的蛀虫,最后被李自成抄家得到应有的报应,当然这是后话。

如果我是崇祯,在这个方面首先还是应该发动皇室家族。虽然皇权的竞争可能已导致家族不和,但亲情毕竟血浓于水。先对皇室宗族讲清利害关系,言明大明王朝确实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并为其分析王朝一旦覆灭后的恶果。让所有皇室成员担起出资为国的责任,把家族凝聚力提升起来。然后再以皇室成员为中心,分头劝说各级大臣在紧要关头出资保国忠君。一方面皇室成员自己作为表率带动捐款,另一方面每个皇室成员肯定都会有三五几个铁杆追随的大臣,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劝说,效果应该比简简单单下一道圣旨管用的多。只要能解决军费的问题,那其他问题相对就容易了。

二、其次是火线选将,同时提升奖励机制。

可以发布圣旨至全军,无论曾经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凡是自认为可以独当一面担任某个官职的,可以马上毛遂自荐,直接授予相应的军职。当然,前提是自荐者必须要有勇气和担当。一旦任职即刻派往前线,败了不追究,胜了重赏。同时提升军功奖励机制,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采取战国时期秦国的奖励机制:按斩获敌军数量给予相应的重赏。

三、对势力较大的叛军进行招安。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曾主动上书谈判,要求割地、封王、要钱劳军。 如果我是崇祯,不应该等到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更不应该拒绝李自成的要求, 而是主动对其招安,不但满足他的要求,甚至还可以加大对他的封赏,但必须讲一点条件:那就是封王之后派他镇压其他小股叛军,这就是采取缓兵之计的权宜之策和以毒攻毒的办法。

只要遏制住了叛军,在山海关防守的吴三桂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只需为他备足兵力与粮草、安抚好全体前线将士的家属即可。

四、出台相应的安民政策。

对贫困地区和叛乱较为严重的地区实行政策倾斜,比如通过减轻或免除赋税、徭役等。对普通百姓采取平乱奖惩制度,比如抓住叛军或破坏叛军行动等可获得相应奖励。如果参与叛乱或者为叛军提供帮助等必须严惩。通过这些方式安抚百姓,实施奖惩,以防止已有的叛乱蔓延、遏制新的叛乱出现。

如果我是崇祯,国难当头,以上四点便是我应该采取的办法,当然作为后来人,清楚了历史走向,必然比当事人更为清醒。不过,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今天对历史的任何点评都属于事不关己的茶余饭后,是典型的纸上谈兵,把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换做当时的崇祯,估计结局也是一样,甚至更为糟糕,毕竟明末矛盾的严重性只有作为当事人的崇祯本人最清楚。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欢迎大家都来讨论。谢谢!


趣味品历史


废除特务机关,组建内阁。阉党长期生活在深宫大内,对外界形势不甚了解,他们只是鼓动簧舌,迷惑皇尚,一群百无一用的蛀虫。

崇祯虽然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但国家实力还远远超过当时的女真后金,只要这位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稍有奈心,听一听大臣们的见解,国家也不会被搞成这样。

崇祯最大的失误就是错杀了袁崇焕,使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塌了半边天。袁崇焕是明末著名将领,祖籍广东东莞人,字元素,(1584一1630年)。此人深知用兵之道,屡次挫败后金军队。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就死在袁崇焕的炮火之下。

袁崇焕的打法,让崇祯很不舒服。换句话说,他从不主动出击,这让性情多疑的崇祯很不满意。

认为他作战不卖力,这也是崇祯对他痛下杀手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位不了解战场情况的皇帝错怪了袁崇焕,说崇祯是个混蛋也不为过。

当时明朝已经过度到热兵器时代,明朝火枪火炮非常发达。热兵器的战争打法和冷兵器大刀长予弓箭的作战方式捷然不用。如果崇祯皇帝完全相信袁崇焕,屏弃太监特务机关的谗言,是完全可以战胜后金,让后来的皇太极从这捡不到一点偏意,说不定还有可能平灭后金,一统天下。

