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行業週報|央行定向降準支持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金融科技行業週報|央行定向降準支持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本報告期(第12期2020年3月7日-2020年3月13日)內,3月13日,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據不完全統計,本監測週期內,全球金融科技市場投融資金額約為2.278億美元(已披露)。主要涉及的細分行業包括虛擬貨幣、金融信息化、支付服務、金融綜合服務和區塊鏈技術等金融科技子行業。

01、國內動態


央行定向降準支持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3月13日,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委辦公室上海協調機制成立

3月12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集中央金融管理部門駐滬機構、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於3月12日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上海市),並召開上海協調機制第一次全體會議。

近期上海協調機制將重點圍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服務保障;二是構建上海市重大金融風險排查常態化工作機制;三是支持區域金融改革創新,加快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30條意見”落地實施;四是抓緊建立健全協調機制的相關配套制度。(上海證券報)

貴州省發佈《區塊鏈應用指南》等4項區塊鏈地方標準

近期,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佈《DB52/T 1466-2019 區塊鏈 應用指南》、《DB52/T 1467-2019 區塊鏈系統測評和選型規範》、《DB52/T 1467-2019 區塊鏈系統測評和選型規範》和《DB52/T 1468-2019 基於區塊鏈的數據資產交易實施指南》4項區塊鏈地方標準。(貴州日報)

首批八家香港虛擬銀行均已進入內測或準試業階段

目前,首批八家香港虛擬銀行均已進入或內測或準試業階段。其中,眾安銀行在經過267日的籌備後,將率先成為香港首家試業的虛擬銀行。去年,香港虛擬銀行牌照的發放,吸引了70多家機構的申請、受到了金融和互聯網兩界高度關注。(上海證券報)

由試點制邁入許可制,跨境支付進入嚴監管時代

3月9日,試點7年,跨境支付業務資質終於由試點制邁入許可制。3家試點支付機構相關人士透露,近期拿到監管部門批覆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的許可文件。與此前試點相比,正式許可明確了業務執行範圍、5年須重新審核等問題。快速擴容的跨境電商消費市場,催生出不少針對跨境出口電商收款的非持牌支付企業;同時,這個市場也成為不少支付機構的重點佈局領域。從試點制到許可制,標誌著跨境支付領域將進入嚴監管時代。(上海證券報)

深圳福田區將打造數字金融先行示範區,加快建成全國首個數字貨幣大廈

《中共福田區委 福田區人民政府關於落實全力打造“四大中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區的行動方案(2019-2025年)》(簡稱《行動方案》)已於12月初正式印發。下一步,各單位將按照上述行動方案開展具體工作。

《行動方案》中提出,福田區將打造數字金融先行示範區,加快建成全國首個數字貨幣大廈、全國首個徵信大廈等數字金融載體,打造以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個人徵信體系建設為核心,上下游圍繞、覆蓋全產業鏈的數字金融先行示範區。率先打造跨境金融先行示範區。積極爭取建設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大數據交易平臺,為金融創新、科技創新提供支撐。(深圳特區報)

02、域外動態


英國政府宣佈下月起開始徵收2%的數字稅

3月12日,儘管面臨著大型科技公司和美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但英國仍將在三週內開始對數字服務徵稅。英國政府稱,將從4月1日開始對搜索和廣告等數字服務收入徵稅2%,這項稅收將適用於全球銷售額超過5億英鎊(約合6.48億美元)、且其中至少2500萬英鎊(約合3420萬美元)來自英國用戶的公司。英國財政部在其2020年預算報告中表示:“這將確保在英國繳納的稅額能夠反映這些企業來自與英國用戶進行互動的價值。”(新浪科技)

美國紐約監管機構要求加密公司制定新冠病毒疫情應急計劃

據CoinDesk消息,美國紐約金融服務部(NYDFS)要求所有在紐約運營的加密公司制定詳細的計劃,以防日常運營受到冠狀病毒爆發的干擾。根據週二(3月10日)發佈的一項通知,加密企業必須制定出詳盡的應急計劃。準備工作必須包括員工保護戰略、增加網絡風險緩解、災難溝通計劃和程序,以確保關鍵業務“最低限度”繼續運作。他們還必須為可能出現的滾雪球式疫情的最終結果制定詳細的計劃。(巴比特)

