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居民漫步的社区街道

光华里社区保留了建国以来北京城市发展的各阶段历史痕迹,同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北京商务核心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针对于光华里社区的课题,既存在北京老旧小区共同问题的典型性,也具有城市核心区升级需求的特殊性。

培育居民漫步的社区街道

图一:光华里社区区位图

在实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社区的硬件环境发展滞后,类似停车、广场、公园等基本的社区设施严重缺乏。同时,社区内部产权关系复杂,围墙众多,甚至部分存在私搭乱建的现象,缺乏统一的社区管理。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让居民打开“院墙”,共享社区环境给每一位居民带来的“归属感”,成为了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育居民漫步的社区街道
培育居民漫步的社区街道

图二:光华里社区现状图

在与设计师团队的研讨中,我们重新思考了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的美化工程,也不是单纯的硬件设施建设。而是能引导居民向美好生活模式转变,激发每一位居民对自我居住环境的热爱的系统事业。其中,针对于光华里社区,我们对于“社区街道”这一关键对象做了重点关注。

“社区街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交通性道路,它的重要职能不仅仅是满足日常车行的需求。在国外的实际案例中,我们会发现,“社区街道”是重要的社区公共空间,它承载了社区内部丰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场所意义。从日本关于“街道”、“道路”、“广场”的关系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新思路的转变。

培育居民漫步的社区街道

图三:日本 “街道”、“道路”、“广场”的关系发展图

于是,我们提出了重新梳理光华里社区慢行系统的建议。这样的建议主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重新梳理公共空间的边界。解决以往私搭乱建的现象,重新界定可供居民共享的空间资源。打开围墙,化零为整,将以往分散管理,断层式使用的零散空间,纳入统一的规划,进行可控的功能安排,形成开放的社区环境。

第二,科学规划停车与管理。制定居民共同遵守的停车管理规则,引入科学公开的停车管理体系,科学规划人车分流的机动车停车系统。

第三,精细化街道剖面。统一整理分类街道类型,绘制街道空间的剖面功能设计。在分时段街道使用管理、分地段街道使用划分、分类型街道功能设施等多维度对慢行系统进行精细化设计。

培育居民漫步的社区街道

图四:街道空间分配设计示意图

第四,搭建慢行系统建导平台。慢行系统不仅仅是道路空间,也包括沿途的公共空间。他们共同形成完成的公共空间系统。而公共空间的具体功能,我们希望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结合街道、居委会的力量,与设计师团队一道。在互动的基础上形成居民为主的功能设置意见,构建具有实际“获得感”的慢行系统。

培育居民漫步的社区街道
培育居民漫步的社区街道

图五:光华里社区环境改造效果图

在未来对于光华里社区的改造升级中,我们希望培育能让居民漫步的“社区街道”。在于建外街道办、社区居民、设计团队的多元参与与互动中,打造属于光华里社区自己的社区慢行体系。

弋念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东京大学先端技术研究中心社区营造研究室

注:图片来源:北京耘鼎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图表来源:出口敦 ,中野卓.ストリートデザイン・マネジメント: 公共空間を活用する制度・組織・プロセス[M] .東京:学芸出版社. 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