另人扼腕痛惜的是,历史不能够重演。很多重大失策,往往都在于一个错误决定,断送了自己,也断送了大明江山。谢谢。


银河系来者


第一,军事上,让孙承宗或者袁可立坐镇登州,平衡袁崇焕和毛文龙,也只有他俩可以压住。袁崇焕继续练兵,卢象升的天雄军骑兵虽然不如关宁骑兵,但是还能一战,贵在人多,其他南方步兵不适合辽东野战,可以让南方步兵平叛,驻守几个关键城池。基本上沿着宁锦思路放大战力。

第二,财政上,放弃银本位,大明没有银矿,所以货币供应不足,一直通缩,恢复铜币,可以适度通胀。恢复和日本的堪合,日本是白银列岛,同时对丝绸、瓷器需求大,八十两一担生丝可以卖到240两一担,利润极高,可以官方组织桑蚕,垄断对外贸易。皇族土地免税上限规定,然后一代代递减,规定外土地交税。外派的太监税监继续,但是核定好收税的具体税率及方法。

第三,政治上,民政军政分开,主抓军政,恢复枢密院,但是可以选几个文官监督,这样即可防止军事机密外泄及过度议论,也可防止权臣堵塞言路。民政上的首辅和庭议已经接近议会制度,稍加改动让首辅可以行政,放手权力。科举制度录用人员级别不能高,增加科学,可以一级级锻炼。

第四,文化上,以东林实学为主重建朱子学,制止心学禅宗,以神主儒从建立国教,凝聚人心,国教深入乡里,承担起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秩序,推广教育。


淳叙庶明


这个太简单了,崇祯当时的最大问题是:1. 脸皮太薄;2. 看人不明。这两点对穿越者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看什么时候穿越了,朱由校刚死就穿越过去是easy模式,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一是hard模式,但也不是没有机会。

第一步是带老婆儿子去南京。有大臣建议留守的直接给予监国。走海路,近海从天津到南京还是非常安全的,重要的是北京的大臣一个不带,未来的班子全用南京的留守那一套。这样的好处是知道南京那些政治斗争失败的人突然抱上了大腿,必然死心跟着崇祯干。

第二步把北京让给李自成,但要给他下点眼药。要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李自成直到快进京了还犹豫要不要议和,可见他这个人对未知事物充满恐惧。船在近海需要补给,定期上岸,下罪己诏,说自己失德,望李自成善待百姓,勿伤一人。未来明朝的核心力量是士绅,老百姓还要排在后面。李自成不收税,手下的兵吃什么喝什么,给他一顶高帽子,让他飘飘然起来,进了北京更没钱,那么很自然的就会向明朝旧官吏下手,逼着他失人心。

第三步封吴三桂辽东王遥领五军大都督,这样虽然不会阻止他投降但可以让建州拉他时付出更多的代价。

等到了南京,认准两件事,第一东林党都是垃圾,第二四川张献忠手下有个叫李定国的,是忠心耿耿的铁杆。

和世人认识不一样的是,南明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只不过缺少效忠对象各自为战才被建州各个击破的。现在有了崇祯有了太子,江北四镇不说进攻,自保不足为虑。

这个时候不出意外北京李自成已经进去了,开始大规模的抢劫,建州那边未必拉笼得住吴三桂,就算真的平西王了,让他们双方打去,李自成必败,按照历史必然退守陕西,这时基本上三国鼎立,南明在江南,李自成在陕西,建州占据北直隶,山东河南为无主之地。

在真实历史中,史可法面对上面的局面走了一步大昏招,放弃了山东河南,而现在,崇祯下诏招江北士绅结团练自保,同时宣布所有投降从贼的官员限期归顺不与追求,不归顺者南京的家产充公。如果多尔衮还如历史上一样糊涂宣布剃发的话,我估计建州不要说长江了,就是黄河都未必见得着。

然后就可以安心发展经济了,南洋是荷兰人的地盘,过去和他们做生意,荷兰人做梦都想和大明建立正式贸易往来,找他们买船,雇他们训练士兵,时不时的北上去骚扰,在当时的建州和李自成看来,大海就是世界尽头,完全没有海军海防的概念。这样搞几年,想北伐北伐,不想北伐就安心在南京,北伐交给烺哥儿吧。


甲申十七年


收拾完魏忠贤,崇祯帝朱由检有点累。

关外建州奴进逼,边事糜烂,奈何?陕北流民起事,一呼百应,奈何?庙堂之上,党同伐异,奈何?