區塊鏈治理倡議組織BGIN成立

近日,區塊鏈治理倡議組織BGIN成立,來自喬治敦大學、日本金融廳(JFAS)、斯坦福、劍橋大學、火幣中國等在內的23個機構和組織的代表成為首批成員。據悉,BGIN(Blockchain Governance Initiative Network),是一個國際性的、開放性的、多樣性的,由利益相關方組成的非營利性組織,主要針對“區塊鏈”治理領域展開相關的研究和討論。(中國網)

法國金融監管機構建議在歐洲採用證券代幣監管沙箱

據CoinDesk消息,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AMF)提議整個歐洲都採用監管沙箱來支持新興的證券代幣行業。監管機構在3月6日進行的法律分析中說, 這個“數字實驗室”將運行三年,從而使項目不受MiFID和CSDR等金融法規的約束,而這些法規被AMF的分析視為與區塊鏈行業的增長不相容。(零壹財經)

菲律賓首家數字銀行Tonik計劃明年開門營業

明年,菲律賓有望迎來首家全數字化商業銀行。據悉,這家名為Tonik Financial的銀行於2018年在新加坡成立,目前已經獲得菲律賓儲蓄銀行的銀行牌照,並將選擇BPC作為其獨家支付合作夥伴。統計顯示,菲律賓目前GDP總量超過3000億美元,人口總量超過1億,但卻遍佈全國7600多個島嶼,且大約七成沒有銀行賬戶。未來,Tonik將主要提供存款和消費者貸款服務。據估算,Tonik在菲律賓的個人存款市場規模約為1400億美元,而無抵押消費貸款規模預計為1000億美元。(未央網)

03、聲音觀點


李焰:政府部門應加大對數字金融支持力度

中國人民大學小微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焰教授表示,儘管數字金融具有賦能小企業戰勝疫情的諸多優勢,如能獲得政府部門的進一步支持,將會產生更好的效果。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增加央行再貸款數量,將再貸款更多用於扶持小微企業、小微商戶和個體經營者。人民銀行目前計劃向主要全國性銀行和湖北等重點省(市、區)的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提供總計3000億元低成本專項再貸款資金,主要適用於重要醫用、生活物資生產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但這些再貸款無論金額還是適用範圍都不足,建議增加央行再貸款額度,可至少提供2000億左右再貸款額度,定向給互聯網銀行和中小銀行,專門扶持在疫情中受到巨大沖擊的餐飲、旅遊、住宿、零售、交通等小微企業以及小店經濟,幫助其渡過難關。

第二,考慮安排快速綠色通道,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3000-5000億小微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特別是給能廣泛覆蓋小微企業和小微經營者,有風控能力的互聯網銀行和中小銀行充足的發行額度,解決其資金來源不足問題,定向支持小微企業和小店經濟。同時引導這些互聯網銀行、中小銀行降低相應的貸款利率,真正幫助到這些經濟末梢。

第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機構和互聯網貸款的作用,把資金血液可以暢通輸送到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當中。另外,疫情時期,為減少外出,很多銀行線下作業實際上無法完成,應發揮線上作業優勢,鼓勵發展互聯網貸款。

第四,降低和免除小微經營者的收單手續費。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小微企業和小店經營收入大幅萎縮,特別是線下商戶受疫情衝擊更大。建議支付機構和銀行在未來幾個月內可免除線下小微企業和小店的收單手續費,與支付機構的合作銀行同時免除相關的資金渠道費用,網聯和銀行免除相關的轉接清算費用。大家共同分擔成本壓力,支持小微商戶度過難關。

汪小亞等:數據倫理建設在金融科技發展中不可或缺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汪小亞等在《數據倫理建設在金融科技發展中不可或缺》一文中建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行業數據的數量大且價值重要,它不僅牽涉上億個人隱私,還涉及金融企業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對金融科技而言,數據倫理建設需要數據及隱私監管機構、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業自律性組織、金融科技專業組織、金融機構、金融科技服務商、第三方數據服務商、金融科技從業者、金融消費者等相關方,共同參與建立和健全數據倫理框架,形成適用於中國的金融科技專業倫理準則、行業良好實踐標準。

