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擾動有限 中國經濟無懼風浪

國家統計局3月16日發佈前兩個月主要經濟數據。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同日表示,近期部分國家疫情擴散,但其總體影響有限,不會從根本上阻止中國經濟走穩。中國經濟增速在一季度“下蹲”後,有望“再起跳”。預計逆週期政策力度將進一步加強,使經濟增長保持在相對合理區間。

經濟活動明顯改善

業內人士指出,政策陸續出臺,國內經濟基本面有望持續向好。

“新冠疫情明顯衝擊開年經濟活動表現,消費、工業生產、投資等數據均出現下滑。”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指出,站在全年角度看,預計有更大力度宏觀對沖政策出臺,全年經濟運行節奏將呈現“V”字形。經濟增速在一季度“下蹲”後,有望“再起跳”。

興業證券分析師王涵團隊表示,進入3月後,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經濟活動出現明顯改善。從城內出行強度看,準一線城市更活躍。從城際返程復工情況看,目前一線城市返程比例已達64%。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全國除湖北外的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95%。日耗煤量和高爐開工率也快速回升。

“往前看,3月景氣度可能環比回升,但仍需關注海外疫情快速升級影響。”中金公司分析師袁越團隊認為。

海外疫情擴散影響有限

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國家疫情擴散,會通過外貿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是總體影響有限,不會從根本上阻止中國經濟正常修復走穩。

“目前,淨出口在GDP中佔比只有1%至2%,國內需求是中國經濟週期主要決定因素,不會因一部分國家有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復工復產和復甦。自2008年以後,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持續下降,目前出口已不是中國經濟週期最重要決定因素。”東興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宇鵬指出。

中國銀河證券分析師張宸認為,國際宏觀政策必然導向全面寬鬆,中國政策空間已打開,但仍應立足於國情自主決策財政貨幣等宏觀工具運用。

“隨著疫情在全球擴散,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我們需要警惕的是:一是海外市場對我國跨境資金及市場擾動;二是需要關注海外疫情對國內影響是否會從情緒向實體傳導;三是疫情疊加海外政治週期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王涵團隊建議。

政策有望繼續加碼

專家認為,後續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均將進一步發力,圍繞穩就業和穩增長進一步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

“整體來看,預計二季度是政策密集出臺窗口期。”諸建芳分析,貨幣政策層面,預期二季度存款基準利率有望下降,幫助進一步降低實體企業融資利率,減輕經營壓力;財政政策層面,後續有望採取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適度提高赤字率的總量措施,針對特定行業和企業,還將有增值稅減免等措施,進一步為實體企業減負。

張宸表示,財政政策預計仍會成為本輪逆週期政策重點,但是財政空間運用會比較謹慎,在投資方向上會多加考慮,不會搞粗放的財政擴張。在投資邊際產出效率不斷遞減的當下,有關部門在運用財政工具實施中長期投資以激發經濟活力方面,應會進一步開拓思路,以完善我國當前發展進步進程中仍亟待解決的一些短板為核心,展開廣義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

“逆週期調控亟需發力,本次疫情對中小企業負面影響較大,中小企業是我國穩就業主力軍,這需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採取結構性政策進行精準幫扶,定向貸款支持及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幫助中小企業積極復工復產。除貨幣財政政策外,仍可期待‘準財政’在基建端發力,如政策性金融和特別國債。”平安證券分析師陳驍團隊表示。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