最要命的是朝廷没钱了,国库空虚,辽东要用钱,西北要用钱,钱从哪里出?辽饷已经征了,西北有事,不够养兵,还得加征?

(此处电闪雷鸣一番,因为穿越了,附身崇祯)

先废了辽饷,更不能加征,再难不能难百姓,各种苛捐杂税,停征!江南一带可适当加点,大幅减免西北中原受灾地区赋税。

先从朝廷开始过苦日子。朕先做个榜样,每年减去一半支出,停发三年皇亲国戚的俸禄,每家捐一半家产。赐给他们的田地,全部征税。反正他们也捞的够多了,撑几年,饿不死。

江南大户不是有的是钱吗?卖官,荣誉职位,反正乌纱帽多的是,只要有钱,卖!吏部主抓,朝廷专卖!对内要抚,与民休息,万历朝以来吏治、党争、兵事、灾荒接踵而至,国力大减,不能再折腾了。

以上都补充辽饷缺口。用兵只能有一个大战略方向,就是对后金,但只能以守为攻。

辽东事用孙承宗、袁崇焕,步步为营,严守关宁锦防线,不在意一城一地得失,能守一天是一天。当然,严守不是死守,辽东半岛已失,不可在这一防线靡费太大,但全放弃对内也不好交代,只要关外有城有军,就能牵制八旗兵。

当然,对建奴,能抚就抚,能拖就拖,不能急于求成。对我有利即战,对我不利即和。竭力拉拢漠南蒙古特别是察哈尔蒙古,后金能给的都给,包括和亲,没问题!学汉高祖,送几个宫女即可,只要能牵制后金,可开条件,实在撑不住,可内附作为骑兵兵源。关于朝鲜,无力兼顾,只要对后金不完全投降,维持与大明藩属关系,对后金称臣也可允许。

练兵。大制火器战车,精简京师三大营,十几万选三万足矣,用戚继光车营加火器的法子练野战,至于骑兵,所谓关宁铁骑,放弃吧,可招内附蒙古人,练一万精骑,这四万兵,可做机动力量,部署在京城周围,鞑子绕过关宁锦防线来犯,可从侧翼击之。

所以,对内要安,对外要攘。内部有事,可用卢象升,孙传庭,一有火苗及时扑灭。对了,查查陕西有叫李自成、张献忠的,招到辽东去打鞑子。

现在,就等着财政能收上来钱了,要建立起按数目字管理的税收制度,不能让特权阶级如有功名的士人,寺院和皇家宗室合理避税,钱是可以收上来的。

最后,还得下一道圣旨,开放海禁,增加贸易收入,大明也该睁开眼睛看世界了,开放才是活路,北方走不通,还可以迁到南京,中原这么大,天子未必要守国门,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前提还是要有钱。这个大窟窿弥补不了,穿越也没卵用。


老胡说史


崇祯帝从他哥手里结果江山时,面对的是一系列的烂摊子。朝野上下,阉党一手遮天,乌烟瘴气。等到崇祯肃清阉党,想要大展宏图之时,后金已成气候,国内又有各路起义军,内忧外患,明廷无法两面作战,只能拆东墙补东墙,最终被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帝自缢而亡,做到了明君王死社稷的承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明之亡已成定局,无论谁穿越到崇祯帝身上都无可避免。如果你想看为明逆天改命的小说,我倒是可以给你推荐一部网文,叫《官居一品》,主人公沈默的殚精竭虑的一生,会让你发现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故事发生在万历年间,大明还算有救)[机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