提高金融消費者的數據權益和數據倫理意識。現階段,金融消費者對數據權益的認識不足,對金融科技活動也缺乏數據倫理問題的理解和判斷。應該從重視和引導金融消費者數據權益入手,加快建立金融消費者的數據倫理意識,通過社會宣傳、公眾討論、社區教育等方式,來喚起社會公眾特別是金融消費者對數據權益、數據倫理的關注和理解,增強其對金融科技有關數據問題的敏感性,主動參與監督金融科技活動中的數據處理過程,最終在金融科技領域乃至金融行業和全社會形成一種尊重隱私、維護數據權益的自覺意識和良好氛圍。

引導金融科技相關方建立正確的倫理觀和道德原則。金融機構、金融科技服務商、金融科技從業者等相關方應確立正確的倫理觀及道德原則,例如尊重生命、公平公正、自主自願、平等誠信、知情同意等,遵循數據倫理框架下的金融科技專業倫理準則和行業良好實踐標準。如果金融機構、金融科技服務商等金融科技企業與金融科技從業者沒有正確的倫理觀和道德原則,社會責任和專業責任意識薄弱,或者缺少對用戶權利和數據倫理的尊重,那麼很難保證數據保護有關專業倫理準則和行業實踐標準在其金融科技設計、研發和運營中得到有效落實,甚至會違反數據保護法律要求。

推動金融科技企業制定數據處理與數據保護制度。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及第三方數據服務等有關企業要樹立正確的倫理觀和道德原則。要通過制定包含數據處理方法、數據保護措施、數據質量控制的企業數據管理制度來合理平衡商業利益與倫理道德之間的關係;並隨時根據數據技術發展變化,及時掌握數據倫理準則和行動標準的新動向,對企業數據管理制度做出調整和更新,以確保制度的指導性和有效性。

強調金融科技發展需要在數據倫理框架下由專業倫理準則和行業實踐標準來指引。數據及隱私監管機構承擔著數據倫理框架建設的主要角色,應該與金融科技專業組織共同研究和制定適用於金融業和金融科技的數據倫理準則,並作為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服務行為的數據道德總體指引。同時,各金融監管機構、各金融自律性組織應發揮各自監管和實踐優勢,在不同金融領域設置數據倫理行業實踐標準,為銀行、證券、保險、現金服務、第三方支付等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南。另外,在專業倫理準則和行業實踐標準的基礎上,還需要配合適當的數據倫理問責機制,對違反數據倫理準則和行為標準的金融科技企業及從業者進行勸誡、公開譴責,以此促進數據道德規範和行為標準的落實。

加快金融科技發展中的數據處理與數據保護立法進程。數據處理和數據保護的法律要求是金融科技健康發展的關鍵支撐和基礎保障。只有依靠數據保護法律與數據倫理規範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補充,才能在行業中形成較完整的數據保護行為政策體系。所以,應通過外在法律強制力量要求金融機構、金融科技與數據服務商、金融科技從業者等在設計和運營金融科技產品時遵照法律要求對客戶數據、交易數據、衍生數據等實施恰當的數據處理操作,以及實施必要的數據保護措施,將合法合規作為金融科技健康發展的前提,這也有利於進一步在金融科技領域建成健康穩固的數據倫理框架。

04、金融科技投融資簡報


據不完全統計,本監測週期內,全球金融科技市場投融資金額約為2.278億美元(已披露)。主要涉及的細分行業包括虛擬貨幣、金融信息化、支付服務、金融綜合服務和區塊鏈技術等金融科技子行業。

金融科技行業週報|央行定向降準支持普惠金融領域貸款

《金融科技行業週報》是金信網銀公司打造的聚焦金融科技市場的週報產品。週報將持續關注金融科技行業政策、動態、高層聲音以及專家觀點。週報內容除特別註明外,所載內容均來源於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僅供參考交流。


  • “地方金融監管”除非特別註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